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分析相应对策,厉以宁先生将2018年中国道路丛书的主题定为 中国道路与人口老龄化 。厉以宁先生在主题文章中分析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之一,是依靠新人口红利,即创新。全书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作者们的切入角度包括:老年人的学习、健康产业的发展、老年人作为社会资本、老年人的财富管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与乡村振兴、英国乡村养老项目对中国
本书分析了1950年到2016年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政策的变化,对人口变迁模式和增长的影响,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对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对人的再生产,决策权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开放到2016年的38年间,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向市场转变,而人的再生产则收归国家,实行集中的计划管理。在经济体制越来越向市场经济调节迈进时,人口再生产的计划管理,人口流动的未彻底放开,其后果是导致对人口增长和流动的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 人口坑 。中国经济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强先衰,而人口城市化则呈现出农村人口中青年出村进城,老年出城 回村的特点。这样既强烈的约束了生育意愿,又对经济增长形成了
《晚清西北人口五十年(1861-1911):基于宣统地理调查表的城乡聚落人口研究》是一部城乡聚落视角下的区域断代人口史学术专著,研究的对象是辛亥以前西北地区的城市与乡村聚落人口。研究空间范围以嘉庆二十五年西北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为主。研究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咸丰末年至宣统末年的五十余年间。研究问题主要包括清末宣统人口调查、城乡聚落人口、城市人口等级模式、城市与城市化水平、长时段区域人口变动、聚落尺度的人口迁徙、聚落与人口空间分布等。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本书的上半部,作者细致分疏了西方传统思想与女性思想之间的关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 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恰恰是这些思想资源,构成了20世纪以来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的存在前提,而这也是本书下半部的着力所在。在呈现社会与政治思想中女性历史的同时,作者针对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政治冷漠与女性主义的*激进,进行了深切而痛彻的反思。这种 反思 ,对中国当下的女性问题来说也正是必须的。
《人口问题概论(精)》依据民国19[1930]开明书店于上海出版的(日)矢内原忠雄*、杨开渠译的图书版本为底本影印复制,编入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的社会学系列。本书分人口与社会、人口问题之历史、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之增加,人口与失业问题、人口问题与社会制度等8章。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面对贫穷,中国的传统文化游刃有余,然而面对财富,却捉襟见肘.在公平与正义的旗帜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的手中.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诸如腐败\\\\软政权化\\\\分利集团化\\\\地方恶势力以及黑色经济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陷阱.
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实在是太大了,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曾在其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人,上演的一幕幕戏剧,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欢乐与悲伤,我们并不都能听得到、感受得到,更不用说去真切地领会了。所幸的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长久地徜徉于这个家园的某一个区域,爱她并研究她,熟知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甚至于她的一颦一笑,他们将带领我们去领略这个家园的风景,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诉说。这样一群人就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他们将围绕相关主题专题设纲,以平易而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在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历史的令人着迷的风姿,并激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尤其迅速,城镇化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尤其突出,对未来如何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也尤其丰富,甚至来说思想争鸣也尤其激烈。我们开展本项研究的基本目标,是从人口迁移流动的角度来观察我国城镇化,从人口迁移流动的角度分析阻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角度看国家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的整体联动,并从人口迁移流动的角度来看理解影响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推动机制。应该说,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较为细致的定量研究和理论思考。任远、谭静等专著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课题系列研究报告)》对当前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建议作了概要论述,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的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对本世纪以来,我国
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主要对人口和老龄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关于人口政策的两个认识误区》《关于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思考》《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再认识》《重新审视我国人口“未富先老”的命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代表性的理论。全书从老年学的产生到现代的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对个体和群体老龄化、老年学的学科性质、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龄经济、老年社会保障、老年人与法律、老龄政策以及老年社会工作与服务等,都做了介绍和阐述。本书特别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相关的诸领域展开了介绍和分析,力图对我国老年学专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为专业学科的教学和各种相关的培训提供一本通用的教材或参考用书。
《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由李若青所著,《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阐述了人口较少民族概况、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理论依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内容,同时概括了本书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评述了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状况、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现状、主要途径、经验与启示,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总结了云南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践中的突出成绩、特殊措施及政策创新;第五部分论述了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新机遇,提出完善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重点和要求、
李魁专著的《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政策建议》着力探讨年龄结构变动以及因之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宏观经济效应。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构建年龄结构变动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储蓄(投资)机制、居民消费机制以及净出口(经常项目差额)机制。第二,建立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宏观分析框架。一方面从国际视角分析“东亚奇迹”中人口转变的作用,另一方面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其“外溢效应”。第三,提出利用年龄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和对策,主要围绕“后人口红利利用和挖掘战略”和“人口红利消减的替代与转换战略”两部分展开。全书共分为九章。
《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由杨菊华著,整合数据挖掘、管理、模型分析及Stata统计软件应用于一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据的基本结构、缺失值与*值的处理、因子分析、连续数据与OLS模型、分类数据与logistic模型、纵向数据与固定效果模型、多层数据与*效果模型、计数数据与相关模型。《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结合大量实际问题讲解数据处理技术、常规和前沿模型的特点及软件操作示例,架起基础统计理论和软件应用之间的桥梁,架起研究思路与数据管理和挖掘之间的桥梁,架起研究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之间的桥梁,为社会科学领域定量研究的专业教学和普及培训提供了一本通用教材。
原华荣编著的《文明的脉动启迪挑战和应对--小人口原理(第2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2卷,共8章(第8章~第15章)。主要内容有:文明的性质和形态,进步观、循环观和衰退观,农业文明的兴衰;人一地关系,表土 ,气候与文明,“环境寿命”与文明兴衰;人口周期与历史周期、“高位一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口与文明的传承;“哈伯特丘疹”与文明的“脉动” ,土地休养生息对文明演替的规定和调节,进步的“悖论”与“文化解”;数量原理和“层级一尺度”理论,人口波动与文明演替,决定论的历史;人 类活动与全球变化,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应对;生存的“蓝图”,农耕的“宿命”、生态文明和“后农业社会”;生存游戏与灵活性的保持,农业剩余率 与中国/西欧文明的演替。 《文明的脉动启迪挑战和应对--小人口原理(第2卷)》可供从事伦理学、历
《中国人口之殇/民生中国》编著者李建新。 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发展侧重解决的重点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套“民生中国”系列丛书意义重大。这套丛书是一套大型公益性著作,是反映中国民生领域*研究成果的力作。
原华荣等编著的《马尔萨斯革命和适度人口的终结--小人口原理(第1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1卷,共7章(第l章~第7章)。主要内容有:《人口原理》、“马尔萨斯迷宫”、“马尔萨斯革命”、马尔萨斯“变老”的“启迪”;新马尔萨斯主义、现代马尔萨斯主义和罗马俱乐部的历史贡献;适度人口的“分野”,环境、经济适度人口流派及其“马尔萨斯渊源”;生存之路、双零增长、公地悲剧和稳态经济“均衡”的认知误区、持续性的“规模”症结、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土地承载力稳定性的虚设和“适度人口”的“终结”,“恐老症”和“人口红利陷阱”;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经济与环境倒“U”形曲线关系的“幻觉”,发展安全、粮食安全、人少的优势和2l世纪真正的“赢家”。 《马尔萨斯革命和适度人口的终结--小人口原理(第1卷)》可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