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 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新教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教徒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新教教徒却是例外?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韦伯列举了新教、清教、加尔文教等教徒生活、学习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成功与新教盛行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新教入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兴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空间的生产》首发于1974年,集中了列菲伏尔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列菲伏尔的逻辑,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的生产包容一切的世界观和实践活动,其产物不同于自然空间与实际空间,而是包含三层含义:(1)空间包含了多重关系,任何一个社会从而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空间。(2)空间是一个表征性空间,透过意象与象征而被生产出来。(3)空间通过知识与理论的诠释而被建构出来。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列菲伏尔尝试重建关于空间的元理论;同时又从空间实践的层面提出:空间不是既定的,而是具有建构性的力量,是生成的,具有实践的反思性。本书主体分为七章:一、当前工作的计划; 二、社会空间;三、空间的构型; 四、从空间到抽象空间;五、矛盾的空间;六、空间:从矛盾到异化;七、开放性与结论。
本书是乔治 瑞泽尔社会学理论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在美国乃至全球被广泛使用。相比于一些罗列冗长注释和艰涩概念的学术著作,本书更能有效地引导初学者一窥社会学的全貌。本书采用一卷本形式,将社会学理论家及其著作置于历史、社会与政治背景中,以轻松的写作风格,使枯燥的理论有趣、清晰,易于理解。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概要性地介绍了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以古典社会学为代表的早期阶段和以现代、当代社会学为代表的后期阶段;第二部分即 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流派 为本书主体,占据了全书大约二分之一的篇幅;在第三及第四部分,瑞泽尔侧重强调自后工业社会以来社会学界整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分歧的努力,对现代性思潮的批判以及对全球化现象的特殊关注。
脑科学前沿译丛引进翻译国际脑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本书是译丛中的一册。作者介绍了自杀行为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涉及从人口遗传学到大脑成像的各种方法。全世界每年有将近100万人自杀。然而,与人们普遍认识相反,自杀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本书通过用神经科学揭示了自杀是什么,它是如何引起的,以及如何治疗,为今后预防和干预自杀、降低自杀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指导。
本书对扎根理论做了深刻、丰富、系统的阐述,意图引导读者在社会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全书分为12章,分别对扎根理论的方法学原理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该书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斯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 作者卡麦兹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本书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能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呈现的是有关1949 1994年间中国城市社会分层过程的系统研究。 根据中国20个城市的居民样本的生活史,本书讨论了两个主题:(1)在国家社会主义下,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社会分层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国家及国家政策在教育获得、劳动就业、组织中的晋升、明显的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分布等领域对个人生活机遇的影响;(2)对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起源和程度的评估。 作者在诠释国家社会主义中国45年历史的变化和持续性时,融合了社会学分析和对于历史背景的感受。迄今为止,这是关于中国社会分层最全面和最严谨的研究。
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它的表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 皇权不下县 的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 第三领域 治理体系等。在本书中,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揭示了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大一统的儒法合一的政治体制、正式与半正式共存的形态才是中国的真实,反思了西方理论的局限和幻想的偏差,其研究展现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
