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承包地 三权 分置框架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展开较系统的专门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书稿对土地经营权展开学理研究和制度研究,丰富承包地 三权 分置特别是 放活经营权 的研究素材和理论储备,促进理论共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书稿对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理论审视,探讨进一步健全承包地 三权 分置框架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
耕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在当前实行 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下,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被不断强化。但是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耕地呈现数量增减交替,质量下降明显的态势。本书从耕地行政管理体制、耕地规划制度、耕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占用耕地管制制度、耕地开发复垦整理制度、 耕地质量保护制度、耕地生态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督察制度来研究我国耕地保护制度。
本书研究了发展中 的农村社会运动,以巴西为例,探讨了社会运动和法律及政治的关系,揭示了宪法和执法机制在履行社会正义方面的重大失败及背后的复杂原因。该书运用详细的实证证据,并着重探讨农村社会斗争与 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三重论点: ,在法律制度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权力关系;第二,它们对社会法律结果的主要影响;第三,社会运动在纠正权力失衡和实现法律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宅基地作为土地之一种,除其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基于其社会属性,需要公法调控,关注宅基地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如保障农民的居住;基于其经济属性,需要体现其私法上的财产属性,发挥其流通及资本功能。宅基地兼具保障功能与资本功能,呈现出公法与私法的混合属性。因此,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从公法和私法两方面完善宅基地条款,构建公法与私法平衡的宅基地制度设计。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与投资法规政策全书》在行政管理类法规板块主要整理编制了以下类别的法律法规:土地储备;土地一级开发;土地整理;集体土地流转;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国有土地预申请制度;小城镇建设等相关法规政策。从规定内容上来看,涵盖了土地前期开发的基础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立、权限,企业参与土地前期开发的方式、收益模式、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相关法规等。财政管理类法规版块主要整理编制了以下类别的法律法规: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土地储备资金收支管理;土地前期整理资金收支管理;与土地出让金使用相关的其他规定。从规定内容上来看,涉及了有关土地出让金、土地前期开发资金的预算、构成、使用、管理以及计提费用等相关法规。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士资源法制建设.推进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完善,作为以往历次编辑出版《国土资源常用法规手册》的延续,我司编辑了《国土资源常用法规手册(2008~2009年)》,收录了2008年到2009年期间国家颁布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本次编辑还收录了部分2010年新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常用法规手册(2008~2009年)》内容包括法律5件、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文件5件、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92件、法律法规适用解释及函复l5件。 《国土资源常用法规手册(2008~2009年)》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从事土地、矿产、海洋、测绘等工作的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的工具,也是管理相对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工具。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制定对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法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宣传和更好地施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通俗读本》。本书力求简要扼要、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