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促进现实经济发展的落脚点。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研与经济 两张皮 的难题。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我国亟须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验室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大量优秀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本书首先回顾四次工业革命引发国家实力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深入剖析了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强国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作者基于长期的硬科技投资实践,从思想转变、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关键共性平台、金融、人才、生态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到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在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可行路径。
30多年前当人们还热衷于讨论东亚奇迹的时候,本书作者在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年均9.7%的增长实绩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 中国的奇迹 概念,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独特逻辑,重构了以中国为典型的体制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理论。 本书出版30年来,中国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书中对中国改革发展和成效的诸多预测皆得到了证实。30年前本书提出并运用的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即一个经济体的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以及由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内生的经济系统、内生的结构扭曲和内生的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视角,成为后来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思路。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行,到2005年开启的股权分置改革,再到2019年试行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回归本源,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法制化市场正在形成,现代金融的枢纽地位也在逐步确立。 本书主要是一种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市场结构性元素变动的研究,同时也是一种大事件研究,目的是试图概括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自身逻辑,研究这种基于自身逻辑的校正机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 本书是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而写,由导论、11章和文献附录,以及后记组成,重点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交易所)的创建及其背景,三十年历史变迁中的制度变革,法制建设,市场各元素的结构性变化,市场波动、成长及其经
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改革何以启动,又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保持了经济超预期的高增长。揭示中国改革的独特路径和经验,包括体制内双轨过渡与体制外市场发育的互动;理论突破、政策咨询与高层决策的互动;对外部经验的借鉴与选择;决策层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动态的艰难的权衡等等。讲述一个中国改革探路之役的故事。事实说明,中国改革路径不是预先设计,但也不是纯粹的“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它是中央放权、地方试验与民间突破,实践推动与政策引导的互动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选取33个县(市、区)进行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试点地区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对其改革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对比分析,尝试围绕改革实施、地方行为、制度环境及央地关系等要素,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的制度分析框架来探讨本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本书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绩效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改革试点中不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逻辑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本书给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者、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人员、大专院校学生、研究机构从业者、智库人员及对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担任全国政协非公有制经济专题组组长、从事民营经济调研以来在各地所作的有关民营经济的报告、讲话和访谈整理而成的著作。全书共三篇十章内容。*篇 关于非公经济36条 ,阐释了厉以宁先生对 非公经济36条 出台后民营经济依然面临的种种问题的看法。第二篇是 民营企业的转型问题 ,着重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转型、管理模式转型的角度,说明下一阶段民营企业的努力方向。第三篇 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仔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从民营企业在新兴工业化中的作用、民营企业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探讨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后,本书附带四个附录。都是厉以宁先生在2000年以后所做的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报告或者讲话。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进一步对现行财税体制进行全面、系统、整体性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发展和财政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各级财税部门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长楼继伟亲自担任主编,组织编写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书,就财税体制的历史演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
《中国国有企业简史》一书由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整合专业人士,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主要以1949-2017年间各历史阶段的鲜明特点为背景,以国企改革与发展脉络为主线,向五十余家央企国企收集厂史厂志作为改革实践的一手案例资料,结合年度国企发展大事记,试图呈现出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动的国有企业历史画卷。这部书内容共分十章,前五章,记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30年中的国有企业历史。后五章,记述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40年的国有企业历史。
