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是流动、开放的,多元文化共生、思想碰撞交融带来的进步,贯穿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本书重点研究公元1500 1800年的中西文明交流史,将其置于当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并做深入辨析。从 西学东渐 时西方知识为古老华夏带来的思想革新,到 中学西传 下东方智慧对欧洲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本书以关键人物研究、重要文本考据、重大事件回溯,勾勒出中西文明双向互动、互鉴互融的多维历史图景;以剖析文明互鉴的内在理路,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汇聚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上新台阶。
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这16个案例包括成功避免陷入战争泥淖的4个案例和以战争收尾的12个案例。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12个通往和平的方法。在本书*后,艾利森将对其观点的质疑提炼为 七个稻草人 (对曲解对方论点的比喻),并直截了当地回应了这七种质疑,他明确指出 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宣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艾利森作为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他的这本书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窥美国战略设想的一扇窗。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83期,分为 中东剧变与中东政治新变化 中东经济与社会治理 国际社会与中东的交往 3个专题,共16篇文章。
一个学科,需要写出自己的历史,才能明了从哪里来,去往何方。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写出过中国国际关系学(IR)的学术史,这个空白需要填补。本书想要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一项工作。本书各章的安排是按照时期划分进行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在此之前的时期成为很显然的 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发端于这一时期(作者将这个时间点确认为191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是一个曲折反复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成为一个分水岭。80年代末是另一条重要分界线。90年代末则是20世纪走向结束之时。本书按照这几个时间点,划分各个时期,因而这也是本书各章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二十年,学术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未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因而本书将其看成同一个时期;因这一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本期是总第84期,分为四个栏目, 文化观念与政治象征 栏目涉及了约瑟福斯作品研究、埃及学、古代近东文明、两河流域文化等; 法律变革与社会转型 栏目透过具体法律的演变探讨中东国家的社会转型; 国际组织与安全问题 栏目对全球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介绍,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文明交往论 研究 ,主要介绍了彭树智先生的人格思想。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82期,分为 中东社会运动与政治抗争 中东国际关系与外交 文化观念与社会流变 古代政治文明史 中东学术史 5个专题,共13篇文章。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12期,分为 古代历史上的文明交往 中东的党派政治与地区秩序 中东社会身份与认同 中东档案文献 书评 5个专题,共12篇文章。
《富国的伪善》使用大量翔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了自由贸易、外资管制、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财政审慎等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颇具震撼力的事实:那些富裕国家和国际机构极力推荐的所谓正统做法通常不利于经济发展,它们极力游说发展中国家取消的关税、补贴、外资管制等保护主义措施却是它们变富的有力工具。作为 过来人 的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鼓吹自由主义的发展战略,其目的不过是想 踢开梯子 ,阻止发展中国家沿着它们走过的道路发展。
《美国社会保障法(中)/世界社会保障法律译丛》是世界社会保障比较法治的一个丰富的智库,我国全面完整引入国外社会保障法律的译丛,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研究的空白。《美国社会保障法》就是该译丛之一,分
.
本书原著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詹姆斯?C?哈撒韦完成,而其中文译本则由四川大学黄云松博士耗时数年独立完成,这部中文节译本,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掌握原著的核心内容。特别之处在于,它解释了《难民公约》中难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翻译的《2006年美国养老金保护法》内容包括:单雇主定额给付金、养老金计划筹资条例改革;多雇主定额给付金计划筹资条例及有关规
进入21世纪,印度洋地区因其储量和开采量居全球首位的油气资源、众多海运咽喉要道、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松散的地区安全架构等地缘特征,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 维护其主导下以安全、繁荣、价值观和地区秩序为核心的地区霸权,是美国印度洋地区战略的核心目标。作为全球霸主,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举措深刻影响其他各国相关战略的实施。基于这一背景,印度、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印度洋地区战略,以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与美国坚定的霸权追求这一矛盾,将使得各国在印度洋地区围绕地区安全架构设置、市场和资源分配等主题的战略博弈成为“新常态”。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翻译的《2006年美国养老金保护法》内容包括:单雇主定额给付金、养老金计划筹资条例改革;多雇主定额给付金计划筹资条例及有关规定;利率假设;PBGC担保及有关规定;披露;投资建议、受禁交易及信托条例;给付金累算标准;养老金相关收入规定;加强退休金计划多样化和参与度及其他养老金规定;配偶养老金保障相关规定;管理规定;免税机构相关规定;其他规定;关税规定等。
本书是北大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丛书的第二本,主要聚焦于国家安全研究与学科建设相关议题。首先,本书通过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学理发展脉络,尝试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和理论体系,提出了以风险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