《中国旅游景区纵览》是一部反映我国旅游景区基本信息的资料性图书。该书自2005年首版以来(原名《中国旅游景区黄页》《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至今已出版12期,以其资料准确、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便于查询的特点,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该书的出版既满足了广大旅游者对旅游景区信息的需要,又为人刊宣传版的旅游城市及景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旅游景区纵览》共有两大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为彩页宣传版,分别设置了 国际时尚品质文旅目的地 著名旅游金名片 等专版,旨在为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提供充分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的平台,将特色旅游精品推向国际市场,为旅游企业创造新的、更多的商机。 第二个模块为文字资料,内容共分两部分,部分为旅游景区发展概况,收录业界专家学者多篇综述性文章,为业
《康养旅游: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是对如火如荼的康养旅游实践的分析与总结。该著作分为 总报告 类型篇 区域篇 热点篇 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康养旅游研究框架。 *篇是总报告,主要探讨了康养旅游的全球化、现代化、产业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发布的涉及康养旅游的政策文件,分析了康养旅游政策来源、康养旅游政策类别,并提出了康养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康养旅游的内涵、乡村康养旅游发展优势、乡村康养旅游的深化路径等方面探讨了发展康养旅游的乡村机会。 第二篇是类型篇,主要从康养旅游类型入手,分别探讨了森林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美容康养旅游、医疗康养旅游的内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困境
服务学习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为基础的综合型教学方法,通过服务学习可以将由他人引导的学习或课堂学习应用到满足社区真正需要的行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课业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安排时间反思服务体验,展示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学会关注他人和社会,了解更多职业特性,锻炼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社区现状。 这是一本针对服务学习教与学的实用工具书,曾获得美国卓越服务学习委员会的 卓越奖章 ,是美国国际服务学习与社会参与研究会、斯坦福大学哈斯公共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及多所大学和中、小学相关专家、学者推荐的重要书目。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开发及旅游地产开发的综合运营指南,对市县政府领导、规划局、旅游局、旅游地产投资商、旅游休闲度假区管委会具有指导作用。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10~20年综合发展结构的核心主题,旅游产业及泛旅游产业整合,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引擎效应的产业,成为政府与投资企业开展城市运营的重要路径。本书从旅游产业特性、泛旅游产业整合与产业集群化等机理出发,总结三十年来旅游引导区域综合开发的经验,建构了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模式,新型城镇化下旅游地产模式,形成了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旅游地产项目开发、旅游城镇开发的运作指南。
《会议管理与服务》侧重介绍了2006年以后发生的很多重要趋势及其对会议业的深远影响,酒店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会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格局。无论你是酒店管理人员还是销售人员,或者是正在深造的学生,只要你想在会议业这个利润相对丰厚的行业内有所作为,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你的一本指南,它让你深入了解会议行业的内部结构,学会如何针对各类会议找到关键的决策人物,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营销,为他们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在为企业赢得业务和市场的同时,收获自己的专业地位。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路径研究》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和调研成果,并对标迪拜、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经验,主要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营商环境、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旅游创新业态发展、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产业支撑和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五大维度,构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路径研究》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现状的分析,厘清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典型经验,充分借助海南后发优势和内在潜力等,建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 四梁八柱 。
野外地质工作手册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原价 ¥150.00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6-01
赵建昌*的这本《旅游伦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旅游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伦理困境、旅游与伦理关系、旅游环境伦理、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对《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解读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等。
《旅游体验要素研究:从瞬间愉悦到永恒美好》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情感控制理论、情境理论及情感认知评价理论等情感表现方法,结合旅游体验的情感性和过程性视角对旅游体验要素进行解析,识别在场体验阶段中的情感体验建构、控制要素和后体验阶段中的存续要素,并对各结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验证。以此研究路径从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视角对旅游体验的概念内涵进行溯源和学理分析。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城市无疑是游客流动*为集中的区域。本书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攻略的数据挖掘,从游客这一流动行为主体出发,构建要素间游客流动的网络矩阵。将城市流动进一步细分为景点之间游客流动、景点与酒店之间游客流动和对外交通节点与酒店之间游客流动三种类型,分析城市内部不同要素间游客流动的节点特征及其网络特征,探讨游客流动的作用机制,提炼游客流动模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游客流动引导性下的旅游交通优化对策。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旅游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转移到目的地之间,旅游地竞争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旅游地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旅游地竞争力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旅游地理学、旅游人类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与知识,研究影响旅游地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与评价模型。 在广泛梳理和借鉴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资料与问卷数据的收集,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利益主体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研究数据库,运用Excel、SPSS、PRELIS、LISREL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均值比较与单一及多重方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与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多种方法,尝试建立旅游地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普适模型,以获得哲理性的、对旅游地提升竞争力有意义的结论。 《旅游地
