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第三版)
    •   ( 411 条评论 )
    • 顾培东 著 /2016-05-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一本融法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多重原理,以中国学人视角解析诉讼制度的经典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客观的思考与恳挚的期望,尽全力于本书,兼述诉讼制度一般内容与应然构设,同纳诉讼制度社会意义与价值目标,对系统、真实地认识诉讼这一理论对象与实践活动,将大有助益。

    • ¥27 ¥48 折扣:5.6折
    • 普通法的诉讼形式(汉译名著本)
    •   ( 1208 条评论 )
    • (英)梅特兰 著,王云霞 等译 /2010-10-01/ 商务印书馆
    • 该书是英国法律史学家梅特兰的名著,是其担任唐宁讲座教授时所用的讲稿,被誉为了解英国普通法的“金钥匙”。 该书介绍了英国普通法的诉讼形式。包括三部分,部分分析了中世纪英格兰的司法系统及其各自的审判特点,第二部分讲述了1066年到1833年,诉讼形式兴起、发达和衰落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重点评述了诉讼形式的几种分类方法。 作者梅特兰是英国历*伟大的法律史学家之一。其一生贡献卓越、著述丰富。其代表作中,《爱德华一世前的英国法律史》被封为英国法律史的经典,该书是其流传广的小作品。

    • ¥10.8 ¥15 折扣:7.2折
    • 民诉小全书
    •   ( 1537 条评论 )
    • 刘哲玮 /2020-10-26/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新民诉法汇编作品,根据作者多年教学、实务经验及对国家法考的深入理解,将学习、律师实务和法考中*重要、常用的法律、司法解释、重要文件等,按照统一的思路架构进行精心编排,以符合读者对民诉法法条学习、实务和考试中使用的要求。本书力争做到精炼、实用、准确、便捷,成为法律人案头常备的经典参考用书。

    • ¥27.5 ¥40 折扣:6.9折
    • 强制执行竞合研究(诉讼与证据前沿丛书)(诉讼与证据前沿丛书)
    •   ( 72 条评论 )
    • 王娣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强制执行竞合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强制执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处理强制执行竞合,在理论上一直有争议,各国的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从立法上看,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不仅条文比较粗陋,而且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无法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执行竞合现象,加重了“执行难”。所以,研究和探寻解决执行竞合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完善民事执行立法,而且有利于正确处理实践中存在的执行竞合现象,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本书从分析强制执行竞合的具体涵义和主要类型入手,对民事强制执行的目的及原则、解决强制执行竞合的价值取向、解决强制执行竞合所依据的执行清偿原则、扣押的法律效力以及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竞合的处理方式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借鉴外国相关立

    • ¥20.2 ¥28 折扣:7.2折
    • 诉讼与仲裁论丛—特免权制度研究
    •   ( 27 条评论 )
    • 吴丹红 著 /2008-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证据的提出在于发现真实,然追求真相并不是证据法的全部目的。为保护社会特定价值或者基于社会政策之考量,法律也允许证人享有在一定条件下拒绝作证的权利。厘清作证特免权的内容和边界,不仅于保护证人有重要意义,亦是强化证人义务的前提。本书首次全面阐述了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亲属特免权、职业特免权和公共利益特免权等重要制度,分析了其在保护社会重大价值和实现司法正义之间的艰难权衡,澄清了学界对于特免权内容的误读。针对特免权制度在中国的历史性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书直面中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困境,提出我国证人特免权制度设立的可能性和障碍,回应了当前证据立法中就此问题存在的争论,拓展了我国证据制度研究的深度。

    • ¥26.6 ¥33 折扣:8.1折
    • 民行交叉案件“附带审理”模式研究
    •   ( 74 条评论 )
    • 哈书菊 著 /2023-06-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阐述了民行交叉案件及其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对国内外民行交叉案件审判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民行交叉案件 附带审理 制度,强调建立 附带审理 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司法权相结合原则、先决问题个案处理原则、公共利益小损害原则、司法终解决原则以及司法权与行政权均衡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完善民行交叉案件 附带审理 模式的具体建议,即以 诉的声明 确定案件性质、以 指定管辖 突破管辖限制、以 行使释明权 合并新的诉、以 文书间渗透 关联相关裁判等。本书从司法实践出发,结合《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针对如何实现民行交叉案件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民行交叉案件的审判工作提供借鉴。