本书以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超常投资力与超常购买力之上的超常增长,对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高增长与低波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维市场体制;本书还研究预测了中国至21世纪中叶的经济高速增长趋势,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国家发展战略基金、建立国家理财体系等建议和构想。 作为国内部系统分析至2049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原创著作,本书对于解答中国发展的种种疑问,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从产业链金融的起源讲起,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前台设计、技术中台设计、数据平台设计、风控设计及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点,既体现了传统行业的业务创新、数字转型的探索过程,又介绍了当前主流银行的开放性建设成果。读者不但能全方位地了解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建设过程,还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变革历程,以及对传统企业的核心价值;第2章介绍了系统核心功能的设计及在线签约、实名认证等技术的原理;第3章介绍了结合容器云技术、微服务技术与DevOps技术构建技术中台的过程,以及对接开放银行、央行征信的过程;第4章介绍了开源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数据仓库的设计思路;第5章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库介绍了智能风控的开发过程;第6章介绍了在产业链金融平台建设过程中如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立足 大国小农 基本国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粮食生产转型过程是乡村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未来趋势。深入探讨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其互动作用机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本书以粮食生产转型为逻辑主线,通过 理论框架建构-多尺度实证研究-多类型案例解析-多目标优化调控 ,解析了粮食生产转型与乡村振兴的互动作用过程、多尺度格局特征、差异化阶段类型。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从财务造假案 康美案 ,引发 独立董事是否有连带责任 的议论,再到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大讨论,争论的核心终归结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在本书中,华生教授团队通过对中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全方位提炼,指出这种基于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美式独立董事制度,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的中国,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从制度上来说,无论是对国资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均具有不相容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作了深入分析。 透过本书,可以看到对已践行20年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全面改革与去向的深远思考,更有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的华生教授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划与设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指导全党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我国到2020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这次《决定》标志着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吹响了改革攻坚的新号角。本书比较分析过往几届重要的三中全会决议的异同,解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具体内涵,分别讨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重要议题。
全书共7章,包括我国自贸区发展的背景、自贸区的国内经验与全球借鉴、实物期权视角下的自贸区制度创新研究、上海自贸区1.0时代、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2.0时代、七大自贸区的3.0时代、自贸区战略的未来设定与展望等内容。全书完整记录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及探索,集中体现了我国自贸区领域的总体发展规划,涵盖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事项以及自贸区战略的未来展望。该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可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书。
厉以宁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早提出和研究股份制的学者,被称为 厉股份 。而本书,就是厉先生对于股份制思想萌芽、发展和形成的一个写照。厉以宁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在北大的执教过程中,大量研读了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与资本的图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密切关注市场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并向读者展示了他积淀20年来的学术成果,于1979-1988年先后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这些著作是对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总结,也包括了对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研究等内容。而本书,积聚了厉先生在北京大学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 课程的课件、演讲稿等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转变,到股份制的探索。是全面展示厉以宁先生股份制改革的一本重要著作。
城乡大融合: 三农 政策演变与趋势
本书是农村发展研究所建所40周年纪念文集,所收入的文章是研究人员建所40年间发表的一部分代表性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思想深刻,方法前沿,有前瞻性,回应了我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对当时中央下决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式、引入发展新理念、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1980年发表的《包产到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和1981年发表的《论包产到户》等一批论文,对中央下决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 长江有变成第二黄河的危险 一文,在1981 1982年形成了我国有史以来生态意识普及活动,并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促成了 长江中上游防护森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 和
《中国经济(发展促进风险防范与政府监管)》是发改委经济所《中国经济》系列丛书第七辑,在“2013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编辑而成,共12篇研究报告入选,分为“发展促进”、“风险防范”与“政府监管”三个板块。个板块是“发展促进”。本板块系统分析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模式”,对中国模式做出了新的解释,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第二个板块是“风险防范”。本板块还分析了顺差格局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把握好货币政策方向和力度提出了建议。第三个板块是“政府监管”。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力辅助服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定价的必要性、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近期完善我国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了“改革三十年研究”项目系列重大课题,本书即为该课题的一项研究成果。 本书在绪论之后,分10章探讨了农村工业化、市场化与专业市场的缘起,专业市场的成长轨迹与基本特征,专业市场的交易机制与交易流程,专业市场的分工与社会资本网络,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张与结构演变,专业市场扩展的内在机理:内生报酬递增,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专业市场的治理:市场与政府的合作博弈,专业市场的扩展: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专业市场的转型与提升:新型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