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地图册》是世界分国系列地图册之一,图册主要面向赴埃及经商、旅游、求学的人士,着重介绍了埃及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概况,为读者认识埃及、了解埃及提供参考。 本图册由地图、文字和图片三部分组成。地图包括4幅序图、16幅省图、70幅城市图和景点图。6万余文字详细介绍了埃及的自然、地理、气候、面积、人口、历史、政治、经济、交通、风土人情,精选的图片和知识窗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深入介绍了埃及作为文明古国的特色知识。 本图册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地名规范,是广大读者了解埃及的参考书。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为非洲面积*的国家。北与利比亚、埃及为邻,南与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交界,西与乍得、中非共和国接壤,东连埃塞俄比亚,东北濒红海。面积250.5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20公里。境内大部为盆地,南高北低。中部为苏丹盆地;北部为沙漠台地,尼罗河以东为努比亚沙漠,以西为利比亚沙漠;西部是科尔凡多高原和达富尔高原;东部为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西斜坡。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为全国峰。尼罗河南北纵贯全境。全境属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3447万(1999年估计数)。全国有19个种族,597个部落。阿拉伯人约占39%,其余为黑人。南方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25%。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60%。通用英语。70%以上的居民
毛里塔尼亚全称"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国名源于国内主要民族摩尔人。"摩尔"和"毛里"是一个名称的两种译法,均来源于希腊文,意为"黑色的",指黑皮肤人。早在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大建殖民地的公元前数世纪,这里便是黑色人种的土著居民居住的地方。希腊人把他们叫作"毛罗斯"(Maurls,黑色)。后来的罗马人仿效希腊人的称呼,称他们"毛里人"(现代英语叫"摩里人")。由于受这些称呼的影响,在罗马帝国时代,该地区被命名为"毛里塔尼亚行省"即"毛里人之国"的意思。在以后的年代里,黑色人种的毛里人在南侵的地中海人种阿拉伯人和柏伯尔人的驱赶下,逐渐从该地区消失了。但是,人们不分肤色,仍旧将该区的居民笼统地称作"毛里人",于是地中海人种的阿拉伯人和柏伯尔人也被称作"毛里(黑色)人"了。到了20世纪,法国军队入侵,在
国名:莫桑比克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独立日:6月25日(1975年)。 国庆日:6月25日(1975年)。 自然地理:面积79. 9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公里。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大致分为三级台阶: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点;中部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间;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是非洲*平原之一。赞比亚、林波波和萨韦是三条主要河流。马拉维湖是莫同马拉维之间的界湖。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1574万(1997年8月),有60多个部族,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主要部族有自己的
玻利维亚国家概况,国名玻利维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Bolivia,LaRepúblicadeBolivia)。面积1098581平方公里。人口813.7万(1999年)。1998年城市人口502万,占总人口的62.4%,农村人口302万,占总人口的37.6%。其中印第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白人占1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克丘亚语和阿依马拉语。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政府、议会所在地:拉巴斯(LaPaz),人口233万(1998),海拔高度3627米,年平均气温14℃。 位于南美洲中部,内陆国。东北与巴西为界,东南毗邻巴拉圭,南邻阿根廷,西南邻智利,西接秘鲁。属温带气候。 经济:玻是世界著名的矿产品出口国,工业不发达,农牧产品可满足国内大部分需求,为南美贫穷的国家之一。1985年以来,玻历届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国家干预并通过立法对主
利比里亚,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面积11.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37公里。全境北高南低。从沿海向内陆大致可分三级阶梯:沿海为30-50公里宽的狭窄平原,中部为平均海拔300至500米的平缓丘陵,内地为平均海拔700米的高原。峰是西北部的武蒂维山,海拔1381米。*河流卡瓦拉河,全长516公里。较大河流还有塞斯托斯河、圣约翰河、圣保罗河、马诺河等。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5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的4月为旱季。 人口:330多万(2003年)。全国共有22个部族,主要部族是克佩尔、巴萨和克鲁等族。19世纪自美国南部移居来的黑人后裔有4万余人。官方语言为英语。90%居民信奉拜物教,少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
危地马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简称危地马拉。位于中美洲的西部。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危地马拉素有“森林之国”之称。据说在印第安语里,“危地马拉”这个词的意思是“森林茂密的土地”。当地盛产贵重的红木,危地马拉地处热带,但受地形的影响,如在海拔1500米的危地马拉城,气候很象我国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市,年平均温度在20.5度,被人们称为”常春王国”。 人口849万,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0%。西班牙语为国语,通行印第安语,部分人士可通用英语部分人士可通英语。首都危地马拉市(GuatemalaCity)。货币格查尔。 危地马拉是古代玛雅文化的发祥地。1821年独立。1923年加入中美洲联邦。1839年成立共和国。 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五国,在经济上相互合作,成立了中美洲经济合作
埃及:面积1002000平方公里。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一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700公里。全境96%为沙漠。峰沙伊卜巴纳特山海拔2187米。尼罗河贯穿南北,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99%的人口集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
纳米比亚,领土面积为8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连安哥拉、赞比亚,东、南两面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海岸线长1600公里。地处南非高原西部,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2000米。中部为中央高地,高达1800-2400米;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是沙漠性平原。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为全境点。奥兰治河和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热带沙漠气候,因地势较高,终年温和,温差变化不大。 全国划分为13个行政区,贝塔尼恩(Bethanien)、戈巴比斯(Gobabis) 、赫鲁特方丹(Grootfontein)、卡奥科兰(Kaokoland)、卡拉斯堡(Karasburg)、 卡里比布(Karibib)、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马林塔尔(Mariental)、 奥卡汉贾(Okahandja)、奥马鲁鲁(Omaruru)、翁丹瓜(Ondangua)、奥奇瓦龙
刚果,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人口278万(1994年)。有170多个部族,基本属班图语系。南方的刚果族,包括拉利族、巴刚果族、维利族,约占总人口的45%;北方的姆博希族占16%;中部太凯族占20%;北部原始森林里有少数俾格米
国名:南非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国旗:1994年3月15日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批准了新国旗。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黑、黄、绿、红、白、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构成,象征种族和解、民族团结。 国歌:1995年5月,南非正式通过新的国歌,新国歌的歌词用祖鲁、哲豪萨、苏托、英语和南非荷兰语5种语言写成,包括原国歌《上帝保佑非洲》的祈祷词,全歌长1分35秒,并以原国歌《南非之声》雄壮的高音曲调作结尾。 原国歌名为《上帝保佑非洲》,1994年3月15日批准。歌曲由黑人牧师诺克·桑汤加在11897年谱写,1912年首次在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上作为黑人民族主义赞歌唱出来,在非洲深受广大黑人欢迎。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大陆南部,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