    • ¥21.4 ¥38 折扣:5.6折
    • 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研究
    •   ( 75 条评论 )
    • 徐一楠 /2018-07-01/ 人民法院出版社
    • 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第56条第3款增设了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以期进一步完善对第三人之合法权益的程序保障机制。然而,囿于新制度的初设,其涵射范围尚未明朗,发展模式亦未透彻,运行规则亟待细化。基于此种混沌的制度现状,本书立于司法政策论和解释论的立场,对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展开阐述和检讨。

    • ¥28.8 ¥40 折扣:7.2折
    • 公诉环节的诉讼监督
    •   ( 107 条评论 )
    • 陈晨张东生,主编 /2015-09-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以公诉环节诉讼监督工作为切入点,既深入探究法律监督的原理和规律,解决『为什么要坚持法律监督制度』的理论之惑;又全面总结监督工作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回答『如何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之问,让公诉人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书中聚焦公诉环节开展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的工作任务,将实证分析与思考,案例讨论贯穿始终,从纠正违法侦查行为、纠正漏诉到纠正违法审判活动、刑事抗诉实务,从审查起诉环节的监督工作,到二审诉讼监督、特别程序监督,为解决监督实践难题提供全面参考。 严守诉讼监督的法治原则,杜绝『离开法条谈法律』、『离开法律谈监督』的错误倾向,从公诉人的角度,紧贴法律规定实际,对正确行使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项监督职能,推动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出具有理论依托、操作性强、切

    • ¥25.4 ¥45 折扣:5.6折
    • 诉讼与仲裁论丛——公共利益与私人诉讼
    •   ( 59 条评论 )
    • 汤欣 主编 /2009-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探讨在特定的法制背景下,能否通过以维权为目的的民事或行政诉讼,来实现法律、法规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标。书中涉及的领域包含公司、证券、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行政法及程序法等方面,贡献洞见的既有内地的专家,更有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同台湾地区的权威学者。鼓励通过私权的实现机制以维护个体权利,有无可能构成针对违法行为的“私人总检察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执法的不足?阅后当会有所启发。

    • ¥27.4 ¥34 折扣:8.1折
    • 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公诉程序中被害人诉权问题研究
    •   ( 80 条评论 )
    • 韩流 /2010-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旨在为破解“被害人应不应当成为公诉程序当事人”的理论难题提供一种新思路。通过将诉权理论导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揭示了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正当性来自于其享有的诉权;而由于刑事诉讼结构的先天性失衡,法律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保障以达到“平等武装”,被害人诉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效果不得不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有着不同于民事原告或刑事被告的特殊性。被害人诉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对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控、辩、裁”三角结构是以诉讼职能为基础的,而由裁判权、公诉权、被害人诉权、被告人诉权组合而成的则是以诉讼主体为基础的“四极构造”;由于被害人诉讼利益的不确定性,“四极构造”的理论模型不是一个规则的四方形,而是一个由控辩裁三角结构演化而成的扇形。

    • ¥19.2 ¥28 折扣:6.9折
    • 诉讼法学方法论——中村民事诉讼法理论精要
    •   ( 108 条评论 )
    • (日)中村宗雄,(日)中村英郎 著,陈刚段文波 译 /2009-05-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众所周知,日本民事诉讼法习德国民事诉讼法而成,日本民事诉讼法学是在德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的笼罩下发达起来的。在尊重学术传统的前提下一路前行,提升学术的品质,或者说要达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就必须在学术方法上有独特之处。本文集收录了中村宗雄先生和中村英郎先生两位大师级民事诉讼法学者的十一篇著述。中村宗雄先生以自然科学为范示,运用阶层构造理论重新研析民事诉讼,奠定了“中村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基础。中村英郎先生在此基础上再创辉煌,运用法规出发型和事实出发型的诉讼类型分析法,完备日本民事诉讼理论,使“中村民事诉讼法学”更加发扬光大。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22.5 ¥28 折扣:8折
    • 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
    •   ( 38 条评论 )
    • 何家弘 主编 /2006-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该《决定》在立法的层面进一步强调了陪审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做出了一些保障实施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该《决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陪而不审”、“形同虚设”等问题,也没有能够真正体现陪审制度的存在价值,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但是,中国的陪审制度改革究竟应该走向何方?我当时也缺乏明确的认识。我正是带着这种困惑承接了司法部的这项研究课题——“陪审制度比较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课题组成员收集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关于那些我们过去不太知晓的国家的陪审制度的资料,并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本书。值得高兴的是,我在主持本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也对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形成了明确的思路。经过集体讨论,我们将改革设想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

