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系统的地质学知识解释旅游景观的形成、分布与特征,既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又有相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书中包含了作者大量的亲身经历与多种媒体的近期报道。属于论述或总结的内容占很大比例,例如: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升沉与成景作用;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红砂岩等岩石形成的独特景物;全国名山、名水、名洞、名泉、名源成景的地质学机理;岩石风化、土壤类型以及有关沙漠神秘遗迹等构成的旅游资源。书中还探索了一些名家诗文中的地质学现象,对多种人文景观做了地质学分析。创造性地结合了一定量的古文学、考古学、历史学与风水学内容,达到多学科融会贯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旅游专业与地质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导游或有关工作者的进修提高之用。
本书按照时间的肪络对西方历史上发生的旅游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梳理西方旅游发展随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并采用多元化比较的观点,揭示“旅游是文明间的对话”。时间划分为:古典时代——史前至476年罗马帝国来亡;中世纪——476年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来亡;1453年以后的现代世界,对于各个阶段各种旅游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整理。在各个阶段,着重突出典型的旅游活动,如希腊人的航海贸易、罗马帝国时期的丝绸贸易及其引发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旅游系师生阅读,也是旅游史研究者的极好参考书。
本书抓住审美关系这一关键美学范畴以及这种关系对旅游业的影响,从旅游学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切入,尽可能进行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分析,力求使全书阐述线索清晰明确。 笔者写作本书所刻意追求的目标是:立足美学基本原理,理论框架较为严谨,论题分析力求透彻;既注重理论概括的普遍性,又着力发挥理论思维的性;追求美文效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既可作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普通读者特别是热衷于游山玩水的朋友开阔视野增进修养的读物;对旅游产业实际所进行的美学分析,努力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希望对旅游企业家和其他旅游从业人员有所启迪。
《油脂精炼工艺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绪论、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分离、油脂脱胶、油脂脱酸、油脂脱色、油脂脱臭、油脂脱蜡、油脂分提和油脂精炼工艺案例等。《油脂精炼工艺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油脂、粮食、农业、轻工等行业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