《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6》是反映2015年入境游客在华(内地)花费和国内居民国内旅游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在华(内地)停留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由综合分析报告和调查分类数据两部分组成,分类数据包括:入境游客的主要特征,入境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的花费水平和花费构成、在境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入境次数、流向和对住宿单位的选择等。 下篇为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汇集了2015年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综合分析报告;第二部分为2015年国内旅游出游及花费情况;第三部分为2015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类数据;第四部分为2015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类数据。 《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6》是根据抽样调查取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汇总、审核、
2014年中国旅游地产,得力于政策的有利影响、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胡晓莺主编的《中国旅游地产发展报告2014—2015》内容涉及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概况、区域特征、开发企业、开发类型及趋势预测等方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2014年度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地产未来发展走势进行了预测。本书有助于业内人士更好地了解旅游地产行业市场情况、判断发展走势。
2015年旅游统计年鉴副本,旅游百科全书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改革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强,则产业强;改革进,则产业进;改革胜,则产业胜。近两年来,各地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和 515战略 ,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不断突破,各种旅游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中既有不少集中于根本性的体制机制突破,又有很多聚焦于具体问题的改革创新;既有一省一市之措,又有一县一村之法。由政策法规司会同山西大学等有关专家组织编撰的这本典型案例,在各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聚焦旅游改革创新的15个大方面,以200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充分反映了各地旅游改革创新实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做法,这是个好事。 旅游改
《旅游不是吹:在文山会海边缘的徘徊与沉思》不是理论书和学术书,也不是专题研究或论文汇编,而是一本对当下旅游现象、产业发展、发展导向、症结难点等冷眼旁观、深入思考、条分缕析、坦陈己见的大实话、冷思考、辣评论。 《旅游不是吹:在文山会海边缘的徘徊与沉思》作者凭着丰厚的专业背景、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娴熟的语言技巧,对旅游发展现实中的亮点、热点、焦点、难点、弱点、盲点、弊点等,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理性辨析和褒贬臧否。 《旅游不是吹:在文山会海边缘的徘徊与沉思》议题丰富,涉猎广泛,视野宏阔,论点鲜明,纵横捭阖,气势不凡,有专业客观的时事评论,有不同流俗的热点剖析,有愤世嫉俗的辛辣嘲讽,有昂扬激越的讴歌赞美,有机敏智慧的论辩争鸣,有抽丝剥茧的条分缕析,有尽
本书主要从智慧旅游的理念、技术、应用和案例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智慧旅游,旨在推动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 全书分四大篇,共21章。第1~4章为理念篇,阐述旅游业和智慧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智慧旅游定义以及智慧旅游建设,从游客、企业、管理者3个视角进行剖析,重点提出并解释了智慧旅游的核心理念、整体框架、应用体系以及建设思路。第5~9章为技术篇,阐述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并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梳理。第10~19章为应用篇,从面向游客、旅游企业、管理部门3个方面,将智慧旅游建设分为云服务平台、目的地门户网站、虚拟旅游、移动终端应用、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和智慧旅游营销十大应用体系,并做了系统论述。第20~21章为案例篇,选取部分国内外已经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的智
本书主要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以及对国家战略的价值。其次介绍了当前全域旅游的诞生的背景、科学内涵、发展框架、发展模式、发展要点等基础知识。再次总结了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块及其主要做法与风险防范。复次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后,对全域旅游的总体风险防范与前景展望进行了研判。本书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技术指南,兼具理论知识普及与全域旅游实践指导功能。
本书对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前沿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大量的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案例。在本书的结构上,首先介绍了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缘起与发展,论述了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概念体系与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源整合、产品开发、新媒体营销、形象策划等内容,同时,介绍了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融合管理、智慧旅游管理、全域旅游开发管理、新业态开发管理、旅游度假区与旅游综合体建设管理等管理内容;*后,介绍了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政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时代、自游时代、双创时代、供给侧改革等时代背景,对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旅游规划设计年鉴,全面的旅游规划类设计资料。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旅游规划管理的心得与经验总结而成,主要探讨旅游规划与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研究,第1章对旅游规划发展、概念、类型、方法和理念等进行介绍,第2章探讨以以消费者需求和趋势为主导的动态创新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开发,第3章阐述了旅游规划的 资源分析-环境分析-竞争分析-定位与战略-景区设计微循环-市场反馈 六步双循环方法,第4章探讨旅游 大产品 观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第5章探讨旅游规划实施及管理,第6章用中外案例更形象地展示旅游规划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