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红利:转型路径与实现机制》从人口红利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出发,从人口转变的视角分析了人口红利转型是人口转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也是人口红利理论的继续和衍生,提出人口红利转型的概念。一是,通过对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预测,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主要的人口年龄和结构特征进行判断,明确了人口红利转型所依据的人口基础。同时,本文回答了人口红利转型的理论渊源、概念、内涵和外延等内容。二是,通过从经验事实,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等视角,全面分析了后人口转变时期不同人口特征作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探讨了人口红利转型的具体路径。三是,通过对不同人口特征下人口红利转型的路径分析,结合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等视角,对未来我国人口红利转型的实现机制进行探讨。
经过十余年教育改革的洗礼,我们发现《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比它刚出版的时候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对于标准化、问责制、私有化以及传统与进步教育方法的争论之中,她的关心主张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启示。在《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2版)》中,诺丁斯为我们再次描画一个崭新的教育蓝图。在这个蓝图里,学校教育这样的思想为指导: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优长,这些优长应该在一个充满关心而非竞争的环境里得以培养。如果我们少谈一点责任,多讲一下关心,那么我们可以在一个教育系统内同时包容传统与进步教育的精华。这样做对所有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有利无害。
人口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基础性和战略性影响。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运用联合国人口回测和预测等数据,对2020-2050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条件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第二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厘清人口条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影响。第三篇聚焦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人口现代化、人口红利等影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人口条件,深入探讨阐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条件、影响及对策建议。第四篇提出中国面向现代化的若干人口对策和人口发展战略。
《深入浅出统计学》具有深入浅出系列的一贯特色,提供符合直觉的理解方式,让统计理论的学习既有趣又自然。从应对考试到解决实际问题,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数据分析师,都能从中受益。本书涵盖的知识点包括:信息可视化、概率计算、几何分布、二项分布及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统计抽样、置信区间的构建、假设检验、卡方分布、相关与回归等等,完整涵盖AP考试范围。本书运用充满互动性的真实世界情节,教给你有关这门学科的所有基础,为这个枯燥的领域带来鲜活的乐趣,不仅让你充分掌握统计学的要义,更会告诉你如何将统计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实用工业统计工作手册》共五部分,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部分基本统计概念和定义;第二部分工业统计调查制度;第三部分工业主要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第四部分统计数据综合与分析;第五部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本书以Excel和R语言为计算工具,阐述统计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为概述,是全书的基础,主要介绍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的搜集方式及R语言的基本操作;第2章和第3章介绍描述统计,阐述如何整理和显示数据,以及如何描述现象的基本数量特征;第4章和第5章介绍推断统计,研究抽样推断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基本问题;第6章和第7章介绍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这是实际工作中应用为广泛的两类统计模型,也是很多复杂统计模型的基础;第8章介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与预测问题,研究如何挖掘历史数据的信息,合理地应用各种预测模型,实现对现象的预测。本书各章均从实际问题入手,在不失严谨性的前提下,尽量淡化统计方法本身的数学推导,注重统计学思想的阐述及以Excel和R语言为计算工具的应用过程。
《黑龙江统计年鉴(2012)》系统收录了全省及各市(地)、县2011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主要统计数据。全书主体共分18部分:1.综合;2.国民经济核算;3.人口、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4.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5.能源生产和消费;6.财政、金融和保险;7.物价指数;8.人民生活;9.城市概况;10.资源与环境;11.农业;12.工业;13.建筑业;14.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15.贸易;16.对外贸易和旅游业;17.教育与科技;18.文化、体育、卫生及其他社会活动。同时附录三个部分:1.各县(市)主要指标;2.各类开发区情况;3.东北三省一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各部分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本书资料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计量单位。本年鉴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年度统计报表,部分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和专业部门年报,部分专业历
《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及农业生产发展历程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收录了1949-2008年全国农业统计资料及1978-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农业统计资料。综合篇、篇的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畜牧业生产情况及地区篇的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情况数据均与国家统计局出版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核对一致(特殊标明的除外),相应指标统计口径及统计数据调整情况均与该书标注一致;各篇渔业、农机、农垦、乡企及农村能源数据来自农业部行业主管司局;国际比较篇数据主要来自于《国际统计年鉴》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统计机构。
中国大力发展高铁的新时代更需要“詹天佑精神”。《天佑京张:从詹天佑精神看京张铁路百年发展》以图文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京张铁路的百年历史、“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所作的贡献、“詹天佑精神”在新时代中国高铁的创新发展中的传承与弘扬等内容。让读者重温詹天佑与百年京张的光荣历史,亲切感受詹天佑爱国主义情怀和科教兴国精神,深入体会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实现复兴需要弘扬“詹天佑精神”。
文献计量学自20世纪建立以来有了很大发展。在图书馆管理、科研管理与评价。情报研究、科学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是以期刊为文献基础的自然科学。近年,虽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有了的发展,但却十分有限;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依然非常模糊。可是在另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出于学术评价的需要,对文献计基学方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随着定量方法在学术评价中的使用,各种质疑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其中尤以来自学术界的意见为甚。因此,改变当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单纯依赖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学术评价的现状,让这门学科返璞归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制
《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传为王羲之所书,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其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这些传本皆浅白易晓,读之亦琅琅上口,易于记忆。 本书将历代《草诀歌》汇编一册,更有现已佚失的明万历刻本的图像资料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山西万泉(今属万荣)北吴村人。民国时期学者。《历史统计学中国统计学史》为卫聚贤著《历史统计学史》《中国统计学史》之合集,为中国史学史上初创之作。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历史统计学》与《中国统计学史》为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据其序及前言,统计为中外古已有之的方法,为实用的方法,而统计学则以西方为先。进人民国,接触西方学术的学者,始自觉关注统计及统计学,使之运用于文史研究,如梁启超、胡朴安等均有倡导之功。《中国统计学史》,则是卫聚贤先生在历史研究及教授中,对历史统计的梳理性成果,作者是将其作为《历史统计学》的录一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将中国的统计分为四期,即创始期、衰落期、兴盛期、使用期,并据以逐期研究,使中国历史统计的脉络大致清晰。至末尾二章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草原情况的田野调查文集,主要通过案例调查反映草原地区农牧民在生态环境压力下的生计和应对。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草原六个嘎查村农牧民的访谈,考察了在干旱、市场经济、与草原有关的政策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草原生态环境、农牧民生产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困境。这部调查文集是作者对当今草原实际情况和草原政策实施效果的观察与思考,书中所有的分析和论述均以相关的调查数据、农牧民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为依据,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剖析,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十分中肯,其调查研究的成果对国家草原政策的探讨和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统计表达与描述是统计学的基础,无论多么复杂的科研设计,数据结构,统计缝隙和结构解释,都需要运用的方法表达或报告,读者才能了解其内容,如何表达,描述和报告,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问题,在医学论文中,如何陈述统计数处理的内容,如何言简意赅地报告统计分析结构,是常被人们忽视且严重影响论文质量的问题。本书运用统计学三型理论,透过各种具体的统计表达和描述方面问题的“表现型”,揭示其“原型”进而将“原型”正确地转变为“标准型”是统计表达于描述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得到圆满解决,本书不仅适用于学习和使用统计学学生的工作人员,也是和撰写各种报告和文书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