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昆汀 塔伦蒂诺导演电影生涯的全景回顾集。以270多张拍摄实景图和精彩剧照还原了昆汀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在设计上充满了 昆汀 塔伦蒂诺 式的视觉冲击力。从导演的处女作短片《我最好朋友的生日》(1987)开始,到《八恶人》(2015),作者肖恩对塔伦蒂诺的每一部电影进行探索,将采访笔记、人物访谈、辛辣影评无缝结合,为读者揭示了潜伏在荧幕后面的故事、创作思路、困难和障碍,深入天才导演本人的电影理念和工作轨迹。书中充满有趣的细节,比如导演是如何带着满满一箱的犯罪小说,关在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小公寓里写下《低俗小说》的第一稿 此外,本书的尾声还列出导演的 未完成的创意 ,这些创意读起来比已完成的作品还有趣。相信这会是一部让昆汀迷大呼过瘾的有趣读物!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互联网虽具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传播主体多元的群体聚集性传播。速聚速散的群集,形式酷似“快闪”,但绝不同于“快闪”背后的组织传播本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叠加且加速流动,赋予群聚传播生成条件,促使大众传播时代的离散社会,演变为互联网空间中常态化的社会聚集,即原本非常态的集合行为常态化了。多元主体聚散瞬间化、常态化的社会表达,既直逼话语权力和舆论角逐,又反映出虚、实社会结构的“共变共振”关系。群聚传播以表征符号映射社会结构冲突,用情绪发泄裹胁民意,激发真相难辨的网络狂欢,把个体事件、局部问题扩散演化为整体问题,转化为舆情海啸,不仅可以绑架个人、机构、企业、行业,甚至可以影响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乃至战争走向和国际格局。
出版是思想和知识公之于众的重要媒介,上海则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19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90%以上的近现代学术著作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事业引领了近现代中国新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的潮流。2022年10月29日、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了 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 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 出版与新知传播 出版与文化交流 出版与商业互动 辞书与教科书出版 出版与新文化 出版与科技知识 出版与政治活动 七个专题展开探讨。本书选编此次会议论文30余篇,研究涵盖书籍史、阅读史、印刷、翻译、版本和目录学等多元主题,体现了出版史研究的前沿动态。
经过26年的努力,《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杀青问世。这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它的出版,值得欢迎,值得重视,值得祝贺。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彻底突破了既往新闻史著作通常只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地的局限性,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部真正全面的中国新闻史,它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对后来者具有重大的启示价值,必将有力地促进新闻史研究的发展。 周振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以空间的横向维度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特性与彼此之间的差异。这种时空统一的研究视角,成就了一部与既有中国新闻史著作颇为不同的鸿
本书由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结题报告改编成书。近年来,展览作为文献收藏机构(如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和部分博物馆)信息利用和创新服务的一大亮点,以视觉化、生动性和体验感等特点吸引了广大受众,逐步成为其核心业务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这类机构很多展览仅是将文献直接作为展示对象或类似博物馆通史展,将文献嵌套其中,并未对文献所载信息进行深入解读后的视觉转化,忽视了受众的接受能力、文献的真正价值及媒介的功能发挥,导致展览与观众 对话 受阻,展览收效甚微,文献作为 物证 的利用效果不尽人意。究其根源是处于职能变革中的文献收藏机构仍未完成 文献中心 到 受众中心 的转向,特色资源难以发挥效益,而展览理论研究的失衡则是影响这种转向的制约瓶颈。综上,如何打破因各类机构之间的行政壁垒所带来
本书以新闻观念为题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本土新闻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系统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论视角,建构一套兼具理论感和现实感、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观念理论体系,以解答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理论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源之问、价值之问和实践之问。
新闻规律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新闻活动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面向与焦点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湖南出版的历史天空,不仅有光彩夺目的 五先生 ,更有如繁星般璀璨的 大编辑 。本书遴选胡真、杨坚、胡昭镕、黎维新、杨德豫、弘征等十九位具有突出贡献和代表性的湖南老编辑,他们有的从军旅行业转投出版,有的从作者身份转为编辑 他们是湖南出版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与推动者,为出版事业奉献终身。这些大编辑,是当代湖南出版大展拳脚的 活的灵魂 ,也是当代湖南出版汲取智慧的 真的源泉 。 本书集访谈记录、口述历史、传记写作于一体的,辅以珍贵历史照片,记录、保藏、传播湖南大编辑们的生命故事,实现大编辑精神与年轻一代编辑之间的有效对话,期望以当下立场理解过去作为,以今日担当对接往日使命,以后辈作为承袭前辈风范,最终为中国未来出版贡献湖南力量。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系统整理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整体现状,分析预测基于一流期刊建设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格局,剖析支撑科技期刊发展的人才队伍现状、构成、趋势以及人才发展政策与环境,研判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中国策略。
人际传播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无传播,不存 在。 由美国人际传播研究的奠基人与领军学者耐普、 米勒和戴利等人编辑的《人际传播研究手册》几十年 来一直风靡美国各大专院校。该手册每隔十年左右( 1985,1994,2002,2011)*新出版一次,奠定了人 际传播研究的核心话题和关键概念的基础,追踪、整 合了该学科*前沿的成果。本《手册》是*新版,全 面介绍了人际传播研究的关键理论和方法,深入检视 了人际传播一般过程(比如,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社 会认知、每个传播者进入相遇的特征),详细考察了 人际传播具体过程和功能(比如,情感、社会支持、 社交网络、社会影响力、冲突,以及以计算机为中介 的传播),并细致阐释了人际传播能力等相关问题, 是该领域迄今为止*系统、***的工具型图书。 马克·L·耐普、约翰·A·戴利主编的《人
本书收录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内容包括综论、编辑、印刷、音像复制、发行与经营、数字出版、出版物、著作权8部分,共3373条,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正式公布的编辑与出版学名词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以集纳众智、会通经典、观照前沿为宗旨,汇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智识成果,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含《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 新闻十论 ,总字数超过400万字。 新闻十论 不是一次性规划完成的作品,而是在研究、写作中逐步构想、形成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系列作品。从1999年《新闻事实论》的写作算起,到2019年《新闻规律论》画上句号为止, 新闻十论 的写作积二十年之功。 十论 中的每一论都是对某一新闻理论基础概念、基本观念的成体系的研究,接近可以独立成篇。而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初步形成了对新闻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可以说, 新闻十论 为整体的新闻理论体系构建做了初步的但重要的铺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