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刑事制裁的界限
    •   ( 193 条评论 )
    • (美)赫伯特·L.帕克 著,梁根林 等译 /2023-09-01/ 法律出版社
    • 《刑事制裁的界限》一书由20世纪美国著名法学家赫伯特 L.帕克于1968年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20世纪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特别是正当程序革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典之作,帕克亦因此成为20世纪美国学术引用率最高的法学家之一。《刑事制裁的界限》认为,刑事制裁是权力在社会内部受控制地行使的范例。它提出了一系列难以为律师所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难以为哲学家所解决的重大哲学问题以及难以为行为科学家所解决的行为科学问题。基于对刑事制裁合理性的反思,作者对刑事制裁的正当根据、程序制约及其运行界限等刑事制裁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一体化的基础研究。

    • ¥57.8 ¥75 折扣:7.7折
    • 立案定罪量刑标准解读与实务指导
    •   ( 172 条评论 )
    • 曾斌肖琼 主编 /2018-03-01/ 法律出版社
    • 《立案定罪量刑标准解读与实务指引》立足于公检法办理刑事案件的实际需要,全面系统阐释了《刑法》及其修正案涉及的所有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对于深化推动立案改革和量刑规范化,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使每一起案件都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是一本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工具书。

    • ¥175.6 ¥228 折扣:7.7折
    • 技术辩护三十六讲
    •   ( 100 条评论 )
    • 余安平 著 /2023-06-01/ 法律出版社
    • 专业刑辩律师提炼办理案件之精华,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向读者解读技术辩护的刑事办案模式,将何为技术辩护、如何开展技术辩护娓娓道来。该书以刑事诉讼流程为框架,以辩护基础、侦查辩护、检察辩护、一审辩护、二审辩护、专项辩护共计六编为经,以团队建设、接受委托、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三十六讲为纬,经纬交织,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凝结了作者成长、进步的经验之谈。开卷之时,技术辩护律师的工作场景清晰可见。本书可为年轻刑辩律师发展提供经验参考,也可带领以刑辩律师为职业目标的法律人徜徉律师生活。

    • ¥44.7 ¥58 折扣:7.7折
    • 刑事证据法的制度塑造
    •   ( 36 条评论 )
    • 吴洪淇 /2023-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是去理解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是如何被塑造成当前的样态,努力探寻其制度成长背后的各种因素。本书的上编勾勒出了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成长的宏观环境,这种宏观环境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迁为纵向背景,以证据法体系化和本土刑事诉讼法改革为横向参照。下编聚焦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的焦点性问题,包括专家辅助人制度、专门性证据制度、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电子数据合法性审查框架、印证制度以及经验法则等。这些具体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徘徊恰恰是中国刑事证据制度塑造所面临的复杂性的生动注脚和具体化呈现。

    • ¥68.5 ¥89 折扣:7.7折
    • 辩护思路与专家点评 刑事辩护律师办案实操指南 类案检索 知名学者律师点评 陈兴良教授作序推荐
    •   ( 233 条评论 )
    • 田永伟 /2023-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辩护思路与专家点评》精选作者承办的31个典型案例,按照刑法分则罪名的顺序,囊括了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危险驾驶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骗取贷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逃税罪;诈骗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盗窃罪;挪用资金罪;寻衅滋事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组织卖淫罪;受贿罪;行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类案件。 《辩护思路与专家点评》的特色之一是类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类案检索是指在处理案件时,对相同类型的案件进行检索,最大限度地保证同案同判,以此维护司法公正。另一点睛之笔在于,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资深律师分别对各个案例进行点评。 《辩护思路与专家点评》独树一帜,每个案例包括案情概述、法律规定、思路解析、类案检索、辩护意见和专家点评六个部分。 案例

    • ¥56.2 ¥78 折扣:7.2折
    •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机制研究
    •   ( 74 条评论 )
    • 林艺芳 著 /2023-06-01/ 法律出版社
    • 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监察法的有效落实,监察机关职权的顺畅运行,亦需要其他法律与其合理衔接,以及其他部门的良好配合。本书以监察法及相关规定为线索,着重讨论了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机制的基本内涵及具体方案,包括监察互涉案件的管辖协调问题、监察调查与刑事侦查的衔接配合问题、监察案件审查起诉的程序流转问题、监察诉讼类似程序的整合对接问题以及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适用问题,以揭示法法衔接的现状难题,探索法法衔接的未来建构。

    • ¥52.4 ¥68 折扣:7.7折
    • 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
    •   ( 93 条评论 )
    • 王圣扬 著 /2012-09-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对学界已有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应然内涵,剖析了证明责任要素分割的危害性和不切实际,主张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均应当对其产生的法律文书承担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法律文化传统、司法状况、执法环境、法官素质等都有联系,与诉讼目的、诉讼模式、诉讼价值等更有着密切的关联。《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还剖析了我国三大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主张应辩证看待西方国家的证明标准,我国应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诉讼证明标准。

