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民法笔记:物权法Ⅰ(第3版)
    •   ( 156 条评论 )
    • [日]鎌田薫 著,于宪会 译 /2022-12-01/ 法律出版社
    • 物权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围绕物权法的基本制度,各种法解释理论形成对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本书主要讨论了物权法领域的如下基本问题:基于意思表示的物权变动、 对抗要件主义 的基本问题、 二重让与 的法律构造、背信恶意人法理、背信恶意人的转得者与日本民法第177条规定的第三人、法律行为的撤销与登记、继承与登记、取得时效与登记、不动产取得时效完成后的受让人与背信恶意人、登记请求权、不动产附合制度、共有制度、共有物的利用与腾退请求。围绕这些问题,本书并没有单纯地介绍学说上的各种解释理论,而是在明确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通过缜密分析判例立场和学说观点的背景,以及判例立场和学说观点为了何种目的展开了各自的解释论,指明问题解决的方向。 熟读本书不仅可以准确理解日本法上围绕物权法基本问

    • ¥41.1 ¥48 折扣:8.6折
    • 复旦博学·法学系列:物权法(第二版)
    •   ( 42 条评论 )
    • 马俊驹陈本寒 主编 /2014-09-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物权法(第2版)》以大陆法系民法物权理论为基础,以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主要依据,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权理论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司法实务,对物权的一般理论、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和占有制度进行子全面的阐述。本书在章节的编排上,基本遵循了我国物权法的体例;在内容上,既有对我国物权法中主要制度立法背景的介绍和立法精神的阐述,也有对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的简要介绍;在观点上,不局限于对现行《物权法》规定的解释,对于现行立法中的缺憾也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本书既是一部学习物权法的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物权法的参考文献。书巾许多观点对于完善我国的物权立法,解决司法实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43.9 ¥52 折扣:8.4折
    • 民法物权编 刘志敭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2 条评论 )
    • 刘志敭 著 /2006-05-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民法所规定之权利关系有二,即人身权,及财产权是也,凡关于财产权之规定,学者称之曰财产法,物权即属于此部类者也。 财产权之种类虽多,其主要者系债权及物权,而物权尤于吾人之生活最感切要,物权法制之良窳,影响社会经济者极大,故各国因习惯及经济上之特殊理由,往往互异其法则,又各国对于物权之种类及内容,民法皆有严格规定,不许以私人意见,舍弃其遵守,盖就物权编规定观察,大体具有强行法之性质焉。 现行民法于物权之法编制,章规定通则,第二:章至第九章规定各种物权,第十章则规定占有,然其所吸收者,。不过物权实体法规之一部分,此外如关于物权之取得,保存,实行等程序,另有特别法为之规定。亦有虽属物权实体法规,因其他理由,反不容纳于物权法中者,故研究物权法,决不能以物权编所网罗之法条为限(如船舶所有

    • ¥38 ¥83 折扣:4.6折
    • 物权法学习问答
    •   ( 28 条评论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2012-08-01/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了更好地宣传物权法,使社会各界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各项制度,保证物权法的顺利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的同志编写了这本《物权法学习问答》。本书以物权法为蓝本,共设了312个问题,就每一问题,作者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权威性的解读。

    • ¥43.5 ¥58 折扣:7.5折
    • 占有保护疑难问题研究
    •   ( 195 条评论 )
    • 章正璋 著 /2019-03-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薪火相传,法学永继。自1915年9月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以来,时光近一世纪,然东吴之辉煌、法学之昌盛,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东吴大学法学院于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史上之地位,亦可谓震古铄今,叹为观止。国内近现代法学大师中,王宠惠、吴经熊、盛振为、丘汉平、董康、王伯琦、孙晓楼、杨兆龙、李浩培、倪征噢、潘汉典等诸位先生,或执教于东吴以哺育莘莘学子,或出身于东吴而终成法学名宿。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合璧中西,形成 比较法 之特色;戮力同心,铸就 南东吴 之美誉。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系承继东吴大学法学院而来。前辈业绩,自然荫庇今人,但全院师生,在以先贤为荣之余,更感使命重大,无一日或敢懈怠。自1982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

    • ¥41.4 ¥49 折扣:8.4折
    • 物权变动与商事自治规范之法律问题研究
    •   ( 29 条评论 )
    • 周林彬 主编 /2015-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物权变动与商事自治规范之法律问题研究》的主题是与我国法治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物权变动”与“商事自治规范与行业规则”理论与实务问题。既有对传统法律制度(如土地使用权、行规和交易习惯等)的研究,也有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如协议控制模式等)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产生激烈的“火花”,智慧的沉淀让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 ¥33.2 ¥46 折扣:7.2折
    • 民商法的法律适用:物权法与公司法探析
    •   ( 19 条评论 )
    • 钟明霞叶港 组织编写 /2012-11-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民商法的法律适用--物权法与公司法探析》分为物权法专题和公司法专题,《民商法的法律适用--物权法与公司法探析》在物权法与公司法具体条文的法律适用方面,结合司法实践特别是司法解释,讨论相关前沿理论与疑难案例,形成了侧重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的特色。

