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社会中的居民,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平静接受了少数人的极其富有,认为这归根到底源自他们的天赋或艰苦努力、勤奋工作 他们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有益于社会中的众人;他们掌握了追求幸福的处方,他们理应占据消费者榜首之位。我们都是消费者,消费是我们的第一身份,无力消费的人,甚至深深感到羞愧! 齐格蒙特 鲍曼揭示了平静河面下的汹涌波涛:当今社会不平等在加剧,大分裂发生在少数极富之人和其他所有人之间 少数巨富占据越来越大的经济蛋糕,财富并未 涓滴 给众人;消费社会打造的重重虚假信念却隐藏了其不合理性,让人以为社会不平等是天然秩序,本该如此。 鲍曼警告,经济增长如果不能让大多数人受益,此种经济模式终将导致自我毁灭!
这是一本研究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以及通胀与通缩复杂问题的专业著作。 作者破除了此前经济学家和央行的误判,指出整个世界突然开始物价高涨,根本原因并非俄乌冲突,而是疫情带来的范式转变。其创新性地找到现代物价理论所忽视的因素,通过分析欧美和日本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阐述了为什么稳定物价的传统工具无效,央行的局限性如何导致其应对新通胀的无力,揭示出日本及各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书从消费者行为变化、劳动者行为变化到企业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强调,新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并深刻改变全球经济运转的动力。在这个关键节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如何应对,如何做出选择至关重要。苦于 慢性通货紧缩 和 急性通货膨胀 两种病痛的日本需要找到特别的药方。 本书为我
本书阐释了在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不断的技术创新造就了更便宜更好的产品。这些变化已不再反映在我们衡量通胀的方式中。著名投资者和作家马克 莫比乌斯(Mark Mobius)令人信服地提出,我们曾经所相信的关于当今通胀的认识,已不再能合理反映当今现实。 本书涉及许多有趣的话题,包括: 通货膨胀测量的政治性质,即政府操纵和利用通货膨胀数字以符合其经济计划; 收集准确的数据来衡量通货膨胀是极其困难的,而这些数据会导致不准确; 用货币来衡量通货膨胀的错误,当这些货币被发行政府不断贬值时; 后,也是重要的是,技术和自动化的进步导致了商品和服务成本的持续下降。 投资者兼作家马克 莫比乌斯(Mark Mobius)将矛头直指当今经济社会普遍持有的经济观点,系统性推翻了传统的通胀观点。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虽然通胀的原则可能
本书由伯南克等人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经验提炼而成,是深入系统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部著作。它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德国、瑞典、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九个国家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本书为从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比较宽阔的国际视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无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国际贸易来说,汇率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汇率低估政策,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但长期实行汇率低估政策,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影响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反,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实施汇率高估政策,希望以此增强本币的购买力,但汇率高估政策的成本也非常明显,即抑制本国经济增长。在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一个国家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决定了该国政府的汇率政策选择。他通过对阿根廷、韩国、墨西哥、伊朗和中国的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证明,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决定了权势利益集团偏好,一国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影响了政府的汇率政策选择。因此,认真分析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持续实行汇率低估政策,并由此获得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效
本书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的学术著作。两位作者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货币经济学理论范式。与货币主义学派等传统的货币理论不同,新范式关注的不是货币的交易媒介作用,而是信贷在促进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信贷的主要提供者——银行的微观行为纳入了传统上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新范式着重运用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模型,说明了银行愿意而且能够提供信贷的决定因素,探讨了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如何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经济中的信贷链如何发挥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专门论述了新范式对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的含义,剖析了金融市场自由化、银行部门重组等政策问题,并以亚洲金融危机及美国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和复苏为例,论证新范式的
美元本位制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易。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以来,美元成为银行间国际支付清算以及政府干预汇率的核心货币。美元还是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中主导性的计价货币以及主要官方外汇储备货币。然而,美国反复无常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直让外国人不满。美元走弱不仅导致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还是21世纪前十年灾难性资产价格泡沫以及全球性信贷危机的诱因。不过美国人也经常抱怨外国政府不公平地低估了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现今的“打压中国”就是一例。 尽管无人青睐美元本位制,但外汇市场上政府及私人参与者仍继续使用美元。目前,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已居全球第一,自然也成为美元本位制的重要支柱。在中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激增的国际贸易中,美元不仅是计价货币也是结算手段。作为美国的债权国,中国目前
关于货币供应以及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本书在多处都有详论。概括来说,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重要观点。其一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作者认为,通货膨胀孕育了通货紧缩;其二是通货紧缩的自我强化性质:如同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也是自我强化的;其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作者首先分析了美国自8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金融危机。
近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固定收益产品规模的快速发展,产品类别的不断创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正日益成为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和重要配置资产类别
本书从经济史的角度,回顾了物价涨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历史片段,是一本帮助读者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根源和本质的普及读物。全书首先解释了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关的基本经济概念,之后回顾了从古罗马帝国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数千年历史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曾经肆虐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用生动的故事向读者揭示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危害。,针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作者给出了普通百姓跑赢CPl的一般方法。本书适合对于经济史及通货膨胀和紧缩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学生以及其他读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