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责任。这也是历年代表议案中突出关注的问题,也是此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现行环境保护法关于政府责任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草案将其扩展增加为 “监督检查”一章,强化监督检查措施,落实政府责任。2.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保护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具体包括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制度、完善环境监测制度、规范环境保护规划制度、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补充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等方面。3.进一步明确企业责任,完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制度。包括进一步完善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制度,衔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对的规定,针对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突出问题,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做出重大修订,主要有七大亮点:放低公益诉讼门槛(拟增加环保社会组织等);明确党政同责;建立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加强跨界流域监管;加大处罚力度(除了增加罚款,还增加停业关闭等措施);扩大排污*范围(畜禽养殖场等注意了);总环评、检测机构与排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多项规定极富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违法情节严重将被永久禁入;建立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修复义务;用途变更为住宅前应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本法旨在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提升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能力,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
*版配套已经出版到第24本,环境保护法*版附配套规定都是选取重要法律和行政法规,同时配套收录实务当中与主法条适用密不可分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文件。本书以环境保护法为主法,同时收录了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以及环境保护部相关的部委规章。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指为防止土壤污染、进行土壤环境整治与污染土壤修复而制定的法律。
《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已经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石油天然气法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旨在基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构建石油天然气法的理念基础,并在法规体系、监管体制和法律机制等层面为我国石油天然气立法提供理论支持。石油天然气法的理念基础由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目的体系构成。完善石油天然气监管体制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管监分离和政企分离。健全产业规制机制,应着重完善勘探开发准入制度和矿权流转机制,加强管道经营准入管理,完善定价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健全产业保障机制,应加强石油储备、管道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综合性石油天然气法是健全石油天然气法规体系的重要措施,该法的内容应包括总则、管理体制、勘探和开采、炼制、运输和储备、石油天然气市场、供应安全和产业激励、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案》2014年4月24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是对1989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的修订,这次修订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为了配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学习和宣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的内容和精髓,我们邀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高等院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释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权威的解读。
法学研究领域都不是什么私人园地,研究者能够形成并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实际上乃是公意。研究者表达通过研究而形成的意思,实际上只是把略显凌乱和模糊低沉的社会公意声音加以整理和放大并传输出去而已。但为了确保这种表达的真理性,表达者必须确信自己所传达的确实是公意的声音。法学是人的生存样式,从事法学就是以追寻法学真理的样式去生活,而人的生存是极其复杂的事情,其真理必然受各种各样因素的遮蔽。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真理是要去揭示,则法学的真理则是要去说明。说明之为说明,必含有说服的意味。人们往往容易接受自然科学的真理,然而当一个法学理论认识摆在人们面前时,对其真理性的考量就不会是简单的,争论在所难免。所以,在法学园地中进行劳作,就特别需要追求真理、献身于真理的精神。真理乃是某种神圣的东西,所以人
本书以风险防范原则存在的基础——环境风险为背景,以风险防范原则的国际、立法为依托,既从法理的高度分析该原则涉及的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和内含的法律价值如代际公平、对未来秩序和安全的保护,也从实践的角度分析风险防范原则的具体运用中涉及的平衡、证据问题,还从环境与贸易的跨领域层面剖析风险防范原则与国际贸易的交互影响。本书适合于从事环境法教学、研究以及环境法律事务的人员阅读。
为了便于各级环保部门学习、理解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我们将新修订法与源法条款对照表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在配合全国人大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过程中组织编写的一些汇报材料和专项论证材料汇编成册,供作学习参考。 本书适合各极政府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科研人员、企事业环境管理人员、环境宣传教育人员以及关心环境保护事业的人士阅读。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
本书从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立法目的、环境犯罪的概念、环境犯罪构成、惩治环境犯罪的刑罚体系、诉讼规范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环境刑法进行全面反思与审视,提出具体而详细的完善立法的建议,形成一部全新的集实体与程序、包括总则性规定和分则具体犯罪在内的环境犯罪惩治法。 本书由吕欣编写。
本书以部分颇具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法律法规作为参照因素,在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并加以分析整合之后,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对各国的环境法学基本理论、环境法律体系、以及环境法制模式等做出较为全面的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环境法的主要范畴、立法原则、立法体系、司法制度等富于应用价值而又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研究领域做出系统、深入的比较;并力求透过这一视角,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而又适应全球化趋势的比较环境法学科体系,以及前瞻性地探讨未来环境法发展趋势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