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南方力量崛起背景,通过追溯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形成的背景与历程,研究阐释 共识 的核心内涵,考察中国与非洲等全球南方力量对中非共建现代化的期待以及共识产生的国际影响,探索新形势下中非共建现代化、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通过追溯背景、阐释内涵、描绘全球南方国家对共建现代化进程的期待及其国际影响。
在对俄国已经解密的前苏联档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其中涉及对华关系和两党交往的文件2582份,翻译成中文,按年代排列,编辑成册,加以必要的注释和点评。文件包括: 中苏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会谈的俄方记录; 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对其内部的指示、批示; 苏方各级各部门向层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 双方的通信、电报及未公开的互换文件。 时间跨度:1945-1991年。 本项目列入新闻出版总署 十二五 重点出版规划,是200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俄国中苏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出版成果,包括俄国解密档案主文件和附件总计2625件,内容包括:中苏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会谈的俄方记录,苏方高层领导就中国问题对其内部的指示、批示,苏方各级各部门向其层提交的情报、汇报及对策建议、双方的通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地缘冲突加速震荡,局部热点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深化。政治合作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强化战略引领,开展多层次政治外交沟通,推进地区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成为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与多个周边国家签署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安全合作方面,中国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推动双边安全合作,积极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文化、科教和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总结 一带一路 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索新时期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本书的核心任务。为此,本书试图从 一带一路 的治理结构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可持续与惠民生的具体目标开展路径选择研究。在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聚焦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国际产能合作、道德风险、债务与环境可持续、国际认知、安全保障、机制化建设等,探讨相关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本书围绕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美外交的重大事件和外交活动的决策过程,细致、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观察和分析,形成了"以美为首”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始终抱着比美国政府更为急迫的心情来谋求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并施展种种手段,力图操纵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在实行援助的名义下,美国以空前的规模扩大着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同时,美国明确承担了支持国民党的义务。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决策客观上存在着有利于中国抗战的一面。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国民政府企图利用美国的力量来加强国民党在国内的一党统治,因此,这些外交决策中的一些行为也就违背了中国人民要求通过抗日战争摆脱半殖民地处境、赢得民族解放的根本意愿。
本书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中国为何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就对外关系而言,则是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书中作者都是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界相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深度分析和解读。
本课题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合力完成。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章 新哈萨克斯坦 ,第三章 政策沟通 ,第四章 设施联通 ,第五章 贸易畅通 ,第六章 资金融通 ,第七章 民心相通 。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 亲、诚、惠、容 的周边外交理念,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目前,关于中国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也纷纷涌现,但多就某个地区或议题展开,本皮书则旨在跟踪中国与周边国家、周边区域的年度动态发展以及热点和重点问题,一是有助于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二是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总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一些规律。本书分总报告、区域篇、国别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对2021-2022年度中国与周边区域及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合作情况做了介绍和分析。
本书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作了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从实行新民主主义开始,途经仿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五次历史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正途大道。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本书主要阐述的观点是:周恩来同志作为我党统一战线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成功地运用了我党统一战线的路线、政策、策略,形成了丰富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他既是我党统一战线重大决策的制定者之一,又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指挥者和模范执行者。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极为丰富,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思想渊源之一,对新时期做好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本书分十个专题对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序言部分系统地总结阐述了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及其对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贡献,其他各部分所阐述的专题是:国共关系、
杨光主编的《眼睛里的你:中国与以色列》作者团队以国内该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为主,并选取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以方作者参与,同时邀请了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参与撰稿,全书分为文化篇、经济篇、科教篇、中以关系篇,内容集中反映了中以两国建交以来60余年相互关系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友好交往,全面、客观、多角度地反映了以色列的全貌。
《广东省岸基雷达网辅助海上执法智能平台》在分析海洋观测体系、广东省近岸海域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基于已建设的广东省岸基雷达网,系统地介绍了雷达与AIS传感器的探测原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辅助海上执法智能平台构建的技术架构、WebGIS技术在雷达网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中的机理;提出了针对广东省岸基雷达网探测目标的数据清洗和海上目标预警算法;介绍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WebGIS技术的辅助海上执法应用信息服务平台和辅助海上现场行政监管与执法的雷达网移动端App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功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