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蕞新研究成果。全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 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 三农 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 软着陆 ,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 硬着陆 ,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 三农 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 新农村建设 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 非农 就业的举措,*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现了
在工作过程中,在企业和地方发展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瓶颈乃至危机,如果能够运用重组的思维方法,逢凶化吉、摆脱困境,那无疑是一大幸事。 在50余载的工作历程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参与、主导了一系列重组,从中他深刻领悟到重组的真谛与妙趣:其真谛在于资源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其妙趣在于 随心所欲不逾矩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书辑录了黄奇帆在重庆工作期间遇到难题时以 重组求突破 的思维与实践,以期与读者分享重组的感悟。本书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专讲企业的重组与管理,包括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类企业、资本运营投资类企业、金融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五大类企业。每一类企业的重组内容都涉及该类企业当时困难的严重性和重组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以及为解决该企业问题而进行的重组方案的脉络与原
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力量之一,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发展大局。本书聚焦商业、教育、医疗、房地产、新能源、人工智能、 新三农 等市县经济各方面的投资前景,直面下沉区域经济的真问题,深究市县经济投资的真逻辑,全面研究市县治理与投资模式,探究市县投资新路径,助推市县产业优化升级,提振市县经济发展信心和推进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笔触细腻客观,结合大量案例剖析市县投资的难点、痛点与主要问题,深入浅出地揭示市县投资的内在机理与深层逻辑。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认识市县投资的驱动机制和运作模式,提升认知,洞察现实,为读者提供一套市县经济的投资方法,适合从事市县治理和投资的人员阅读,也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 新 与 质 ,把握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外延?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有哪些关联?政策及金融服务又该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本书收录了林毅夫、黄奇帆、郑永年、刘世锦、黄益平、姚洋等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外部形势及内部特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从战略支撑、产业支撑、金融支撑、基础支撑、目标引领等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解读,对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进行研判,并为如何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稳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转型提出参考路径。
我们为什么会浪费丰盛晚宴中的精致食物,却对一张打折优惠餐券念念不忘? 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本书中,丹 艾瑞里带我们进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无论是咖啡、减肥,买一辆车还是谈恋爱,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非理性。 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这正是行为经济学所要做的。 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然而,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既不是*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预测的非理性。
《解读中国经济》是解读中国经济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版新增了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探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复兴的深刻内涵,并对中美贸易摩擦、 一带一路 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读。
本书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化解*次危机的经验总结,全面土改让总人口88%的农民脱离了城市现代化危机,回归传统小农经济,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面广量大的实体经济,得以让民国延续下来的高通胀实现了软着陆,成功化解了危机。化解*次危机的成功经验,成为构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初依据。此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获取独立主权之初,都遭遇了类似的危机,归纳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性意义。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周期性拐点中的中国经济新势能。在跨度为50 60年的康波周期中,中国乃至世界正走出长达20年的繁荣阶段,世界经济正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也承受着 L形复苏 的长期考验。同时,在地缘冲突加剧、极端气候常态化、科技创新爆发、人口结构危机、货币体系动荡五大变量的冲击下,传统的周期理论或将被颠覆 不能被动等待萧条期的结束,而必须主动出击、调整结构,方能走出危机。 本书从科技壁垒、全球经济区域化、气候危机、人口老龄化、教育困境等问题切入,具体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变量和结构性演化坐标,探寻中国经济渡过经济拐点的 强心剂 。以 改革空间 就是 发展空间 的理念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以中国从 世界工厂 向 世界市场 的跃升展现市场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 这就是长寿时代。 长寿时代不只是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 l 工作到80岁是常态; l 年轻时候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付60年的工作生涯; l 结婚推迟,伴侣关系更稳固,女性更加独立; l 健康和环保成为巨型产业; l 员工更少、专业更精细的企业是新增长点; l 工作和办公场所分离,少看雇主脸色; l 老人和年轻人的交往成为常态 面对长寿时代这一切变革,我们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 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 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
因果关系实证方法是现代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基础。本书的目的是为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社科科学实证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缩短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和实证研究间距离的桥梁。为达到这个目的,本书的内容坚持三个特点:*,逻辑性。以因果推断为核心,梳理各种方法的逻辑联系和优缺点。具体体现在本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数学证明,使读者从繁复的公式中解脱出来,把关注重点放到使用各种计量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的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直观性。尽量用*少的数学公式,通过*直接的语言和例子来理解各种方法的本质。具体体现在每章都会通过图形和简单的具体数值例子来直观解释不同的计量方法。第三,实用性。本书涵盖了因果推断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简单回归、匹配方法、面板分析、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样本自选择模型和断点回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是温铁军教授多年来不断反思所形成的理论体系的通俗读本。本书深刻剖析了由于照搬西方 现代化 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现实危害,以及由于工业现代化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进而*终演化成为一场全球化危机的形成路径。温教授作为老一辈的调研形学者,曾经身历其境的体验了过去中国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中华民族如何应对挑战,凤凰涅槃的全过程。在今天 前所未有 的复杂环境下,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后来者对于客观世界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蕞新研究成果。全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
