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是为了两方面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一,收纳一个集册来庆祝一个独特机构的百年华诞;其二,首次集成一个标准的有关少年法院及少年司法的参考著作,以其中现代发达国家少年法院遇到的丰富多样的话题及视角,用之于教育培养有关的市民、法学学者,以及法律专业人员。我们怀着宏大雄心:力图集合一批该领域内的专家,激励他们清晰易懂地描绘少年司法的目标以及其中重大问题的应对,并通过对少年法院个世纪实践的阐明来照亮其第二个世纪实践的前程。集合这样一部卷册是否可行? 在约翰.D.和凯瑟琳.T.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支持下,以及一批的少年司法专家的参与下,此冒险于1998年启动。这本集册便是其成果,它不仅是个人才智的典范之作,还是一大群学者的协作之功,为广大读者制作了一部浅显易懂的艺术级的精要之作。
本书是作者从《刑法哲学》一书所开始的刑法理论探索的继续,本书以人性——理性与经验以腑的意志自由问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审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建构起来的刑法理论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 人性的理性与经验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行为决定论和在价值法和司法的人性基础。在犯罪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犯罪存在论与犯罪论;在刑罚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判例论;在立法的人性基础中,作者论述了刑罚存在论与刑罚价值论;本书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法进行了哲学的综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学、法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业等内容,使本书具有相当的理论包容量和逻辑穿透力。本书结构对称、体系严谨,反映了作者孜孜追求的形式美,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 本书是作者继《刑法哲学
刑法哲学,又可以称之为刑法法理学,是对刑法所蕴涵的法理提升到哲学高度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刑法哲学作为刑法学的基础理论,对于刑法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刑法哲学尚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虽然在我国刑法学界的某些论著中不乏刑法哲学的理论探究,但刑法哲学的专著本书尚是尝试之作。开创意味着学术上的冒险,同样也可以作为理论幼稚的搪塞。就我而言,也许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对于刑法哲学,我也只是初略地窥视到了它那博大精深的学术殿堂的一丝门径而已,登堂人室远不敢说。所以,为不至于亵渎刑法哲学这神圣(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如此)的字眼,只能以开创作为遁词。至于学术上的冒险,我想那只是真理追求过程中所应当付出的必要代价。我时刻铭记着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么一段至理名言:“最终证明是正确
本书是一部以犯罪与刑罚及罪刑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本书在对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个以罪刑关系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全书分为三编:犯罪本体论、刑罚本体论和罪刑关系论。在本书中,作者分别提出了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和罪刑关系二元论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题。
《刑事法学博士文库:刑罚的界限--Joel Feinberg的 道德界限 与》对范伯格的 刑罚的道德界限 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刑法的道德界限理论比较完整地引入中国大陆刑法学界,揭示了包括道德界限理论在内的以往所有关于犯罪本质理论的共同缺陷,建构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具体内容,对刑罚的界限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得出犯罪本质的新定义。
《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以现代民主与法制以及人权保护原则为视角,在刑事法制的范围内,立足于中国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归纳了以刑事法治原则和人权保护原则为宗旨的当代刑事政策的国际趋势,客观、真实地研究分析了中国犯罪问题与刑事政策现状,并检讨了我国刑事政策之不足,全面、深入地论证了控制犯罪的制刑对策、量刑对策、行刑对策以及刑事程序对策等刑事政策的主要问题。
本练习题集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刑法》的配套辅导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了同步练习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内容,真正把专业知识学好。每章都设有名词解释与概念比较、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等题型。本练习题集的编写还考虑到了法科学生通过司法考试和考研的需要,收入了很多司考和考研真题,并进行了详细解析。
本书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本书共有13章。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以下内容: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
本书共由三十六个专题及附录组成,分别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宏观问题、罪名问题、相关条文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其中,每个专题分“修法背景”(或“立法背景”)、“内涵解读”和“司法适用”三个方面展开,主要根据我国立法机关对修正案草案的有关说明,对《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释。《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结合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出台的四个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性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此次刑法修正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的内涵和司法适用。
死刑问题是一个当下时髦的问题,是一个承载历史重任的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问题。作者作为从刑事法律适用入门进而热衷于刑事审判研究的刑事法律人士,一直对死刑的立法与法律适用有所关注。作者从我国死刑核准权的下放与回归,认真分析了我国死刑核准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与法律意义。将自己对死刑制度的潜心钻研成果组织成篇,让广大关心刑事审判工作特别是关心死刑复核权回归的热心读者,能够在急切地观望与思考之际,通过阅读这部《人民法院法官审判实务精品丛书·死刑片论:死刑复核权收归之际的思考》,更加理性地去思考与认识死刑复核权回归审判机关的法律意义与政治意义。
指导案例 选择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和裁量刑罚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歧路警灯:诱使官员权力腐败的陷阱透析》是作者长期从事腐败现象和领导行为分析研究的成果,作者针对时下大量存在的腐败现象,从保护官员的角度出发,通过近几年来发生的大量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违法违纪案例,总结分析了14种诱使官员蜕化变质、腐化堕落圈套、陷阱,以劝世的方式,告诫和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别人奉上的各种礼品、金钱、美女、阿谀奉承,是为利用你为其牟取不录利益而设置的圈套;形形色诱惑,是一个个暗插利刃的陷阱,别人提供的种种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是缘自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一量不能抵挡住诱惑,就会使自己落入他人的陷阱,成为他人的鹰犬或猎物的诱饵,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丧失人甚至自由和生命。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歧路警灯:诱使官员权力腐败的陷阱透析》提出了大大小小120余条有效的对策,以帮助党员干
行刑社会化是我国监狱行刑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的“三化”之一,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行刑工作的发展、文明和进步,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笔者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以“行刑社会化研究”为题,于2005年申报了河南省软科学普通科技攻关项目,并得以立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笔者对于行刑社会化的提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就行刑社会化的本质意义而言,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罪犯的矫治之中,体现的不仅是文明、进步和科学,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社会公众对于罪犯的关注和尊重。但是,从法律意义上而言,行刑即刑罚执行,它是以国家法律的制定为前提的刑事执行活动。对于行刑的主体,不严格的要求,而且在程序上必须有法律的认可或授权。也就是说,未经法律认可或授权,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团体
本版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根据近三年来中国反污形势的新变化增加了相关内容,对原书中稍嫌过时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依然包括六章从反腐必要性、腐败危害论)、贪污贿赂记、渎职侵权记、反腐策略论等方面展开全书。
本书的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是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理进行的论证和制度构建。其中探讨了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经济犯罪侦查的程序、经济犯罪证据的发现和收集、经济犯罪侦查的价值等基本性问题;分论是对具体经济犯罪形态进行侦查的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阐述。包括了网络犯罪侦查、合同犯罪侦查、走私犯罪侦查、货币犯罪侦查、洗钱犯罪侦查、信用证犯罪侦查、犯罪侦查、证券犯罪侦查、保险犯罪侦查、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商业贿赂犯罪侦查、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等12个专题,并就具体经济犯罪形态的特点、原因、分类、认定、侦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