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行本收录了《企业年金办法》和《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细则)》(范本)。 对比2004年的《试行办法》,本次《企业年金办法》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变化: (1)弱化了企业年金的自愿性质,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2)下调了筹资规模上限。企业缴费不超过年度工资总额的8%(《试行办法》为8.33%),企业和职工缴费之和不超过年度工资总额的12%(《试行办法》为16.67%)。 (3)对企业缴费分配差距作出限制。企业当期缴费分配至职工个人账户的高额,不得超过平均额的5倍。 (4)增加了企业年金方案变更、终止,以及中止和恢复缴费的内容。 (5)明确了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企业缴费及其投资收益的归属规则。 (6)适当放宽了待遇领取条件。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企业年金。 (7)完善了待遇领取方式。职工达
本书是《证券法》新旧条文对照、解读图书,采取新旧条文对照 新法解读的表格形式,对法律修改之处一一表明并进行阐释,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新证券法的基本精神。 本书的条文解读简洁、精炼,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同时标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索引,便于读者进行检索,补充知识链,全面掌握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论丛》内容介绍: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学术品行和体系,“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核,这三块的栏目设计不可不有。除此以外,经济法学界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交叉性很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和经济法学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故本卷还开辟了“信托法”和“公益诉讼”两个栏目。为了拓展读者的知识面,对外国经济法的立法和研究动态给予适度的关注,也是本论丛一以贯之的一大特色。
本卷设“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财税法”、“金融法”以及经济法“域外视角”和“书评”六个栏目。 在“经济法基础理论”栏目,我们隆重推出漆多俊先生的“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及其同实践的反差”一文。漆先生创立的“国家调节说”(又称“三三理论”)是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重大创新,享誉中外。
本书根据*颁布的有关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财经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编写而成,涵盖经济法基础、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企业财产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9个部分,这些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核心部分。本书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寓教于情景解析,辅以职业能力拓展,通过49讲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和应用技能要点。
随着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重要一部分的采购人才的培养也变得非常迫切。 为了配合“21世纪采购与供应规划系列教材”的使用,我们编写了与之配套的习题与案例,以便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希望这套习题与案例能够成为专业教材的有力补充和说明,亦能够为专业采购人士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书论述了经济学和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经济学和法学、我们能从经济学和法学中学到什么等问题。
《补贴认定的若干问题研究》研究三个问题:,反补贴法对中国的适用性;第二:作为补贴提供主体的“公共机构”的解释与“国有企业”是否构成“公共机构”的问题;第三,作为补贴提供手段的“财政资助”的解释及适用问题。上述三个问题是外国(尤其是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中的核心问题。 关于反补贴法对我国的适用性,本书经过详细分析明确提出,曾经否定反补贴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性的“乔治城钢铁公司案”判决的事实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事实说明该案的事实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关于公共机构的解释以及适用性,本书根据原始资料严密分析了WTO“美国对华反补贴税案”上诉机构和中国政府提出的观点,认为“公共机构政府控制论”是经得起考验的法律解释立场,明确建议中国政府以及企业界和
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关系到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的科学、完整和效用,它是一国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石。 本书从市场监管导论及房地产市场监管、劳动力市场监管、资金市场监管、技术市场监管和产品市场监管等方面,探讨了市场监管中的热点法律问题,提出了我国现行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与完善的建议。本书对进一步规范我国政府市场监管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极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滑锡林主编的《经济法案例集(21世纪高职高专 规划教材)》是在北京市教学名师课题“高职毕业生 所需法律知识调查及经济法课程体系研究”基础上, 为配合“经济法”教学而编写的配套经济法案例教辅 教材。编入的案例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相关案 例;合同法相关案例;市场规制法律相关案例;旅游 法律、法规相关案例;票据法相关案例;工业产权法 律相关案例;经济犯罪相关案例;劳动法、劳动合同 法相关案例;诉讼法、仲裁法相关案例等。 本案例集是“经济法”课程的辅助教材,突出民 事纠纷的处理,为理解相关的法律提供必要的案例支 撑。
《经济法论丛》是由著名经济法学家漆多俊教授创办并主编的专业性法学论丛,主要刊载经济法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等各一子部门法以及跨部门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译作、学术综述等.《经济法论从》创刊于1998年,每年出版两卷,迄今已出版25卷。2008年开始入选CSSCI来源集刊。
本书共分14个章节,主要对实用经济法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公司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宋伟、王永吉主编的《经济法基础知识(第4版 )》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体现了原版教材遵循* “切实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新 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原则,注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 革精神。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意贯彻深入浅出、由易 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注意到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 以及各章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兼顾了与相关学科的 衔接和配合。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概述、经济法律关 系、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内资企业法律制度、外资企业法律制度、企业破产 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市场管理法律制度、合同 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金融票据法律制度 、财政税收法律制度、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等。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无论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还是危机发生后各国的应对举措,都又一次让世人重新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永恒课题。市场经济的持续良好运行无疑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这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然而市场在多大范围内和程度上需要外力尤其是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政府应该如何,即以什么样的方式、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介入市场的运行机制,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学家、法学家以及政府部门必须慎重思考和认真对待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著名的市场规制问题。本书从政府对市场规制的角度,按照法理的逻辑设计了全书的行文结构,阐述了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尤其是政府进行市场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政 府如何规制市场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市场规制应该遵循的法律原则、基
本书将我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分做古代流通经济思想、古代交通运输管理法制、古代粮食管理法制、古代专卖法制、古代市场管理法制和古代对外贸易管理法制六个专题,并分阶段阐述了中国历代流通经济法制的发展脉络,叙述和总结了一些涉及流通经济的重要思想成果、重要法律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古代流通经济法制进行了综合性的开拓性的研究,并得出一些中国古代国家力量和流通经济兴衰之关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以期为今天法制如何促进和保护商品流通提供参考。
本书以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经济法理论、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协作和经济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而简明的阐述。既注重经济法的各种基本观点和理论,又反映了一些法律修订的重要变化,内容系统、翔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论经济国家》一书的作者冯辉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博士,一直致力于经济法学理论的研究,治学严谨,发表论文多篇,成果卓著。本书梳理了国家理论从“守夜国家”、“干预国家”“计划国家”终都发展为“混合国家”的脉络后,提出了“经济国家”的概念。本书论述了国家理论的演进与变迁、经济属性的嵌入与公司融合的驱动、经济国家在中国的全景与脉络、经济国家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存在的误区及其反思、经济国家、经济法与经济法治、经济国家、国际竞争与全球化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围绕“经济国家”这一理念及其实践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论证了中国经济法得以产生并勃兴的根本规律,证明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地位。
本书结合了财务会计、国际贸易和管理学等专业的特征编写,适用于非法律专业的学习经济法的学生,也适用于法律爱好者。本书的编写除了遵循其他教材的一般编写原则外,还遵循了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具体来说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书是针对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管理学等专业的特点来编写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一般没有“会计法”这一章,但是对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会计法律法规十分重要,因此,本书在编写的时候把会计法补充进来,作为一个章节专门讲述。 第二,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注重理论的阐述,而一般的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多注重法律法规的阐述。本书的编写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