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飞教授《浮生取义》一书的修订版,并附以他研究自杀的另外两本著作《自杀与美好生活》和《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全面呈现他自杀研究的最主要内容。 这项自杀研究源于21世纪初费立鹏团队对中国自杀率的重新测算,发现中国自杀率属于世界最高的之一,却与西方国家一般自杀规律颇为不同。吴飞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自杀问题,首先详细梳理了西方自杀学的哲学基础,形成《自杀与美好生活》一书,然后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研究,以 过日子 和 做人 解释中国自杀大多起于家庭纠纷的现象,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正义问题,形成《浮生取义》一书。《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则是对两项研究中主要思想的简要呈现。 这三本书初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国自杀率也早已降了下来,但人们对 过日子 和 做人 的思考并未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仍
本书基于地域空间视角,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展开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城乡公共文化多元化主体与多样化载体的地方性、层级性与区域性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载体形态和主体构成问题。 本书把握 城乡融合 和 内容发展 两大关键,将地域空间维度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把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复杂关联回归到具体场域和空间过程加以分析,破解了长期困扰学界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极大地丰富拓展了相关理论谱系,为政策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与参考。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全世界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改变了世界,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自1901年汽车输入上海,其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行驶汽车且数量最多的城市。由此,汽车作为其时上海城市沟通系统的核心,不仅成为民众出行的重要参考,而且带来上海城市社会各界面的嬗变,进而对其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之,本书通过上海汽车这一独特视角,探究近代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经营管理,并推之其与城市治理、城市文化等维度的交互联系,进而深化汽车与上海城市客运近现代化进程的理解。由长远观之,透过本书不仅可观测近代中国汽车运输及城市发展的演进路径,并可为新时代交通体系和城市发展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镜和现世价值。
本书为上海市公证协会编的一本工具类资料性图书。全书收录了有关办理公证业务的180个业务标准,涵盖了对外民事公证、对内民事公证、保全证据公证、经济金融公证等方方面面。全书共24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本书因其内容属性和资料属性,具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和出版价值,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办理公证申请都具有指导意义。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 封建王国 成长中的帝国 帝国的全盛时期 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 。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 房内 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 历代房内考 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 性博士 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 性文明 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
本书运用社会排斥和社会结构化两个解释机制,分别讨论了中国的教育婚姻匹配对于宏观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的影响。就收入差距而言,本研究首先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探究了教育婚姻匹配中的教育资源排斥和婚姻市场排斥如何在各受教育层级之间建立起不同强度的婚姻壁垒,进而决定了教育同类婚在整体受教育层级上的分布结构;其次,本研究分析了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的同构性程度,继而考察了上述教育同类婚的分布结构如何影响了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就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而言,本研究首先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机制与代际再生产机制的关系,揭示了教育婚姻匹配与代际再生产之间的联合型结构化效果;其次,本研究通过研究职业流动中的配偶效应与父母教育婚姻匹配对文化再生产的影响,分别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在
水资源协商管理是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冲突解决的有效途径。本书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水资源协商管理与决策问题。本书沿着“现实需求—制度安排—行动决策—政策选择—智能监控—实践应用”逻辑框架,给出了水资源协商管理的现实路径,即将决策科学与制度经济学相结合,通过宏观协商制度安排与微观主体行为决策的互馈行为促进协商,提升了水资源协商效率;构建水资源协商管理的政策选择程序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监控系统体系,加强协商效果。*后,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突出问题,开展西北缺水地区、华北水冲突严重地区、华中丰水地区和西南干旱地区水资源协商管理实践应用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对水资源短缺或冲突等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借鉴、吸收和发展相关研究前沿方法,主要基于分析中国老年健康调查1998~2014年七次跟踪调查的丰富数据,深入探讨中国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全书分四部分。*部分报告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第二部分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个层面深入讨论健康老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报告主要慢性病、炎症、抗氧化、微量元素等生物医学指标对老龄健康的影响。第四部分以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为依据,从政策设计和实施的层面以及“大人口大健康”战略角度讨论中国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的政策思考和建议。
从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规律与前景研究》从人口学的视角出发,全面研究了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规律和前景。基于大量数据和深入分析,《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规律与前景研究》首先系统地描述了当前中国老龄社会的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婚姻家庭状况、经济与社会特征、健康与自理特征等,对老年定义与标准这一老龄社会的元问题做出严谨的论证。其次,对中国老龄社会演进变化的规律和各种老龄现象发生、出现的机制进行深入地探索,全面考察由老年人口自身及其所处家庭、社会等提供的各个层次的养老支持的前景。后,探讨了如何从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和社会环境构建等方面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