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与日俱增,但是对太极拳真正有所了解的却少之又少。作为太极的正宗发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炳先生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得窥太极之正道,不走弯路,亲自撰写了这本太极拳谱。 书中从太极拳的起源讲起,分章讲述太极拳的放松功、基本功、太极十三式,皆是初学者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要点。尤其着重强调太极拳基本功,这是前辈们在授徒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性动作,能够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准确掌握太极拳,是太极拳入门钥匙。可以说,学会了放松,掌握了基本功,就相当于明白了太极拳。 最后教给大家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让大家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迅速的掌握一套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太极身心同修的奇妙。本书是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日常必修课,更是太极爱好者入门的典范之作!
李经梧(1912~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太极拳家。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 王大勇、吕德和、梅墨生、李树峻编著的《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为《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2007年版)、《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2010年版)的续篇,集中收入了李经梧学习并传授的陈式和吴式太极拳械的主要套路。内容有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 捶),吴式太极拳、剑、刀,太极推手和太极杆,同时也收入了李经梧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
本书详细阐述了太极拳的拳理、技法、历史源流及各流派的沿革,并介绍了太极拳械的练功要领及各种姿势,配以大量的真人照片图,便于体会太极拳的实质和本义。本书还附录了各个时期的太极拳精论,以及太极拳名家的事迹和佳传,以提高读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和锻炼兴趣。并在附录介绍刘德宽所传的纯阳剑套路的左手执剑的锻炼方法。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太极拳爱好者阅读。
杨式太极拳为何要学习传统套路?太极拳的精华便是在这松柔缓慢、连绵不断、如若行云流水的108式传统拳架中。行功走架着重于内在修为,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使气血周流全身,讲究精气神的提炼。本文详细讲解了行功走架筑练基本功方法,108式一招一式动作的攻防含义和使用技巧,以及一些特色要领。想要达到双修,捷径就是采用行功走架体用并举的锻炼方式。
太极拳练习达到层次之后,追求内在心法的修炼便成为练习者的。《太极密码:太极拳心法体悟》作者余功保归纳了数十个太极拳心法的重点问题,并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解决了困惑许多练习者的难点,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太极拳心法的正确认识,提高对太极拳修为的能力。
本书整理出版的是李雅轩先生遗著稿中的“杨氏太极拳”和“太极拳练习谈”两个部分。 太极拳本是一种武术体育,为了名实相符,所以本书每势每动有两个说明:一是动作说明,使学者按之与图样对照,慢慢模仿,不难入门;一是用法说明,使爱好技击欲求深造的学者有所钻研,同时也可以保存祖国文化遗产,引起广大群众练习的兴趣,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另外,该书除上述两个说明外,还增加了方向说明,给学者在练习方面一个很大的便利了。
太极拳能够告诉我们自信,抱元守一,让我们更加充实。太极拳能够让我们明确取舍,随曲就伸,是一种顺应趋势的大智慧。太极拳让我们懂得并善于运用力量,以柔克刚,上善若水。太极拳让我们更加健康,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认识太极拳、了解太极拳、掌握太极拳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向大家尽可能客观地推介太极拳成为本书的一个努力。 本书的目的在于: 一,还原一个真实的太极拳。 二.展现一个简易的太极拳。 三,揭示一个精深的太极拳。 四,剖析一个完整的太极拳。 归结为一条,就是介绍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的生命修养方法。太极拳并不神秘,它是每个人的健康挚友。 书中所配太极拳图片绝大多数为本人所拍摄,武术界、摄影界朋友还提供了一些精彩的图片。感谢各位示范的太极拳名家高手的大力
在2001年召开的一次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我在谈到武术的资源时曾讲到,武术最主要的资源是三方面,一是资源,包括它的背景、理论架构等;二是技术资源,包括各类技术要领、锻炼方法等;三是人才资源,包括武术各流派传人、运动员、教练员等。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她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典型缩影。太极拳所表现的武学境界不能简单以力、技的角度去看待。习练太极拳时间愈久,功夫愈精纯,对此体会就会越深。 王国维先生曾用三段古词阐述治学三境界,本人曾经套用此形式借四段古诗寓说太极拳四层次。其一,"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此为太极拳入门阶段,掌握了基本动作,去浊返清,也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一些感受,把握了一些基本特点。其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要领,体会到
李派太极由动静两盘构成,是一个精深而庞大的拳功体系。谈及整理,真令人望洋兴叹,愚人功薄识浅,本无力承担此任。只是有感于“两三代人的愿望至今未遂”和师尊重道弘德的热忱,于是毛遂自荐,愚公移山。基于师尊的鼓励和支持,愚人才本先生做势,三变图示,三易文稿,终于有了一个不太称心的阶段了结。此书出版,渗透着师尊的一腔心血。纵有所成,功在吾师,还包括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但终因自己水平太低,能力有限,难详宗法精微,难尽机理堂奥。所以,一想到其中必然存在谬误,一想到“弘真”的整理要求,一想到爱好者的热诚期望,就深疚大愧,心波难平。在此,诚请前辈师尊批评指点,弟子不胜感戴。 李派太极拳,由天地人三个体系组成,所以,本次拟定按三部丛书出版,部“天盘拳”,即“七星妙化拳”。其后又包括了柔架“
《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对于普及杨氏太极拳,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发展太极拳运动将起到重要作用。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的贡献。
目前的太极拳多是太极“操”,因其失去了太极文化的内涵,所以即便勤学苦练。也不可能达到以往太极拳家的境界。而要了解太极拳的内涵,就要了解孕育出太极拳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作者蓝晟十年磨一剑,将三十年文武双修的心得和盘托出,在国学文化的高度上讲述太极拳,与武学道统、国学精髓等诸多修养联系,不但解读出太极招式中蕴含的文化深义,还披露了一些太极秘法,让太极拳爱好者如同获得一本内功宝典,不但拳法更上层楼,还可获得更深刻的人生启迪。 珍藏多年的太极秘法,一招一式中蕴含的文化道义,《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将一一呈现!
杨氏37太极拳套路是1997年春上开始构思创编的。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它丰富的辩证四维思想,奇特的强身健体功效,优美的人体运动运律已被世人共知,在社会上也利到广泛的推广和民展。杨氏太极拳是众多的术极流派中的拳种之一。它的创史人是杨露禅,距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他的儿子杨班候,杨建候和其孙杨少候,杨澄甫各代宗师相继为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以及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巨大贡献。 特别是杨澄甫宗师,他集祖辈三代的经验,所研制定形的八十五式太极拳已成为当代乃至今后各代传人继承杨氏太极拳的典范,它的运动特点和风格是招法清楚,动作规整,速度均匀,圆活连贯,虚实分明,柔和舒展,演练起来在舒柔中显示形象,在宁静中体现大气迫,因此,上述这些特点再加上容易学习,杨氏太极拳就成为老少皆宜和全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由陈龙骧、李敏弟编著。李雅轩杨氏太极拳2011年申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全书的部分是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是李雅轩大师一生练拳的经验总结,是练习太极拳的指导性论著。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说太极拳的源流、太极拳的名人武技轶事、李雅轩宗师的生平事迹、太极拳的练法要领,以及整套太极拳的具体每招每式的练法用法和五种推手的具体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