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心理矫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做法是作者监心理矫治工作实践的总结。 希望这些做法与体会能为心理工作者提供一点启示,为促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渎职侵权犯罪认定疑难问题解析》以渎职侵权犯罪的四十余个罪名为核心,逐个深层解析办案疑难,阐释各罪立案标准,对新时期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等环节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从罪犯权利的起源开始,在理论上详细研究了罪犯权利产生和发展的正当性,剖析了罪犯权利的构成情况和特点,之后结合国际罪犯权利保护情况,重点研究目前我国自由刑罪犯权利的保护现状,以及如何从理论认识上提高和从实践上改善当前罪犯权利的保护。笔者从对权利救济、权力制约制度,劳动制度,分类处遇制度,教育制度,假释制度等重要的罪犯改造制度的探讨中,提出了罪犯权利保护状况的改善之道。
吾国现代化刑法典之制定,自暂行新刑律始。顾斯律起草者,为日人冈田朝太郎,其编制内容,大抵效颦东邦,于吾国社会每多枘凿不入之弊。于是有民十七旧刑法之产生,然施行以来,窒碍滋多,最足资人口实者,如拘役加重而未有期限,短期自由刑未能易科罚金,累犯加重而依罪之同一不同一,或同款不同款为比例,死刑无期徒刑,亦有减轻几分之几之规定,至夫亲属规定,自亲属法颁行后,尤其在发生冲突。职是之故,乃有二十四年新刑法之产生。 新刑法之制定,内既审度国情,外复撷采世界学说立法例,试观中间法之适用,则采德、日、法、意等国立法例也,教唆犯之独立处罚,则采主观派学说也,保安处分之设置等章则采世界立法例也, (各国新订法典,如瑞士、德、奥、法、意、日、波兰、古巴、西班牙等国刑法,或刑草皆有保安处分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充分运用刑法手段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实现禁毒综合治理,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回到刑事司法本身,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分为三篇,从理论到实践按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结合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索构建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指引。
《死刑的终结:英国废除死刑问题的历史考察》内容简介: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死刑就与人类相伴而生。至启蒙运动以来,随着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日益彰显,这一状况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有2/3的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废除死刑俨然已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浪潮,废除死刑问题也逐渐开始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超级谋杀者的心理画像》不是又一本关于连环杀人杀手的故事书,它比老调重弹那些犯罪过程更有吸引力。它不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情节或血淋淋场面的描述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通过陈述犯罪细节来刻画解读犯罪的心理轨迹,他也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来描绘已侦破的案例,而是已实事求是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叙述形形色色命案的侦查过程。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共十一章。章为《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概述,主要介绍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罪状、罪名和法定刊等基本概念。其余十章按照刑法分则体例分别论述十大类犯罪中各具体罪名的构成、认定和刑事责任。 《高等院校教材·法学系列·刑法分论》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完整。不仅囊括了现行刊法分则中的所有罪名,而且反映了的立法动向和司法解释。2、论述准确。对于罪名的阐述严格尊循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原则,针对学界存在的争论问题,均以通说为准,确保教材的性。3、结构严谨。在保持刑法分则体例的前提下,将一些同类罪名组成“罪群”予以同步介绍,体现了个罪之间的有机联系。4、格式新颖。各章前有“重点提示”或“重点罪名”,后附有“复习题”及“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便于
本书不仅从全国范围内对国有资产的总量、所有、监管、经营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概括,从国有资产近年来流失的概况、严重性、原因、几种表现形式作了全国系统的分析论述,而且重点对国有资产人为造成流失中的违法违纪犯罪的各种表现现形式,概念、特征、认定界限如何认定及处理处罚,一一作了具体详细论述介绍。成为目前本全面系统论述国有资产流失中违法违纪犯罪,研究如何防范国有资产因失职、渎职等人破坏而流失现象的发生,指导执法机关和经济主管机关及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监管、经营的经济战线同志共同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专业工作指导书,相信它的出版,为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加大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中的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稳、准、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书将“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第三者的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作为诈骗界与金融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以“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与其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为解释理念,对诈骗罪的基本问题与金融诈骗罪的疑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书既植根于中国的立法与司法现实,又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刑法理论之林展开讨论;既对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作出了创新的解释结论,又以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各中疑难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既注重以妥当的法哲学理念为指导解释刑法条文,又重视从具体生活事实与解释结论中抽象出刑法解释的一般原理。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法学研究者、学习者以及法律实践部门的工作
本书选取了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西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刑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致分析。在“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