    • ¥27.8 ¥32 折扣:8.7折
    • 打官司百事通:案例应用版
    •   ( 39 条评论 )
    • 法宝网 主编 /2015-04-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种种矛盾或纠纷“打官司”,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因而在面对“官司”时不知所措。鉴于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涵盖“打官司”相关基本法律知识的书。 本书结合简明生动的案例,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答疑,并配上*的法律解读,让大家能迅速学习和掌握打民事官司、刑事官司、行政官司以及法律援助等知识,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26.4 ¥32.8 折扣:8折
    • 司法权威论——法理文库
    •   ( 9 条评论 )
    • 季金华 著 /2004-01-01/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司法权威问题是现代司法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阻碍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十分重要的难题。尽管近几年来,在司法改革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十分关注司法权威的问题,并就确立我国的司法权威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对策性建议,但总体来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水平不高,系统的学术论著尚付阙如。季金华副教授的《司法权威论》对司法权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对策建议,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严肃的学术专著。

    • ¥17.3 ¥23 折扣:7.5折
    • 刑事三元结构论:刑事哲学方法论初探
    •   ( 5 条评论 )
    • 高维俭 著 /2006-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旨在倡导刑事案件分析以及刑事学科研究的一种全面、立体、系统、整体和谐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分析研究刑事社会问题的观察视角系统,其基本目的在于杜绝广泛存在于刑事学科研究理论以及刑事办案和刑事政策实践中的单向度、平面化、割裂的、偏颇的观察方法和实践方略。刑事三元结构论认为:横向而言,刑事社会事实的客观样态及规律决定,刑事案件的分析以及刑事学科研究离不开(也不外乎)对犯罪者、被害者和刑事环境等三个基本元素以及三者之间有机互动关系结构的把握;纵向而言,应合人类思维及活动的一般规律,这种把握离不开(也不外乎)刑事事实、刑事对策和刑事哲学反思等三个基本层面以及三个层面之间的辩证循环关联。刑事三元结构之结构范式,或曰观察视角系统,实际上是对人们刑事社会问题研究思维的一种理性

    • ¥16.1 ¥20 折扣:8.1折
    • 程序法文库-诱惑侦查研究
    •   ( 19 条评论 )
    • 杨志刚 著 /2008-09-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诱惑侦查指国家机关侦查人员采取一定的诱导性策略,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实施某种犯罪,并在犯罪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犯罪人的一种侦查取证方法。采用诱惑侦查的方法侦破毒品犯罪等具有高度隐蔽性特征、高度组织化程度的犯罪,在许多国家是普遍的实践。鉴于这一特殊侦查措施可能侵犯侦查对象合法权利的潜在风险,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成文法或判例法对其进行规制。在我国,诱惑侦查的运用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理念缺失、制度阙如、操作失范,既不利于权利保护,也不利于犯罪控制。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不应当容许这一隐含较大侵权风险的侦查措施长期处于“法外运行”的状态。从程序法的角度研究对这一侦查手段进行法律规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正是实践中的迫切需要。本书以诱惑侦查法制化为主线,围绕诱惑侦查合法性把握、

