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个深度关联的篇组成。篇从人类文明早期开始,用大量的故事和事实全景式再现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等前四次制造范式的演变和跃进过程。第二篇重点讨论智能革命爆发的前因后果,从算力量变、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工业互联网等几个维度勾勒出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的细节和全貌,告诉大家智能革命为什么,是什么,以及能改变什么。第三篇论证了在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革命驱动下,制造范式将向第五制造范式――产用融合演进。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将促使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生产者和使用者全面融合,构造不断增值的价值环流,终形成“边生产边使用、边使用边生产”的未来制造图景。
发动机深沉地轰鸣,锃亮的车身折射出耀眼的光线,狂飙中微风拂面……从19世纪末汽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享受着这一新鲜事物带来的各种快感。汽车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进程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还是在消费主义时代,都有汽车的身影。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典名车之旅”系列,以国家为单位,以时间为轴线,介绍了英、美、德、意、法、日6大汽车生产国的34家汽车生产公司在20世纪中制造的经典车型。流畅的文字和每册超过200幅的精美图片,讲述着汽车厂商的发展故事、经典车型的来龙去脉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展现出一幅关于汽车的完整图景。
《昌吉电业局志(1996-2010)/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工业志丛书》客观记述了昌吉电业局1996至2010年、准东局1997至2007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门类对生产、建设有较大影响的事物进行记述,全书分为机构与职工、电网建设、运行、供电服务、经营管理、党群组织、人物和附录等。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年鉴(2019)》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主办,中国宝武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是系统记述中国宝武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旨在为读者了解、认识、研究中国宝武提供真实可靠、可鉴、可用的翔实资料。编辑部设在中国宝武史志办公室。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年鉴(2019)》设总述、特载、要闻大事、企业管理、科技研发、节能减排、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钢铁主业、新材料产业、贸易物流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产业金融业、综合管理、党群工作、企业文化、人物与表彰、统计资料、附录、索引21个篇目,119个分目,1246个条目。另有卷首照片39张,随文照片65张,图、表65张。
本书收集整理了作者在冶金行业近50年工作期间,为政府、为行业选写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市场分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推介报告等共23篇。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丰富精彩,数据详实可靠。本书可供从事钢铁行业规划、设计、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钢材贸易的商业人士工作参考;也可作为冶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教材。
中国高铁仅用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具备先进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力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提炼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这些成功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边界条件,以期为中国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照。透过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全景式、多层面研究,《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聚焦并回答了“为什么自主创新行为会发生?”“自主创新战略导致技术赶超效果的条件是什么?”“技术赶超和能力演化的路径为何?”“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特征是什么?”“曾经导致高铁技术成功的条件未来
1、编写年鉴,是我国许多部门、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首钢作为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很好重视及时记载自己的历史。编写《首钢年鉴》是首钢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首钢年鉴》是首钢集团资料性工具书籍。自2003年以来,《首钢年鉴》全面、详细记录首钢集团的深化改革及发展情况。《首钢年鉴2018》将是连续出版的4部年鉴,继续以书籍、光盘形式出版。3、《首钢年鉴》编写工作直接对首钢集团负责。定期、高质量地做好《首钢年鉴》组稿、编辑、审核、交付印刷,是《首钢年鉴》日常工作机构首钢发展研究院史志年鉴办公室的核心任务。4、《首钢年鉴》按照分类编辑法编纂,有栏目、分目、条目三个结构层次,以条目为基本单元。5、《首钢年鉴》是了解首钢集团的一扇窗户。首钢需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向外界展示自己。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