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较好的读本。
本书曾荣获犹太研究图书奖,对研究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学者来说,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本书从史学角度回顾了犹太教在现代主义环境下所进行的改革,首先作者使用运动这一术语,恰当地反映了改革的 动态性 ,折射出改革运动从德国起源到欧洲传播,以及中心转移到美国这一连串的发展变化。其次作者使用历史这一名称,涵盖了改革运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传统派犹太教的信仰、律法、习俗和礼拜仪式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内容。
《南京佛教通史》全书共分三卷四册,逾250万字,上启六朝时期,下至明清民国,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叙述了佛教在南京地区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编写者鉴于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变化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关系十分密切,在书中除了叙述佛教思想、宗派的发展脉络之外,对佛教与各个时代的王朝政治、佛教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揭示和论述。另外,由于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艺术在南京佛教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还按三个发展时期(即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民国)分别列有专章,力求以较翔实的史料和更宽广的视野,多视角、多层面地再现南京佛教的全貌和发展历程。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在希波出任教职时著述而成的,发表于公元401年,是西方文学史上部重要的自传。该书以承认天主的,追述自己的卑微,歌颂基督的恩泽为全书主旨。叙述了他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时期在生活、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成长和转变经历;最终以撰写《忏悔
《太平广记(双色插图版)》虽然内容庞杂,体量巨大,但因为分类合理,所以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如全书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小类中的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因此查阅起来非常方便。从内容上看,《太平广记(双色插图版)》收录得最多的是小说,因此被视为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其中有许多故事,其原书多已失传,仅在《太平广记(双色插图版)》内存有佚文,因此许多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后人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包含了《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还有器玩类的《古镜记》,鬼怪类的《李章武传》、神异类的《离魂记》《任氏传》《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人类到底是自私而贪婪,还是慷慨而友善?谁有权利告诉你“善”和“恶”意味着什么?道德与什么相关?是对规则的遵守还是对后果的思考?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锚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能否拥有对这些事物的知识,而不只是信念? 戴维·罗比森编文、克里斯·加拉特绘图的这本《伦理学》追溯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和康德在内的道德哲学家的各种论证,探索那些被更现代的哲学家,诸如让-保罗·萨特、约翰·罗尔斯和理查德·罗蒂带入争论的问题。这本令人愉快的插图指南或许不能为你所有的道德难题提供解答,但它将使你有更好的准备去思考它们。
本书荟萃了作者与当代世界学者的学术对话,对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深层感悟,对当代重要哲学问题的多维反思。全书分为三编25章:编为“对话与交流”,心录了作者与当代世界学者所做的8篇学术对话,展示东西方学者之间的心灵碰撞与沟通;第二编为“体验与感悟”,收录了作者先后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古巴、俄罗斯等地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所感所悟,勾勒了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西方世界;第三编为“探索与反思”,汇集了作者对于当代英美哲学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重在理论的提升。该书视域广阔,资料翔实,感性生动,为读者展示出作者视野中的英美哲学与文化。
该书选取了龚育之先生的一些回忆文章以及在自然辨证和党史研究方面的论述,如对陆定一、胡绳、周扬、秦川、于光远等人的琐忆,对自然辩证法的论断、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论证,对党史著述中的关系分析等,叙述平实,逻辑性强,有的历史价值。
《道德与政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批判》以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罗尔斯政治哲学中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大做文章,分析罗尔斯的思想是如何在道德与政治之间做出选择;并通过深入分析指出,他的工作究竟是属于道德哲学的还是政治哲学的,或者说,道德哲学在其思想中究竟占据何种地位。这种对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考察,既有助于我们在政治哲学史视野当中把握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有助于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构建适合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本书从最初的礼制性建筑“大房子”入手,分析了居室中火塘、灶、中霤等的演化,解读了祭天祀地的圜丘、方丘、社等的构筑,探索了明堂及其附属性宗教兼礼制建筑物灵台、辟雍、泮宫等的神秘符号意蕴。同时,还探讨了太阳崇拜与仪式性“轮居”。全书以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有证据的假说”,为中国古代宗教、礼俗寻找可靠的解释。
《中国民间崇拜(道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 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历朝与各国交流频繁,自汉朝以来,除本土 宗教道教外,各宗教陆续传入中土,如佛教、天主教 、伊斯兰教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国民 间崇拜随着年月增长,不断成长及演化,于百姓的思 想及日常生活中占一重要席位。民间崇拜成为一种社 会文化现象,支配百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亦反 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信仰观念及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