《生产的政治》是国际社会学会前会长、国际知名社会学家布洛维的核心作品,国内首次翻译引进。从对西方劳动过程研究经典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出发,布洛维叙述了四十年来深入到不同国家的工厂中做工的见闻与经验。他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各种生产政体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讨论不同国家和制度下的生产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生产体制的微观因素,以及国家与市场等宏观因素。终,布洛维希望寻找到社会主义实现的理想道路,以及工人阶级在实现这一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本书中,布洛维创造性地提出的 生产政治 与 工厂政体 概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劳工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他 返回到生产的中心性 和 把工人阶级带回分析 的主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的回归,启发了当代劳工社会学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经济活动与亲密关系之间的交融混合常常会产生恶劣的后果,认为爱情、亲情等 亲密关系 不能通过 购买 得来。但在本书中,作者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本书基于丰富的案例证据,提出经济活动并非总是会腐坏人们所珍视的亲密关系;相反,我们实际上经常运用经济活动来建立、维护、调和亲密关系。围绕这一核心论点,本书聚焦于伴侣关系、照料关系、家庭关系等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亲密关系,揭示了人们运用经济活动来维持亲密关系的具体方式及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凭借新颖的论点和严谨的理论阐述,《亲密关系的购买》一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学领域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之作。
为了使社会学能更好地描述后现代社会,马费索利提出了 新部落主义 的概念。他认为,相比于现代、理性的社会,当代社会恰恰位于看似稀疏平常的日常生活表面之中,位于由个人组成的转瞬即逝的小部落之中,位于它们散发出的感性、温暖、亲密、强烈的生命本能之中。 此时此地,重要的不再是 我 ,而是抱团取暖、互助共生的 我们 。我们,因他人才得以存在。 部落是人类千万年来的集体梦想,更是在当下生活中承继过去、通往未来的方式。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译自《经济与社会》一书的*章,全文共分17个条目,包括了方法论上的推演、社会行动类型的建构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形式的概念定义与说明,有系统地展现了韦伯本人对 理解社会学 研究典范的全盘性设计。《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选自韦伯的经典著作《经济与社会》,分别讨论这两个关键性术语的社会学涵义: 经济行动 与 社会团体 。想深入了解韦伯的学术基础概念,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脑科学前沿译丛引进翻译国际脑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脑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译丛由我国脑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李红、北京大学麦戈文大脑研究所教授周晓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跃嘉领衔翻译。本书为译丛的其中一册,作者安娜?亚伯拉罕利用神经科学的工具来揭示创造力这一广阔而复杂的领域和其他重要问题的答案。深入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复杂运作方式,解释了当我们在创造性模式和非创造性模式下运作时,我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本书展示了创造力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对于揭示脑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这些变化中引人注目的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所占据,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公园、学校、博物馆、俱乐部、沙龙 这些舒适物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场景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特里 克拉克和丹尼尔 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国际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主要致力于诠释:场景是什么、它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重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用
当代的人们普遍都重视隐私,对于私密空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人类的这种对私密感的诉求并非天然形成、自古就有的。那我们的私密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17、18世纪的巴黎,基于3000份 死亡清单 的数据,来探讨 社交性 舒适性 家庭生活 等观念的出现与发展,并由此检视私密感的问题。作者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巴黎人住宅内部的空间分配和家具装置,都越来越完善和富有条理;房间由分布在多个楼层,变为集中在同一层中;巴黎主妇们也经历了由蹲着做饭向站着做饭之类的行为模式转变中。借助这些细节,我们能够掀开这些家庭的屋顶,一窥其内部,并对当时普通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富有画面感的想象。从逼仄拥挤的租住建筑与贵族有着马车通道、宽敞花园与庭院的别墅之间的差异中,作者揭示出了人们对隐私与家庭生活的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是对当代中国基层政府及其治理的实证研究。研究的政府层面,聚焦于县乡村三级公共组织中的乡镇;研究的现实素材,集中于2l世纪前五年。2005年,中国农业税全面取消,基层政府的活动内容和日常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没有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政府运行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革。故此,在相当时期里,《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所展开的核心论证都将属于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议题。
狄恩 普鲁特和金盛熙合著的《社会冲突》第3版向读者呈现了冲突整个发展历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既剖析了社会冲突的理论,又探讨了解决办法,理论模型紧密结合研究实践,而且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案例,读来发人深省,欲罢不能。 新版本一如既往地紧跟时代的脚步,关注国际大事和学术进展。在保持原书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几乎每个部分都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很多新的案例和内容。拓展了种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内容,强调了文化在冲突中的作用。第三版新增的冲突主题有:冲突群体动员、叙事和隐喻、暴力、非暴力抵抗、成熟度、去升级化螺旋、冲突解决培训、和平维护、和平建构、宽恕及和解。直接关注了*的冲突现象,如恐怖主义、校园枪杀案等。 冲突缘何而起?卷入冲突的个体、群体、组织和国家面临着何种决策?为什么冲突