    • ¥20 ¥25 折扣:8折
    • 上帝怎样审判/法窗夜话系列
    •   ( 3 条评论 )
    • 龙宗智 著 /2001-08-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龙宗智,1954年9月生于成都,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年从事司法工作,曾任大军区检察院大校副检察长。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先后返该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自称是一位“跳跃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人物”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法学论文及研究文章140余篇,著、译著作、译作(含合著、合译)6部。专业方向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在80年代后半期着手诉讼文化研究,将价值论 引入刑为行诉法研究领域。90年代初创立了刑事诉讼的三角结构和线型结构卽“两重结构”理论。90年代后半期探讨司法合理性问题,提出了司法改革与司法操作中的“相对合理主义”。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文章。

    • ¥10 ¥12.5 折扣:8折
    • 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以刑事诉讼为主要研究对象(诉讼法学文库2008.9)诉讼法学文库2008(9)
    •   ( 23 条评论 )
    • 吕卫华 著 /2009-02-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诉讼尤其是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追求真实、能否追求到真实以及能否以真实作为认定事实标准。在此之前,先探讨了“真实”、“认识”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如指出“真”或“真实”即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真实”屯“真理”不可混淆;“真”是客观的;“真”没有程度之分;诉讼中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诉讼认识,区分案件真实的直接知情者与非直接知情者,等等。目前我们诉讼法学界关于真实问题的争论,之所以难以达成共识,正在对于这些前提性、基础性问题未探讨清楚,因此也就缺少“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些基础问题讨论清楚了,本书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结论的得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书立足于常识,注重概念辨析和概念内涵的明确、前后一致,注重分析说理,注重运用基础学科理论成果解决诉讼法学基础性问题

    • ¥23.6 ¥28 折扣:8.4折
    • 被告的权利: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保护和应诉策略
    •   ( 1 条评论 )
    • 林强林国强 著 /2007-11-01/ 法律出版社
    • 即使在刑事司法体制比较成熟的美国,依然有1%的死刑判决后来被证明是链误的。 刑事当事人及其亲属充分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对避免刑讯逼供、避免冤假错案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 刑事辩护律师和刑事诉讼学者共同总结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亲属的自我保护和权利行使方法,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 ¥18.8 ¥25 折扣:7.5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用版
    •   ( 6291 条评论 )
    • 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 /2013-01-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用版)(2013*版 刑事诉讼法)》特点: 权威出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直属的中央级法律图书专业出版机构,法律、行政法规的权威出版机构。 精选法规 收录常用法律文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密切、直接的条文规定。 专业解读 对重难点法条进行条文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精髓。 实用附录 提炼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大大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 ¥14.3 ¥22 折扣:6.5折
    • 审判前沿:新类型案件审判实务(总第49集)
    •   ( 43 条评论 )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编 /2014-09-01/ 法律出版社
    • 《审判前沿》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疑、难、新问题,采取个案或一类案件分析的方法,力图加强案件审判工作中法律适用的深层次理论和实务研究,旨在及时反映全市法院新类型案件审判法律适用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传递全市法院新类型案例审判信息,增大广大审判人员的案件审判信息量,开阔视野,为审判人员办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也为法学研究提供新鲜的案例。本书是吴在存主编的第49集《审判前沿(新类型案件审判实务总第49集)》。

    • ¥25.2 ¥32 折扣:7.9折
    • 传统使命的现代转型:诉权保障理念、制度与程序
    •   ( 32 条评论 )
    • 叶榅平著 /2016-06-01/ 法律出版社
    • 传统诉权理论在推动诉讼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建构后,已经逐渐从纯粹的理论文本转向具体的诉权保障。在接近正义运动的影响下,诉权揭下了神秘的面纱,逐渐从理念转向制度、从理论走向规则、从文本走向行动。现代诉权理论以接近正义为理想和使命,以诉权保障为行动指南,以制度建设为基本内容,在促进诉权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同时,促进了接近正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诉权理论也推动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不断改革和发展,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在理念上突出强调诉权保障的意义,并将这种理念体现到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程序建构中,在增强民事诉讼的权利保护功能和纠纷化解功能的同时,强化了的当事人的诉权保障机制。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实行立案登记制,人民法院在地方设立巡回法庭、设

    • ¥30 ¥38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