    • ¥44.3 ¥55 折扣:8.1折
    • 法律政策解读与实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物权法律政策解读与实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
    •   ( 10 条评论 )
    • 李晓斌 主编 /2010-01-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面向实务,解决问题,呵护民生,服务大众。 收录全面:全面收录本领域重要常用的法律规章政策,方便读者查找。 权威解读:对重点法务进行权威细致的解读,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条文含义。 应用提示:对重点难点问题作专业提示,帮助读者准确适用法律维护权益。 文书范本:收录大量示范文本流程图,读者可以随查随用,经济实用方便。 典型案例:精心挑选典型案例,指导审判实践,帮读者理性合法解决争议。

    • ¥30.8 ¥39 折扣:7.9折
    • 无形财产权理论研究
    •   ( 51 条评论 )
    • 赵宇霆 著 /2011-08-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首先通过三条路径达到对财产权的一般性认识:条路径。通过对两大法系制度考查得到一种制度性的认识;第二条路径,通过从动物——孩童——人的一般思维这样一条路径去考查财产根本因素;第三条路径,从理论层面去探索财产权的规定。通过上述三条路径的考查,从而得到了财产的一般要素,然后通过对财产权进行演绎,并得到其中的一种结果——无形财产权,并对无形财产权的内在本质和规定性、法律关系等理论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其次,对无形财产权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这表现在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法律的需求,以及作为客体的法律不断地变化以适应主体的需求,通过对无形财产权法律价值的分析来说明无形财产权存在的正当性。再次,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无形财产权进行了几种基本的分类:无形公共资源权、行政确认创造性成果权、

    • ¥30 ¥35 折扣:8.6折
    • 物权法
    •   ( 25 条评论 )
    • 马俊驹陈本寒 主编 /2007-10-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大陆法系民法物权理论为基础,以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主要依据,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权理论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司法实务,对物权的一般理论、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和占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在编章节的安排上,基本遵循了我国物权法的体例;在内容上,既有对我国物权法中主要制度立法背景的介绍和立法精神的阐述,也有对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的简要介绍;在观点上,不局限于对现行《物权法》规定的解释,对于现行立法中的缺憾也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本书既是一部学习物权法的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物权法的参考文献。 书中许多观点对于完善我国的物权立法,解决司法实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39.6 ¥50 折扣:7.9折
    • 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
    •   ( 5 条评论 )
    • 崔建远 /2004-12-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厚爱有加,多次约稿,我却始终献不出佳作。其中原因,在1997年至2000年间忙于公务和学习英语,难以静心;于2000年以后则是醉心于准物权的探索,无暇旁顾。该社不弃,依然愿意编辑出版《民法总则:具体与抽象》、《物权:生长与成型》和《债权:借鉴与发展》三卷本的民法文选。李文彬主任立意高远,运筹帷幄,一锤定音;杜宇峰编辑倾其所思,尽心整理,终成此书。对此,在感动的同时,谨深表谢意! 物权制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乃至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反映着民族传统和文化,因而其特色相对较多;它是社会现实经济生活关系的反映,我国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于是,物权在我国具有正在生成的特点,发展变化的态样,目标模式的探索。正所谓已宣布的规则必须被当做尝试性的东西,因为它将要适用的众多不断变化的事

    • ¥45.8 ¥58 折扣:7.9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
    •   ( 110 条评论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著 /2007-03-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上讲的物,主要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制定物权法,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专业性也很强。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掌握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正确贯彻实施物权法,本书将物权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供读者阅读学习。

    • ¥31.6 ¥40 折扣:7.9折
    • 中国不动产物权法:原理 规则 适用
    •   ( 14 条评论 )
    • 金俭 等著 /2008-10-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物权法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也是一本帮助公民了解与熟悉物权法的书。 2007年10月1日,这个共和国历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它不仅是共和国58周年的国庆日,也是中国民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部《物权法》的实施之日。 在共和国经历了漫长的58年后,一部有关不动财产的法律终于问世,并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不仅是由于它与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也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密切。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令人欣喜的成果之一是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了自己或大或小的房地产,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一个大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此,《物权法》的出台,其意义不仅是为保护公民不动产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也是对改革开放成果的法制性捍卫,是中国政府保护人权,有序推进法制社会、和谐

    • ¥33.5 ¥38 折扣:8.8折
    • 物权法案例研习
    •   ( 50 条评论 )
    • 刘智慧//寇广萍 著作 /2013-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物权法案例研习》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案例研习系列教材之一,编写体例遵循该系列教材的统一要求。本教材共5编17章,具体由刘智慧和寇广萍共同筹划,分工完成,内容基本依我国《物权法》的制度体系设置。各编的写作分工为:刘智慧:至三编、第五编;寇广萍:第四编。 每个国家的法学教育体系都有与本国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特点,但是,培养出既有深厚的法学学术功底、又具备熟练的实务技能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无疑是世界各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共同目标。在我国《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理论和实务上对于某些制度一直存在着争议。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对各具体制度作更加精益求精的设计和安排,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通

