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中国民事强制执行法专题研究
    •   ( 462 条评论 )
    • 肖建国 /2020-07-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民事强制执行是实现债权人民事权利的程序,其复杂性不亚于定分止争或预防纠纷的权益判定程序。尤其是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极具特殊性,实体法与程序法交织缠绕、不同部门法交错适用,各种权力相互角逐、不同利益对立冲突,是法律与社会碰撞*为激烈的场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为严重的领域。本书立足中国问题,共设置十个专题,聚焦民事强制领域的重大、疑难、热点问题。内容既涉及执行立法、审执分离、执行救济等理论和实务持续关注的问题,也涉及执行信息化建设、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民事执行权与行政权的冲突等近年来实践热烈探索、理论亟需回应的新问题。

    • ¥55.6 ¥69 折扣:8.1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含草案说明)
    •   ( 177 条评论 )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05-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该法的亮点如下: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的条件。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规定为 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年龄要求为年满28周岁。此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监察委、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有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情形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的选任与使用。采取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形成司法机关选荐、人大常委会任命、法院使用的选任工作机制。人民陪审员主要是随机抽选产生。同时,为了满足审判活动需要,也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方式产生人民陪审员,但人数不得超过名额数五分之一。

    • ¥3.6 ¥4 折扣:9折
    •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论
    •   ( 18 条评论 )
    • 张益南 /2022-03-0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论述:,关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础理论奠基。该部分主要透过结构主义和系统论视角,秉持动态平衡诉讼观的指导,深入探讨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互动关系,提出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第二,系统阐述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构造的基本样态,揭示在三角构造的框架下权利保障与权力规范运行的现实模式。通过审前程序中三方主体互动的构造样态,在审前程序中贯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平衡以及实现诉讼效率等基本理念。

    • ¥33.8 ¥40 折扣:8.5折
    • 司法的困惑:程序法的双重张力
    •   ( 72 条评论 )
    • 段厚省 /2018-07-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通常来说,司法程序拥有三重功能:1.通过庭审的展开,发现事实与寻找规范;2.吸收当事人不满情绪;3.为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提供行为预期。 实践中程序法未能发挥其功能,既有程序法自身的原因,也有程序法之外的原因。程序法自身的原因,体现为其在制度建构上欠缺合理性,规范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属于程序法的内在张力。具体又体现为程序法的认知向度张力;程序法的交往向度张力;程序法的空间向度张力;程序法的时间向度张力。程序法之外的原因,主要是程序法与程序法之外的实体法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程序法自身独立价值与我国保障实体法实现的工具性价值之间的张力,可称为程序法的外在张力。 本书主要从以上程序法双重张力的产生、表现、后果、消解路径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程序法双重张力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解答司法中的这一困

    • ¥47.5 ¥59 折扣:8.1折
    • 人民调解法治新论
    •   ( 46 条评论 )
    • 刘江江 编 /2012-06-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人民调解法治新论(第2版)》将人民调解法治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理论篇”。本篇是对人民调解法治相关理论问题的讲解。第二部分为“主体篇”,本篇是对人民调解法治主体的讲解。第三部分为“程序篇”,本篇是对人民调解程序的讲解。第四部分为“责任篇”,本篇是对人民调解法律责任的讲解。第五部分为“展望篇”,本篇是对人民调解法治在我国发展趋势的讲解。

    • ¥41.8 ¥48 折扣:8.7折
    • 买卖合同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   ( 367 条评论 )
    • 李晓倩 主编;陆慧敏 副主编 /2020-05-01/ 法律出版社
    • 《买卖合同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由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提供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智力支持,由 聚法案例 专业团队提供检索技术解决方案,基于8000万份裁判文书和160万份法律法规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形成的数据库,对买卖合同纠纷案由下形成的法律关系进行类型化分析,将法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和法学研究相结合,为立法者、司法者、法学研究者和法律适用者提供研判与参考。 本书利用法律大数据技术手段,结合实务人士丰富的经验,将买卖合同纠纷案由细化为若干子法律关系,对凝结法律关系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标签化,在裁判文书数据库中定位优秀判决,并通过大量阅读和提炼,总结出每一个法律关系中囊括的证据类型、证据运用规则与法院裁判意见,并归纳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范性文件,形成集证据规则、法律依据和

