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萧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费雪1932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做演讲后,对演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在费雪看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以及其他几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都是该书所讨论的九个因素产生作用的体现。 《繁荣与萧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除了分析这些因素,还根据美国的负债情况提出了造成萧条的根本原因。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治本措施。
证券交易大师杰西 利维摩尔在20世纪初说: 华尔街永不改变,股票会变,钱袋会变,但市场永不改变,因为人性永不改变。 在某种程度上,杰西 利维摩尔所说的人性,就是心理因素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其间暗含的概念性幻觉、过度自信、过度依赖拇指法则、情绪等人为错误和偏差,即使是投资大师也难以避免。然而,大多数金融决策模型都不能反映人类行为的这些基本方面。 本书分析实际影响决策过程因素的指南中,行为金融大师赫什 舍夫林运用新的心理学研究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影响股票选择、金融服务和公司财务决策的人类行为。赫什 舍夫林认为金融从业人员必须承认和了解行为金融 将心理学运用到金融行为中 以避免由于人为失误引发的诸多投资陷阱。通过丰富多彩的,常常带有诙谐意味的真实世界的案例,赫什 舍夫林指出了资金管理人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到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从 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 到 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 ,周其仁教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周其仁教授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提出了独特看法。
中国本土诞生了一家特立独行的企业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胜公司或德胜洋楼),她本来名不见经传,但有一本叫《德胜员工守则》的书2005年出版后,她居然一下子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当时与海底捞、胖东来并驾齐驱,成为学者关注、企业效仿的明星企业。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电媒极度发达,但是对德胜公司这家企业的热度依然不减当年。在培训和咨询管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收到热心读者请教关于德胜管理和治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读者并进一步研究总结德胜的成功经验,身为管理层的作者重新撰写了探讨德胜治理的这本书。本书由五部分组成,即尊重尊严、遵守规则、帮服他人、他人评论和附录。书中记录了发生在德胜公司内部人身上、德胜人与外部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外部人对德胜人的评价等相关内容,大多以小故事
本书回答了政府应当做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说明了政府在过去和近期的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本书还对政府未来的经济职能进行了构想。虽然市场上也有其他经济学著作考察了规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著作能够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本书作者通晓几国语言,这使他可以综合借鉴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本书包含了大量统计信息,可以对那些致力于探讨政府经济职能的学者提供帮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如何操作,本书给出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新的世界秩序和贸易秩序形成、前沿科技的发展、应对教育挑战、掌控大众传播、摆脱思维惯性等角度抽丝剥茧,系统而深刻地解读了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 对于全球未来发展变局的判断,作者认为,未来几十年时间里,单一的大趋势将转变成系统的、整体的、全球性的变革 政治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社会意义上的和规则、程序意义上的。而且,所有这些变革的速度也将会加快。 对于我们每个人、每家公司、每个社会来讲,作者的判断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动的时代,而且正在经历着全球规则的大转变。变化是好还是坏,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未雨绸缪,还取决于我们如何抓住变化所带来的机会。我们对外部环境了解得越多,我们从变化的图景中所得出的判断越准确,所获得的连接越精确,那么我们对自己道路的驾驭就会越轻
本书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论文集,共有8篇论文,作者都是极具影响力的西方经济学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相当关注。是较为系统而权威地阐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作品。
本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在伊拉克内战*混乱的时刻,一项新法律公布,允许壳牌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拥有该国的大量石油储备。 9 11 之后,布什政府立即无声无息地将 反恐战争 策略的执行外包给了哈里伯顿和黑水。东南亚海岸被海啸蹂躏过后,回归荒芜的海滩被作为旅游胜地拍卖出去。卡特琳娜飓风过境之后,流离失所的新奥尔良居民发现,他们的公共住房、医院和学校再也没有重新开放的一天。 以上种种就是娜奥米 克莱恩所说的 休克主义 的事例:利用公众在大规模的集体冲击 恐怖袭击与自然灾害 之后的混乱与迷失,推动他们原本极度反感的经济休克疗法。 有时这两种冲击并没有成功地消除所有的阻力,那么还有第三种可以采用:牢房监禁或电击。 突破性的历史研究和长达四年的灾难现场报道,让《休克主义》一书打破了全球自由市场民主化的神话。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