    • ¥25.2 ¥35 折扣:7.2折
    • 刑事辩护的理念
    •   ( 3249 条评论 )
    • 陈瑞华 /2017-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瑞华教授近年来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结合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对无罪辩护、罪轻辩护、量刑辩护、程序性辩护、证据辩护等辩护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刑事辩护的理念》适合全国广大的律师读者阅读,也适合刑诉法领域老师和学生阅读。

    • ¥46.7 ¥58 折扣:8.1折
    • 刑事诉讼的中国问题与地方经验
    •   ( 172 条评论 )
    • 王彪 /2022-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由于法律传统、具体国情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若干独特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一系列中国刑事诉讼中特有的现象、机制和问题,例如,在检察权运行方面,存在 逮捕中心主义 现象和 过度起诉 现象,在审辩关系方面,存在 审辩交易 现象和 辩审冲突 现象;又如,在审判权运行方面,存在以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为代表的法院内部控制刑事裁判权的方法,在疑罪案件的处理方面,在程序和实体上均有较为独特的机制;再如,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存在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对法官心证的影响问题。《刑事诉讼的中国问题与地方经验》作者以基层审判的实际经验为素材,以地方性经验为基础,对上述中国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图在准确描述问题的基础上,解释问题的成因,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54.8 ¥68 折扣:8.1折
    •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   ( 121 条评论 )
    • 王禄生 著 /2014-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从实践中看,冤假错案频发,突出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在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预防错案机制不畅、刑事司法"产品"精度不足、个案处断时间居高不下,以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的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刑事重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92天,这得益于该国案件过滤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本书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本书为在著名刑诉法学者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左教授的首肯并为之作序。

    • ¥28.1 ¥39 折扣:7.2折
    • 刑事诉讼法通义(中国注释法学文库)
    •   ( 55 条评论 )
    • 徐朝阳 /2016-08-01/ 商务印书馆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刑事诉讼法》是中国法制史上部以法命名的现代刑诉法典,其所确立的基本制度框架,迄今依然影响着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本书是对1928年《刑事诉讼法》的详尽阐释。除绪论部分简要探讨刑事诉讼法的意义、主义、地位、效力与解释外,该书在本论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法典顺序,逐条排列,先解释条文术语文义,再阐述立法理由,后梳理并附录*法院(1927年以前称 大理院 )所作的判决例、解释例以及相关法令。在解释每一条文时,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理论积累和实务知识,从而使得本书在通俗形式下也蕴含了相对比较丰富的刑事诉讼法理论内容。作为一本法解释学著作,该书对于当时乃至于现代中国的司法实践、法律教育均具有重要价值。

    • ¥46.8 ¥65 折扣:7.2折
    •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
    •   ( 309 条评论 )
    • 何家弘 主编 /2014-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审查规则与采信标准》的导论由何家弘执笔;篇由刘晓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执笔;第二篇由黄星(云南警官学院教授)执笔;第三篇由李学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执笔;第四篇由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执笔。何家弘和张晶负责本书体例的确定和初稿的审读修改。在本课题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之后,何家弘和张晶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全部书稿进行了修改润色。

    • ¥28.8 ¥40 折扣:7.2折
    •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诉讼法学文库2009)
    •   ( 32 条评论 )
    • 梁玉霞 著 /2009-06-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针对我国刑事法律多元化与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迫切需要,在概括性地提出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特点、原则、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就区际刑事司法管辖权的本质及其划分与协调、区际追逃追缴协助的实践与立法、区际刑事调查取证协助、区际刑事判决裁定的承认、区际被判刑人移管、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的刑事司法协助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强调在尊重各法域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衔接与司法协助立法。

    • ¥23 ¥32 折扣:7.2折
    • 刑事诉讼法适用手册
    •   ( 8 条评论 )
    • 陈旭 主编 /2015-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以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为主要目的,采用了以法典为中心分散列举的编排模式——即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法条为主线,将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拆分,纳入每一条之下。该编排模式彰显了刑事诉讼法法典的核心地位,将派生性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统一在法典逐条之下,实现了不同规定在统一规范下的统一。本书采用正文、目录、索引相结合的编写方式。正文部分分为法条、配套解释、实践中的一般做法三个部分。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与司法解释的编排过程中,编写人员遵照密切联系原则,收纳了200余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核心内容,编排内容科学、准确。

