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当人们还热衷于讨论东亚奇迹的时候,本书作者在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年均9.7%的增长实绩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 中国的奇迹 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独特逻辑,重构了以中国为典型的体制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理论。 本书出版30年来,中国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书中对中国改革发展和成效的诸多预测皆得到了证实。30年前本书提出并运用的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即一个经济体的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以及由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内生的经济系统、内生的结构扭曲和内生的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视角,成为后来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思路。
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改革何以启动,又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保持了经济超预期的高增长。揭示中国改革的独特路径和经验,包括体制内双轨过渡与体制外市场发育的互动;理论突破、政策咨询与高层决策的互动;对外部经验的借鉴与选择;决策层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动态的艰难的权衡等等。讲述一个中国改革探路之役的故事。事实说明,中国改革路径不是预先设计,但也不是纯粹的“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它是中央放权、地方试验与民间突破,实践推动与政策引导的互动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选取33个县(市、区)进行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试点地区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对其改革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对比分析,尝试围绕改革实施、地方行为、制度环境及央地关系等要素,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的制度分析框架来探讨本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本书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绩效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改革试点中不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逻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本书给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者、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人员、大专院校学生、研究机构从业者、智库人员及对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担任全国政协非公有制经济专题组组长、从事民营经济调研以来在各地所作的有关民营经济的报告、讲话和访谈整理而成的著作。全书共三篇十章内容。*篇 关于非公经济36条 ,阐释了厉以宁先生对 非公经济36条 出台后民营经济依然面临的种种问题的看法。第二篇是 民营企业的转型问题 ,着重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转型、管理模式转型的角度,说明下一阶段民营企业的努力方向。第三篇 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仔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从民营企业在新兴工业化中的作用、民营企业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探讨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后,本书附带四个附录。都是厉以宁先生在2000年以后所做的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报告或者讲话。
《中国国有企业简史》一书由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整合专业人士,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主要以1949-2017年间各历史阶段的鲜明特点为背景,以国企改革与发展脉络为主线,向五十余家央企国企收集厂史厂志作为改革实践的一手案例资料,结合年度国企发展大事记,试图呈现出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动的国有企业历史画卷。这部书内容共分十章,前五章,记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中的国有企业历史。后五章,记述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40年的国有企业历史。
本书从产业链金融的起源讲起,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前台设计、技术中台设计、数据平台设计、风控设计及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点,既体现了传统行业的业务创新、数字转型的探索过程,又介绍了当前主流银行的开放性建设成果。读者不但能全方位地了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建设过程,还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变革历程,以及对传统企业的核心价值;第2章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的设计及在线签约、实名认证等技术的原理;第3章介绍了结合容器云技术、微服务技术与DevOps技术构建技术中台的过程,以及对接开放银行、央行征信的过程;第4章介绍了开源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数据仓库的设计思路;第5章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库介绍了智能风控的开发过程;第6章介绍了在产业链金融平台建设过程中如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立足 大国小农 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粮食生产转型过程是乡村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深入探讨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其互动作用机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本书以粮食生产转型为逻辑主线,通过 理论框架建构-多尺度实证研究-多类型案例解析-多目标优化调控 ,解析了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作用过程、多尺度格局特征、差异化阶段类型。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从财务造假案 康美案 ,引发 独立董事是否有连带责任 的议论,再到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大讨论,争论的核心终归结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在本书中,华生教授团队通过对中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全方位提炼,指出这种基于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美式独立董事制度,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的中国,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从制度上来说,无论是对国资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均具有不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作了深入分析。 透过本书,可以看到对已践行20年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全面改革与去向的深远思考,更有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的华生教授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划与设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指导全党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我国到2020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这次《决定》标志着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吹响了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本书比较分析过往几届重要的三中全会决议的异同,解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具体内涵,分别讨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重要议题。
全书共7章,包括我国自贸区发展的背景、自贸区的国内经验与全球借鉴、实物期权视角下的自贸区制度创新研究、上海自贸区1.0时代、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2.0时代、七大自贸区的3.0时代、自贸区战略的未来设定与展望等内容。全书完整记录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及探索,集中体现了我国自贸区领域的总体发展规划,涵盖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事项以及自贸区战略的未来展望。该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可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书。
厉以宁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早提出和研究股份制的学者,被称为 厉股份 。而本书,就是厉先生对于股份制思想萌芽、发展和形成的一个写照。厉以宁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在北大的执教过程中,大量研读了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与资本的图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密切关注市场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并向读者展示了他积淀20年来的学术成果,于1979-1988年先后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这些著作是对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总结,也包括了对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研究等内容。而本书,积聚了厉先生在北京大学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 课程的课件、演讲稿等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转变,到股份制的探索。是全面展示厉以宁先生股份制改革的一本重要著作。
城乡大融合: 三农 政策演变与趋势
本书是农村发展研究所建所40周年纪念文集,所收入的文章是研究人员建所40年间发表的一部分代表性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思想深刻,方法前沿,有前瞻性,回应了我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对当时中央下决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式、引入发展新理念、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1980年发表的《包产到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和1981年发表的《论包产到户》等一批论文,对中央下决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 长江有变成第二黄河的危险 一文,在1981 1982年形成了我国有史以来生态意识普及活动,并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促成了 长江中上游防护森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 和
《中国经济(发展促进风险防范与政府监管)》是发改委经济所《中国经济》系列丛书第七辑,在“2013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编辑而成,共12篇研究报告入选,分为“发展促进”、“风险防范”与“政府监管”三个板块。个板块是“发展促进”。本板块系统分析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模式”,对中国模式做出了新的解释,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第二个板块是“风险防范”。本板块还分析了顺差格局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把握好货币政策方向和力度提出了建议。第三个板块是“政府监管”。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力辅助服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定价的必要性、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近期完善我国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
本书立足于“一线三点”的基本认识构架,对中国长期增长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一线”即长期增长曲线,包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生产函数弹性参数变化、要素非线性动态等,“三点”即效率、结构和转型,包括长期增长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产业和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增长方式转变等。这种方法把研究着力点直接放在长期增长规律及问题的探索上,并由此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中国农村零售业成长与创新——理论探索与实证检验》由梁佳著,初步探讨了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对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影响程度*;零售业者自身的经营实力对新市场破坏战略的实施具有显著影响;竞争环境压力对现有破坏战略的实施没有影响;破坏性创新对农村零售业者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基于 低碳约束 和 空间计量 的视角,对中国农业低碳农业生产率进行相关探索,结论如下:(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波动幅度大,且省域间的异质性明显,存在空间依赖性。(2)控制个体异质性后的农业技术效率高于传统SFA估计的结果,低碳约束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改善,农业TFP增长属于 单轮 驱动模式,有明显的阶段性且空间差异较大。(3)全国以及三大俱乐部均存在条件 收敛;不存在全局性的共同收敛趋势,但区域内部存在随机收敛俱乐部;中国区域内部农业技术效率状态转移受区域背景的影响。(4)地理空间因素是影响低碳农业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三大俱乐部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了改善低碳农业生产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袁宝华文集·第2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筑底企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进出口增速的快速反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产占比进一步提高,高端制造业投资和产出占比也持续上升;另一方面,金融与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并处高位水平,增加了经济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这不仅预示着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因素更加复杂,而且经济增长的前景也更加不确定。?政策当局应抓住今明两年国内外经济的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综合应用各项政策措施,将政策重点放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回升之上。?未来三年实质性推进的金融治理整顿,固然极为必要,但同时亦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