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作者在探究企业破产法与担保物权法调适的法理基础上,深入分析、完善物权担保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行权规则体系,系统梳理企业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受限的法理基础,形成禁止权利滥用、权利交界处之必要容忍义务、合意约束以及破产征收的四阶层结构,进而就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限制与保护规范提出创新见解。
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学、商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先后编写并出版了《民法学》、《商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等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院课程设置的需要和教材建设规划,在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经验、吸收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并推出“法学专业民商法学方向课程与技能课程系列教材”。编写此“系列教材” 的目的在于:其一,深化民商事实体法学和程序法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和丰富课程类型;其二,体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或实务操作能力。 首批编写和出版的教材有:《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务》、《民事案例评析》、《商事案例评析》、《证券法理论与实
本书以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以权利冲突为视角,从制度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站在国家治理层面,对个人破产制度的功能、运行机理、利益衡平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破产之路。
一个国家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与否,是衡量其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破产法具有实体性和程序性相结合的特点,它通过一系列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调整手段,实现债务清理和企业治理的制度目标,而程序则为这种清理和治理的过程提供了秩序保障。本教材以我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主要依据,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破产法律制度,对破产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说明,并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对上述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本书作为教材,主要适用于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专业或其他层次的学生。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年来在破产案件审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清算和破产审判庭。本书是深圳中院公司清算和破产审判庭法官总结多年审判经验,全面搜集、分类整理企业破产和强制清算工作中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地方性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法院和管理人破产程序文书样式而形成的成果,是一本兼具全面性、时新性、实用性的办案工具书。
本书以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先行就重整制度及其适用于上市公司的理论依据进行阐释之后,分别从上市公司重整程序的启动、重整机构与管理形式的选择、重整债权、重整计划等微观层面对具体的制度设计予以分析,同时,针对重整与资产重组的衔接等事项亦作出了较有深度的阐述。在论述过程中,本书结合破产法实施以来的所有真实案例,能够使读者了解到上市公司重整的方方面面。
《破产程序中利息债权审查问题研究》在严谨完整的体例框架下,充分总结提炼了不同理论学说、我国现行立法的具体内容、其他国家的立法例、各地司法机关的立场和态度,较为全面的梳理了管理人审查利息债权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实争议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亦对管理人的每一项利息审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问题导向、资料丰富、观点鲜明是本书的三大亮点,基于利息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共性,本书不仅可以直观地为管理人的债权审查实践提供指引,亦对法律界人士的理论研究和诉讼实务活动颇有裨益。
本书收集了 中国破产法论坛 僵尸企业处置与破产审判工作专题研讨会 部分研究成果。在所收入的论文中,对 僵尸企业 的概念界定、处置经验比较以及破产重整制度、执转破制度完善等问题,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发展趋势,提供了更广的研究视角。
《破产法精义(第二版)》吸收了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企业破产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立法的新成果,面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参考国际上的见解,进行了大幅充实和进一步的探究。《破产法精义(第二版)》正文中对重复引用的规范性文件使用了简称,故增加了司法、行政文件简称表。《破产法精义(第二版)》还新设了《详细目录》,将条文注释的一级标题列出,方便读者查阅。
本辑文集是对第四届“中国破产法论坛”研究成果的集优选萃。 本辑文集是对第四届“中国破产法论坛”研究成果的集优选粹。第四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召开时,编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共有127篇。编辑委员会在选择入选《破产法论坛》第七辑论文时十分为难,许多论文十分优秀,但由于文集一书的容纳篇幅有限不得不忍痛割爱,在此向入选和未入选的各位作者对论坛的支持表述真挚的感谢!
《公司破产重整法律实务全程解析――以兴昌达博公司破产重整案为例(第2版)》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所确立的企业破产程序,通过一起真实的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北京兴昌达博公司破产重整案为背景,以破产程序的走向为脉络,从破产方案的选择、申请破产、债权的申报和审核、债权人会议、重整程序的启动、重整计划草案的制订和表决批准到重整计划草案的执行和监督等全面解析了公司破产重整的法律操作,并根据破产重整的不同阶段,为读者呈现了承办律师起草的文书、制订的方案及创设的制度,对于从事和进行公司破产重整法律业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 《公司破产重整法律实务全程解析――以兴昌达博公司破产重整案为例(第2版)》第2版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和公司破产重整业务的新发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比较于1986年的《企业破产法》、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破产法律制度,2006年8月修正的《企业破产法》和《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可以申请破产,这对以往施行的 企业法人破产主义 做出了重大改变。但由于合伙企业的特质,即有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使得合伙企业的破产制度与既往的法人企业破产相比,从法律理念、制度价值到具体制度都存在重大挑战。在众多融资工具采用有限合伙的现实状况下,如何清算并退出市场是亟需回答的问题。本书在借鉴国外的立法原理、规则和参考我国的 法人企业破产 制度的基础上,试图从合伙企业的本质出发,论证其破产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可能性,并且提出特别适合合伙企业破产制度的立法建议。
本书遴选2015年房地产企业破产专题研讨会论文,对房地产企业破产时的债权清偿顺序尤其是各项优先权之间的清偿顺位、购房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房屋续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交锋,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提供了更广的研究视角,希望能为我国的破产审判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破产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推进和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本届论坛优秀论文云集,论坛组委会择优选编了本届论坛上以及论坛之后收到的部分论文与部分论文的观点摘要。其中,整篇论文69篇,观点摘要25篇,基本上涵盖了本届论坛与会者的主要论文和重要观点。结合论坛的主要论题与所收论文的基本情况,论坛组委会将所选论文及论文摘要结集为《破产法论坛》(第二辑)和《破产法论坛》(第三辑)两册出版。其中《破产法论坛》(第二辑)的体例和内容是:部分,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第二部.分,破产管理人制度;第三部分,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第四部分,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第五部分,观点荟萃,包括部分论文的重要观点摘要和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破产法论坛》(第三辑)的体例和内容是:部分,破产法实践中的程序性问题;第二部分,破产财产及其它问题;第三部分
《破产案件审理操作规程与文书范本》在编辑方法上,坚持从破产案件审判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发掘、归纳、提炼相关程序操作规则,体现实用性和权威性;在编辑体例上,既涵盖《企业破产法》各个章节的内容,又体现破产案件审理程序运行相对独立的特点,将全书分为立案程序操作规程、启动程序操作规程、审理程序操作规程三编;在章节编排上,着眼于破产程序的有序推进、衔接顺畅,始于破产申请、终于裁定终结的特点,将破产程序的运行过程细分为破产案件受理、破产程序衔接、破产事务管理、破产财产清收、破产债权核查、破产事项议决、破产重整程序、破产和解程序、破产清算程序9个方面操作规程;在内容编辑上,每个章节内容均附有法律规范指引、流程图、图解说明表、文书范本,特别是通过流程图及图解说
一直以来,我国都以接管、托管、关闭等行政手段来处置经营失败的商业银行。不同于上述手段,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是以司法救助手段来挽救已经发生重整原因、但仍有改善希望的银行,因而更具有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金融秩序事关重大,没有一个国家或政府会轻易让一家商业银行倒下。若重整成功,危机商业银行则好似凤凰涅磐重生一般;而那些经过接管、重组直至破产重整等程序仍拯救无望的银行,及时清算也确保了其退出的真正市场化。所以,破产重整是危机商业银行真正倒下或者说被清算前的后一块多米诺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