本书作者以时间顺序为主轴梳理了其从事经济研究以来重要的经济改革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叙述过程中,他将所有言论以及文章的出处都清晰列出,有根有据,非常严谨。本书不仅是作者自身的一个学术总结,更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价格改革、企业改革、控制通货膨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等的发展。本书*后附上作者曾经发表过的几篇重点论文,增强可读性。
本书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著作,有许多观点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书中,贝克尔将对歧视的 偏好 引入雇主和雇员的效用函数,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种族、宗教信仰、性别、肤色、社会阶级等形成的歧视的经济结果。作者的观点是,对雇主来说,歧视就是成本,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利润化出发,雇主会终止此类行为。也就是说,作者认为,自由市场是消除歧视的途径。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一个脑容量很小的生物,进化为拥有大局观思维的全球物种的? 我们为何能在超大规模的社群中,凭借每日吸纳的巨量信息管理自己的生活呢? 我们的脑容量是如何影响所能组建的社群规模和社交关系的? 我们如何利用小社群的经验处理大社会的问题?社交是如何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脑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颠覆你对人类大脑和社群的认知。 《大局观从何而来》是 邓巴数 提出者、著名进化人类学家罗宾 邓巴的经典著作,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 深度理解社群 四部曲之一。邓巴教授联合另外两位著名考古学教授,从人类大局观思维的形成基础、进化过程、进化优势3大板块,揭示我们所拥有的能够进行大局思维的社会性大脑是如何进化产生的,大脑又是如何影响社群规模的,以及如何将小规模群体迁移至无限连接的网络社会,利用小
研究德国历史学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揭示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真相有助于重建更合理的经济思想史体系。经济学发展存在两条代表不同研究传统的思想脉络: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和德国传统。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经济思想史体系只是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家谱。其次,研究德国历史学派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理论的历史维度问题。经济学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历史维度,即历史、价值取向等因素,不能被摒弃于经济理论之外。以科学为名忽视人文属性是目前经济学领域问题频出的根源。*后,了解德国历史学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德国历史学派和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有着共同的传统基础,存在广泛的对话可能;中国传统哲学系统、有机、动态的世界观又与德国历史学派的研究传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因此,以德国历
互联网不仅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提升了数字生产力,更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进而逐渐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工业化走向新兴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较为明显的互联网 合作主义 实践和思潮再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尽管人们尚未对这一术语达成共识,且不同国家因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异质性,但这都不改变 互联网合作主义 作为数字生产方式变革核心特征和内在要求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本书将在理论上对互联网合作主义作出系统界定,并基于历史演化的梳理,从若干维度(技术、组织、规则、价值等)解构其实践呈现。
《论财富的分配》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家拉姆塞的重要著作。本书重要的贡献是对于剩余价值做出了重要的判断。本书是拉姆塞重要的作品,他以价值论为前提、分配论为核心,重点补充了利润学说。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对于拉姆塞的学术地位给与了重要的评价,并且引用了《论财富的分配》中的一些段落。拉姆塞在1836年初版了此书后,遭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贬低和冷遇,很早此书就绝版。直到1974年有美国克利夫顿的奥古图斯 凯利出版公司影印再版。
.
本书以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时代背景,围绕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机制与实现路径这一主题,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展开分析和论述: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实证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空间分异研究、京津冀城市群产业演化与空间绩效研究、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模式选择与优化策略等。本书立论扎实,逻辑严谨,分析全面,是理解和展望新时代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前沿研究著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经济创新肇始于科学发现,在投机泡沫中走向繁荣。在过去的250多年,一个接着一个的科学与技术探索和试错驱动着经济增长:这既包括产业上游的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也包含产业下游的应用性实验,正是这些创新开创了新的经济空间。威廉?詹韦(William H. Janeway)凭借他的专业经验,结合他近40年风险投资职业生涯以及他关于资产泡沫在技术创新中的角色和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等理论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认识经济创新的捷径。 尤其是在今天,政府对经济的参与者予以诸多限制以及仅允许少数人享有使用公开股权市场的权利,从而导致经济创新受到抑滞。本书将鼓励和帮助我们重新开启经济创新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