    • ¥30.1 ¥37 折扣:8.1折
    • 不动产登记与物权法:以登记为中心
    •   ( 38 条评论 )
    • 常昱常宪亚 著 /2009-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制定工作自1993年启动,历经立法机关八次审议,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的制定与颁行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现有的登记制度仍然很不完备,真正以公示为目的的登记制度还未形成。尽管《物权法》已公布实施,但从不动产登记的角度可以看出《物权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并未得到实质的重视。尽管在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中法学界对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也进行了种种探讨,但由于 重实体、轻程序 的惯性,物权法的设计特别是其中登记制度的设计是否可行,不经过程序法(《不动产登记法》)的比较,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土地所有权

    • ¥45.8 ¥56 折扣:8.2折
    • 近代中国所有权制度的形成
    •   ( 19 条评论 )
    • 周子良 著 /2012-06-01/ 法律出版社
    • 民国初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民初大理院奉行“会通中西,以理为本”的宗旨,借助司法判例创设或建构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所有权制度。这套制度的出现标志着近代中国所有权制度的形成。于此相适应,近代中国真正的所有权权利体系也有此得以确立。大理院扬弃固有法和继受大陆法的实践,不仅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实践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所有权制度甚至民法的近代化,而且为当代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大理院创设所有权制度,乃至整个民法制度的实践虽然已成为过去,但是,推事们客观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大胆创设制度的真诚和勇气,以及保障私权、寻求法意、追求公正的执着和信念,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 ¥33.1 ¥42 折扣:7.9折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用益物权研究
    •   ( 20 条评论 )
    • 侯银萍 著 /2015-06-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借助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剖析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安排的权利性质模糊、权利结构不完整、土地所有权的边界不清晰、保护机制粗线条等缺陷,以及上述缺陷所造成的土地用益物权缺乏稳定预期、正当交易行为无法保障、隐形土地市场大量存在等连锁影响。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考量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程度对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影响机理,分析各方主体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制约着土地权益的实现进路,把握路径依赖对土地用益物权制度演进方向、结果的重要影响和潜在效应。探究国家层面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对土地用益物权制度运行规范性和合法性的现实制约,以及对土地利益主体之间矛盾调和处置不力和对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不足等深层次问题。

    • ¥30.8 ¥42 折扣:7.3折
    • 物权法前沿理论与实务研究
    •   ( 15 条评论 )
    • 马特 /2014-07-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物权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与债权法一道构成了民商法的两大支柱。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根据物权法的体系展开,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反映了作者这些年来对物权法的一点思考。物权法总论主要围绕着物权法的一般原理,包括物权法立法中争议激烈的平等保护问题、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关系问题、环保主义者争论的动物是否属于客体的问题、不动产登记规则的完善问题;变动模式论主要围绕着物权变动的核心物权行为理论的存废展开,根据*的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规定探讨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权利类型论主要着眼于物权法上的具体权利类型,诸如农地流转、担保创新等问题。

    • ¥37.9 ¥48 折扣:7.9折
    • 物权法所有权编
    •   ( 8 条评论 )
    • 韩松 等著 /2007-06-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物权法所有权编》是由王利明教授主持编纂的“中国法评注与适用丛书·物权法系列”中的一种。该书运用物权法原理,联系我国民事社会生活实践,研究了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有关所有权制度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国《物权法》关于所有权规定的结构和内容,阐述了各项制度和条款的立法宗旨和含义,对我国《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其内容包括所有权概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等。该书力求较好地处理理论研究与法条注释的关系,融理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以适合作为学习《物权法》所有权制度的阅读材料。

    • ¥32 ¥39.8 折扣:8折
    • 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
    •   ( 42 条评论 )
    • 陈华彬 著 /2014-03-0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本书依据物权法基本理论体系,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依次研究了物权与物权法的基础理论,物权法定主义之存废与物权的类型体系,物权行为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财产所有权制度,土地所有权与空间权体系的形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先占、添附及货币所有权,不动产相邻关系,物权立法中的用益物权,物权立法中的担保物权,以及物权立法中的占有制度等等。每一部分的研究既着重于物权法理论的阐述,更着眼于外国立法例、外国经验的借鉴,使得出的结论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兼顾个人财产所有权之确保、兼顾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率,旨在建立定分止争、物尽其用、公平、统一的物权法律秩序。 我们不敢奢望在本书中提出的立法建议为立法机关所采纳。但

    • ¥35.5 ¥45 折扣:7.9折
    •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册)(中国法学文库)
    •   ( 424 条评论 )
    • 崔建远 /2011-02-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依据我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阐释了物权及物权法的,概念,介绍了物权法及物权法学的体系,分析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描述了物权法的发展和中国物权法的制定,依次介绍和讨论了物权的类型、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物权的保护、占有、所有权总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和共有。 上册特色:贯彻了解释论,辅之以立法论;修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精干,难易适中;渴望深造、开阔视野、反思既有规定及理论的法律人,有“辨析”、“论争”、“反思”等部分供给素材,启迪思维。 由此决定,本书清晰地呈现出物权体系、物权骨架,同时也有血有肉,且尽可能地层现笔者自己的观点。这个特点在上册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反思了物权法的思维方式,物权客体的特定性理论、民事权利分

    • ¥44.3 ¥59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