本书围绕 后发国家何以突破关键技术 这一主题,通过五个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案例,探索我国在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现实情境下,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点在哪里。 针对盾构机、长航时无人机、支线客机、干线客机、载人航天工程五个国之重器,书中在详细介绍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历程、我国所进行的技术追赶及当前全球格局的基础上,对我国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关键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这些关键经验包括双循环创新模式、国家需求与技术实现双驱动、面向商业运营的技术追赶、主供模式、决策伦理等,它们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赶超路径与自主创新经验。 本书基于作者在铁建重工、中国商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所做的大量访谈和调研写作而成,还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我国核心技术突破的艰难历程和伟
本书致力于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介绍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介入的具体机制,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并梳理了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全书以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一线的工作经验、多年的调研经历,以及深厚的教研积累为基础,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理解当代中国的通识政经读本。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财政、城市化建设、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参与经济运作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温铁军在各地的各类演讲,并辅以各乡建团队组织的调研报告、撰写的文章和未发文稿,系统整理、汇编了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观点思路,是一部面向党政干部、高等院校师生、一般大众读者的具有创新性和权威性特点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分为11个部分,即11个 思考 ,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 三农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压舱石 论述了 三农 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外部经济、政治、军事等环境不容乐观;从历史上来看,乡村是危机软着陆的基础,因此当前 三农 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压舱石 。第二章 生态价值转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分析了生产过剩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认为生态价值转化能够发挥缓解过剩
在这本书里,作者企图从企业的本质上去澄清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给普通人带来的误解:他们认为决定市场的主导机制是供求关系。市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或者说我很难眼睛盯着市场来阐述市场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应该重点阐述创建市场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创建了市场,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创建市场这个机制。他们究竟是谁?我感觉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比回答什么是市场更远离形而上学的陷阱。这部著作因为其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关键性问题,是结构宏大而立意深刻的。它的行文如行云流水,可读性比较强。其中引述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合理联想,必然有助于增进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力。对于不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开启智慧的好读物。
《人地之间》是一本全面讲述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发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普及性著作。 在考察我国现有经济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模式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其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人地之间》分析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土地利用的多方面影响,并终给出合理、可行的城乡土地改革方向及具体的政策组合。 在城乡土地改革的每个细分领域,作者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在既有政策框架基础上以逐步缓解现有矛盾为目标的适度调整。既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修补,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 激励相容 的联动改革逐步推进。
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山西 数十个城市,上百家企业,几百名受访者, 何帆老师说:我做了一场 报复性 的调研。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很多故事: 现在的创业者是什么样子,支持他们的投资者又是什么样子? 包头这座城市如何由衰落再度兴盛? 养猪户如何在空间逼仄、利润微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小微企业如何构建出一条花椒产业链? 基层医疗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常州技师学院的职业教育为就业问题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你将看到对很多问题的探讨: 新能源产业是否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 我们即将面对的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带来金融风险?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不会带来债务风险? 看病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第2版是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巴里 诺顿对当代中国经济的综合性论述,覆盖面之广、研究之透辟,其他同类英语论著罕有其匹。诺顿纵论194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基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第2版经过全面修订,反映了十几年来,尤其是 奇迹增长 期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前在人口、技术、宏观经济和体制诸方面面临的多重转型。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讨论也大幅扩展。 在讨论了资源禀赋、遗存、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结构、劳动力和生活水平等一般议题后,本书还考察了包括农业、工业、技术以及对外贸易和投资等具体经济部门。还研究了金融、宏观经济和环境问题。本书涵盖了增长与发展模式这类主题,包括人口增长、独生子女政策;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包括农村工业化和城市技术发展;外商对华投资和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是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长期努力开 展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成 果之一。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从崭新的角度传递了中国发展的经验 和教训。它分析了中 国自1950年以来经历的主要危机及其克服的办法。它总结了中国改 革和发展的路径,展示了中国如何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利用危机进一 步发展。
《光辉历程》收录了张国宝在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担任领导职务和退休后就自己所亲历的一些重要事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对中国发展改革、工业布局、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决策等问题的深刻研究与思考所发表的文章、演讲、讲话、访谈等文稿104篇。这些文稿从不同侧面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改革特别是工业和经济建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珍贵历史记录。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开启了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收入、养老等方面的宏观规划,关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作序,黄奇帆领衔解读,厉以宁、刘世锦、蔡昉等知名经济学家执笔,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新发展机遇。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关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