书稿分为导论、上编、中编、下编及代后记。导论为黄宗智国内教学15年的回顾、总结与进一步思考;上编为精选出的研修班学员总结,呈现部分研究生的研读体会;中编为部分学员与黄宗智的进一步思考,几位往届研修班的学员现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名校的教授或副教授,诸位从不同学科角度来思考当前学术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方法;下编为黄宗智教授与北大周黎安教授围绕对方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展开的对话。代后记为黄宗智新的一篇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文章。
智能科技这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和困惑。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网络霸凌、数据垄断等问题促使人们对智能科技进行有益的反思,借以找到解决困惑的途径,使智能科技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的进步事业。对于大众而言,学会识别真假信息,掌握基本数字技术,培养个人数字素养,智慧地使用智能科技乃是智能时代的首要任务。
杀婴、投毒、天灾、瘟疫 这是中世纪作者笔下犹太人身上被烙印的罪名。他们是当时人们所集体憎恶的对象,是社会所敌视和驱逐的替罪羊。 从中世纪的犹太人集体迫害事件出发,勒内 基拉尔在本书中承继了自己先前著作提出的 模仿欲望理论 ,紧紧追踪贯穿人类历史古今的一种重要现象 迫害。他认为,人的欲望不是源自自身,而是源自模仿他人;人们只是意欲他人所意欲的东西。凭借此理论,基拉尔解读了不同人类文明的各大神话传说,从字里行间发掘出了社会多数人对少数人实施集体迫害的种种模式:当社会出现危机时,在模仿欲望的驱动下,整个社会将矛头对准少数群体,通过消灭或者驱逐他们来消除危机。不论是远古神话还是人类历史,替罪羊的迫害牺牲一直是每个社会秩序的创建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承载着扩大内需、促进公平、协同发展和制度创新的历史重任,更是全面开放的抓手,还事关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在国家大局中举足轻重。本书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演变,全面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挖掘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关键,从科技、产业、金融、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分析挑战与对策。同时解剖麻雀,以广州市践行“制造业当家”和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金融赋能科创实业”为案例分析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样本、黄埔样本。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集体研究成果。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它带来的所谓挑战主要源自变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架构之间不匹配所产生的矛盾,这使治理模式与公共政策的调整乃至重构成为必须。本书由此从治理及政策安排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进而在剖析现有治理研究囿限的基础上论述了老龄社会治理思路转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老龄社会的政府角色、家庭政策、社区服务、长期照护体系、就业与消费变迁、区域协调机制等议题,并对具体的战略部署要点及可能的政策选择进行了系统阐述。
本书收录了30多个具有普遍性、历史性、当代性的中国村庄。它们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上,建村年代、历史成因各自不同,产业禀赋、风土民情差异显著。然而,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不是耳熟能详的明星村,也不是名噪一时的网红村,而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恰恰是这份平凡和真实,这些村庄所经历的,也是中国绝大多数乡村正在经历的。记录这些村庄,可以让后来人更为客观地了解今天村庄的大致轮廓,更为真实地感知本世纪20年代走向振兴的中国乡村。 本书立足扎实的调研和详实的数据,以平实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这些村庄在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乡村建设、文化传承、农民生活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和基本现状,既有对发展成绩、可喜变化的高度肯定,也有对面临困难、存在不足的深切体察。本书旨在
本书从背景分析开始,在进入基本概念、基本议题、基础理论内容之前,阐释了这些议题的相关背景和必要性:论述了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澄清了 社会工作 和 社会教育学 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进而简述基本议题与方法和技巧的关系、与科学化和职业化的关系。重点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的三位理论家的古典社会工作理论和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八位理论家的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基于此,阐释构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所需的科学反思以及张威和陈曦明历经10年的专业行动和实践研究所提出的 基础能力 社会工作理论。本书可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论教材。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是中国经济为发达的区域,民间社会在这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产生了诸多的变化。本书从基层社会的角度,探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民间基层社会的变化,以及民间信仰演变的特征。通过这一探索,相信对于深入了解明清以来江南地区的历史沿革,以及对于当前江南地区现代化经济的迅猛发展,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