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 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 ,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本书正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
城投公司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契合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城投公司过度举债、低效投资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城投拉动投资、以投资驱动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城投公司转型是大势所趋,既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又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书分为回溯篇、转型篇和案例篇,系统总结了城投公司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制度原因;剖析了城投转型面临的外部约束和内部要求,从而提出城投转型的实质、总体思路与可能方向;选取广州、深圳、上海、苏州、合肥五个城市中的典型案例,探寻未来城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型,稳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书由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领衔,由杨伟民、蔡昉、刘伟、胡鞍钢、薛澜、周绍杰等权威专家学者担任子课题负责人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关于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及前景的学术专著。本书立足于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背后逻辑,从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两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型与政策演进,以新发展理念为框架,从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对外开放等方面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发展实践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条件和长远发展战略作出思考和提供建议。本书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研
如果你只对国家经济手段的战略运用感兴趣,可以直接阅读本书各章的后半部分,因为那里探讨了各类“招数” 如果你愿意了解这些“招数”背后的理论依据,不妨重点阅读章、第2章和2章
在这本书中,作为长期从事经济预测的专家,哈瑞?丹特认为,通货膨胀只有当人口规模巨大的年轻群体迈入社会时才会发生,而当庞大的老年群体出现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因此,2014~2023年将出现通货紧缩,这一阶段将会对房地产、教育、商业战略、投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谈到中国时,作者认为,中国是他见过的的泡沫,它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中国将是最后一个破灭的泡沫,而且中国即将达到人口的高峰期,到2025年就会出现人口数量的下降。也就是说,虽然中国还会有一个时间很长的城镇化进程,但它将是个从人口峭壁上跌落下来的新兴市场国家。作者还认为,中国庞大的债务、房地产和过度建设泡沫将会产生严重后果,迫使中国在未来数年内遭遇震荡。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过度建设会带来增
发展经济学这个学科,既是*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的经济学分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其知识的本土化过程或知识的原创性水平也相应地有所提高,这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但目前,针对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的原创性究竟如何、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并无系统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的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本书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将中国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本书分八个部分,*部分总论,总结概括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经济学演进特征;余下七个部分是专题,包含经济增长、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公平、国际经济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
本书致力于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介绍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介入的具体机制,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并梳理了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全书以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一线的工作经验、多年的调研经历,以及深厚的教研积累为基础,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 研究成果,是一部理解当代中国的通识政经读本。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财政、城市化建设、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 经济结构失衡、 贸易冲突等。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参与经济运作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
本书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型研究( 18AJL007 )”资助。 本书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从理论框架、体制机制与实现过程三个维度研究了新时代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型问题。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何要转型?转型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如何改革和完善实现转型的相关制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首先,揭示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沿革的阶段性特征及内在逻辑;其次,探索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型的理论框架;再次,构建了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从次,在宏观与微观层面评价和检验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型的绩效;最后,探讨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转型过程中配套性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内容和对策。
在30年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 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对中国与拉美经济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影子。而未来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和“法治”等要素。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收入、养老等方面的宏观规划,关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作序,黄奇帆领衔解读,厉以宁、刘世锦、蔡昉等知名经济学家执笔,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