    • ¥76.3 ¥89 折扣:8.6折
    •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 28 条评论 )
    • 孙彩虹 /2016-10-08/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现代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已得到全人类的公认,成为大部分国家与社会所致力达到的目标。在法治社会的建构中,纠纷解决方式的法治化必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法治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在于它体现的价值是能够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同时法治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往往也是多元化的。当前,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本书围绕民事纠纷及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展开研究,力求探究我国当前民事纠纷的特点、现状及其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法治化的纠纷解决方式。

    • ¥35.3 ¥49 折扣:7.2折
    • 司法改革背景下裁判文书说理繁简分流研究
    •   ( 92 条评论 )
    • 罗灿 著 /2018-11-01/ 法律出版社
    • 裁判文书说理要以繁简分流为前提,并结合整个司法改革进行。目前,裁判文书说理繁简不分,有必要根据法院审级、案件类型、审理程序、争议情况、庭审情况、文书种类等进行繁简分流,做到该繁则繁、当简则简、繁简得当。裁判文书说理繁简分流首先是文书体例的繁简分流。近年来,为了与说理相对应,一些地方法院探索创新了裁判文书体例,包括简化说理的裁判文书、分流说理的裁判文书、加强说理的裁判文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可以探索口头裁判,突出争议焦点等。

    • ¥57.2 ¥78 折扣:7.3折
    • 信访条例配套规定(实用注解版)
    •   ( 64 条评论 )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 /2012-07-01/ 法律出版社
    • 《信访条例配套规定(实用注解版)》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为线索,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收录与其密切相关的配套规定,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精要的实用解答,以便广大读者及时解决常见法律问题。为此,《信访条例配套规定(实用注解版)》在内容和体例上做如下安排: ①法律条文以法律条文为核心,精心标注条文主旨,撰写法律术语、条文注解和配套索引,帮助读者检索和理解相关法律条文及其具体含义。 ②实用问答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根据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规定和实务经验编写实用问答,帮助读者防范法律风险和解决法律纠纷。 ③配套规定根据配套索引所列关联法规,收录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于新近修改的法律附录新旧条文对照表。 ④法律文

    • ¥11.2 ¥15 折扣:7.5折
    • 非讼程序论
    •   ( 17 条评论 )
    • 赵蕾 著 /2013-0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司法权性质的二元论是指司法权既包括诉讼裁判权也包括非讼裁判权。非讼审判权或称非讼裁判权不仅是民事审判权的组成部分,也是民事审判权项下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力。对非讼程序的研究既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也包括基本程序以及基本类型的研究。其中,非讼程序基础理论主要是对非讼程序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非讼程序总论部分主要是对非讼程序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非讼裁判以及救济制度进行概括陈述;非讼程序分论部分主要是结合非讼程序的性质以及我国特别程序的审判实践,对民事非讼程序、商事非讼程序以及家事事件程序进行类型化归纳与总结。

    • ¥31.3 ¥36 折扣:8.7折
    • 离婚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   ( 314 条评论 )
    • 李晓倩 主编;陆慧敏 副主编 /2020-05-01/ 法律出版社
    • 《离婚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由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提供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智力支持,由 聚法案例 专业团队提供检索技术解决方案,基于8000万份裁判文书和160万份法律法规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形成的数据库,对离婚纠纷案由下形成的法律关系进行类型化分析,将法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和法学研究相结合,为立法者、司法者、法学研究者和法律适用者提供研判与参考。 本书利用法律大数据技术手段,结合实务人士丰富的经验,将离婚纠纷案由细化为若干子法律关系,对凝结法律关系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标签化,在裁判文书数据库中定位优秀判决,并通过大量阅读和提炼,总结出每一个法律关系中囊括的证据类型、证据运用规则与法院裁判意见,并归纳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范性文件,形成集证据规则、法律依据和真实案例于一

    • ¥66.9 ¥78 折扣:8.6折
    •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研究
    •   ( 64 条评论 )
    • 王娣 王德新 周孟炎 /2019-07-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在民事执行领域,参与分配制度是一项在执行竞合、案款分配、破产清算等一系列制度的 夹缝 中生长起来的一项制度。考察这一制度,需要重视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及其形成的背景,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是需要回到参与分配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出发点,深入探讨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过课题组几年的研究现已结项,在对结项报告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本书。

    • ¥34.6 ¥48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