    • ¥122.3 ¥152 折扣:8折
    •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
    •   ( 2 条评论 )
    • 陈卫东 主编 /2001-05-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本书系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的《刑事诉讼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的前期成果。详细研究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实施刑事诉讼法问题;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律师辩护和代理问题;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证据问题。该书资料翔实,大多是编者亲自调查到来的手资料,真实客观。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14.4 ¥19.2 折扣:7.5折
    • 刑事诉讼结构的效率改造
    •   ( 1 条评论 )
    • 马贵翔 著 /2004-01-01/ 人民公安大学
    • 本书作者凭借对刑事诉讼目的的逻辑展开揭示了刑事诉讼基本结构之完善形态、一般形态和现实形态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改造刑事诉讼结构以提升刑事诉讼效率的两条路径:一是对效率与公正发挥“双提升”作用的维持与扩大式路径;二是对效率发挥“单提升”作用的简化式路径。所有的思考与探索形成了一个难以动摇的信念:未突破公正底线的效率本身就是一种公正。

    • ¥20.2 ¥27 折扣:7.5折
    • 刑事被告人对质询问权研究
    •   ( 15 条评论 )
    • 沈渊洲 著 /2012-03-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刑事被告人对质询问权是法治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赋予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程序基本权,也是刑事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限度的程序保障。对质询问权的基本要求是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与不利于自己的证人对质并进行对抗性询问,目的在于防止国家追诉机关滥用权力,使用法庭外单方获取的书面证言对刑事被告人任意追诉,以保证审判公正。根据宪政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刑事被告人对质询问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质权和询问权两部分。在中国刑事诉讼中,侦查中秘密取得的证人证言可以直接作为定罪依据,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为法庭审判的常态,这种做法破坏了审判的公正,成为冤假错案滋生的重要原因,与宪法性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和现代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严重背离。在人权保障入宪和刑事诉讼改革的背景下,保障刑事

    • ¥36.3 ¥46 折扣:7.9折
    • 刑事诉讼法释评
    •   ( 140 条评论 )
    • 冀祥德 /2012-03-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刚刚通过,本书不似部分学者对新法修订采取的过分悲观或过分狂热的态度,而是以客观中立的立场,从理解法律、注释法律、完善法律出发,针对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现实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可能发生的问题,借鉴目前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成果,放眼未来司法解释的制定乃至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为新法的正确实施、新程序的有效运转、新制度的重新构建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法律和学术支撑,使我们共同“饮用”的刑事诉讼法之水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后来人”。所以,中立性、学术性、实用性、工具性是本书基本特征。 本书亦不是“拆迁队”式的只破坏不建设。新刑事诉讼法虽然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仍应当理性认识,不宜恶语重伤,用某一个条文或制度的不足来否定整部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这无异于向与自己

    • ¥28 ¥39 折扣:7.2折
    • 刑事证明责任研究:穿梭于实体与程序之间
    •   ( 73 条评论 )
    • 黄维智 著 /2007-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程序与实体的互动中研究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相关问题,作者认为在对抗制诉讼模式下,刑事证明责任应建立“争点形成责任一疑点排除责任”的动态证明责任框架。即诉讼启动时争点形成责任由检察官承担,诉讼推进过程中,争点形成责任便可能来回转移,而疑点排除责任却始终由检察官承担。在确立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本书运用“争点形成一疑点排除”的分析框架,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犯罪类型的主观、客观方面的具体证明责任进行分析研究,对一些程序性问题、证据能力问题的证明责任分配进行了探讨。作者同时认为,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刑事推定制度,确立并适用刑事推定。 本书应用实证调查和比较、综合、分析及可行性论证等多种方法,对刑事证明责任的一些重要问题做了有个人见解的深入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 ¥31.4 ¥39 折扣:8.1折
    • 刑事诉讼法要论
    •   ( 34 条评论 )
    • 吴宏耀 /2012-06-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诉讼法要论》就刑事诉讼法为系统的研究。除解释原条文外,重要法理亦略加引申,以供初攻法学者之参考,故命名为《刑事诉讼法要论》。 《刑事诉讼法要论》编次大体依照《刑事诉讼法》条文。惟因便于研究,与条文之次序,亦间有先后。附有条文索引,以供检索。 《刑事诉讼法要论》重在解释条文原理,不在批评。故于《刑事诉讼法》之立法主义或其编纂体例,私见以为未妥者,亦未评列。 本书于括弧内单称某条、某项、某款者,均指《刑事诉讼法》条文之条、项、款而言。

    • ¥30.4 ¥35 折扣:8.7折
    • 刑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及疑难解决法条速查与文书范本
    •   ( 57 条评论 )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2019-03-01/ 法律出版社
    • 为方便读者充分了解现行法律法规及文书范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刑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及疑难解决法条速查与文书范本》根据刑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收录现行有效的关联法规和常用文书范本,并予以精要解读,以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法律文书实现自身合法权益。 ①法条速查选取法律法规的标准文本,根据常见法律问题标明条文主旨,并配以关联法规,收录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等,方便读者快速检索相关条文。 ②条文注解根据常见法律问题编写条文注解,介绍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背景、实务要点,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法条。 ③文书范本根据法律法规条文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要求,编辑整理法律文书示范文本或参考样本,使重点法条与文书范本关联配套。 ④应用指引从法律实务的实际需要

    • ¥64.5 ¥88 折扣:7.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