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现代心理学的五种主要理论,即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和认知论的视角,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大众传播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
作为一部学术史,本书既没有按照编年方式撰写,也不存在一条线性的发展线索,而是通过追溯包括哲学、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控制论以及认知科学等多学科在传播领域的 张力和对抗 ,把握学科发展的态势。
《传播学概论》共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注重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第三部分把大众传播这一20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为深刻的传播类型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的介绍,触及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和这一学科研究的经典成果。
互联网世界变化莫测。下面这些媒介一一 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Blog 、Foursquare、 Myspace、Digg、Second Life、 Podcasting等——*的、强大的互联网进化品种。 在“当代麦克卢汉”一一虽著名的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眼中,这些新新媒介不仅影响巨大,而且处于快速更迭的过程之中。在《新新媒介》出版三年后,莱文森作了巨幅修订,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些媒介的特性和影响。 阅读《新新媒介(第2版)》,您将得到的*收获是:在急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获得确定的、充满历史感的深刻认知。您也将领略到大师的风范:一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作家,一名技术高手,一位造诣深厚的学者。这些得益于资深翻译家何道宽先生的精确传达。 读书读经典,学习学权威。在互联网领域, 《新新媒介》(第二版)实至名归。
媒介技术变革、三网融合的提速与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促使新媒体业态的出现,也改变了新闻传播专业的就业生态,《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系列丛书》正是顺应这一形势需要推出的。 这套教材是联合全国几所大学的资深学者编写而成,内容囊括了融合新闻、数字媒体相关理论到视听媒体实践操练层面等系列内容。主编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教授,副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本书是我国本专门针对广播电视的新媒体教材。它从视听新媒体的形态与内涵、传播特征、媒介使用习惯变革、媒体运营、社会影响、新媒体传播理论等层面,全面介绍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户外电视等新媒介形态、状态与业态。本书适应了新媒介环境下本科教学与就业的现实需要。
有些东西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当它正常存在的时候我们才对它全无感觉,但是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感到它须臾不可失去的珍贵。大众媒介公信力便属于这样一种东西。 实际上,大众媒介公信力这一概念是近几年才逐渐在我国大陆的新闻传播学术界有了较多的提及,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就有个别的调查数据涉及这一问题,但总体上对于公信力的研究还停留在一种简单的提及和使用的层面上,缺少理论的探究、梳理和深入的专题性研究。 什么是大众媒介公信力呢?在英语中,与大众媒介公信力相对的词汇是eredibility。美国传播学者对于eredibility的理解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是属性说,即把大众媒介公信力视为是媒介本身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介的“信用”问题,研究的重心落在媒介造成社会信任的种种特质上。二是关系说,后来的学者们发现,前
传播学诞生不过百年,而成为当今显学,既受惠于多学科的滋养,也得益于学者们的不懈追求。本书涉及的28位学者均为传播学发展史上首屈一指地人物,所撷选的文本亦是传播思想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篇章。全书按文本的出版时间为序,契合传播思想史上的内在逻辑,便于展现传播学发展的历程。书中对每位人物均作了介绍,对其研究领域编制了分类索引,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近四分之三的内容属首次翻译成中文,有着很高的理论含量和收藏价值。对研究者来说,本书无疑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书,对媒体人员和初学者来说,更是极佳的入门教材。
《草根文化与现代传媒研究:以影视文化为例》内容简介: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大众化和群众性的明显特征,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的兴盛程度和先进水平。文化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壮大、繁荣或者消失,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早期中国新闻学的历史面相:从知识史的路径》将基于对近现代中国学者新闻学论著的文本细读和情境分析,梳理、整合和揭示在中国新闻学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中,作为立场的 中国 是如何在被他们认同的过程中,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被不断地建构和重构,进行历史地造就中国新闻学的整体面貌。
本书的书名——“知识与权力”,源自著名科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科学作为生产力,如今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分享的知识宝库。但是,最初它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同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世界史的角度考察科学传播的历程,是非常有趣的,本书正是这样一本立意新颖的著作。它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自然科学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的传播历程,特别着重介绍了科学是如何传播到法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以及传入后的巨大影响。明末以降,科学传入中国。至今,国人主要了解的仍是“传入后”的故事,“传入前”的故事则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