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PeterHessler)是美国人,《纽约客》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者。他在《纽约客》上开辟的专栏名字就叫“中国通信”,尽管他现在已经隐居在美国的某座偏僻大山里。导致他这次隐居的,是《读库0704》中《遍走长城》一文中提到的石彬伦(DavidSpindler),他们两人某次一起爬长城,他从一个台阶摔下去,膝盖骨骨折。因为其他意外,《读库0704》未能在预想时间内出版。而按照我的如意算盘,《遍走长城》是可以和《纽约客》上的英文原稿同时面世的。这篇文章备受《读库》读者称道。我将这些好评转达给何伟,以此为诱饵让他为《读库》持续供稿。《中国的速成城市》一文是他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次成为《读库0706》的头条。我特别建议那些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好好读一下何伟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采集事实、组织报道的。2007
《终生的准备与超越》为《中国当代家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丛书以宣传中国当代教育家的事迹为主,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撰写的《终身的准备与超越》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谈起,追忆学习、成长、从教、治校的历程,回首励精图治,重铸上中辉煌的岁月。“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则是启蒙孩提人生的‘钥匙’。”
“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是基于江西省博物馆儿童博物馆计划推出的 儿童展览,也是江西省首个以文物为主题的儿童展览。展览活动用博物馆资源和优势,对博物馆儿童教育路径、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拓展,用符合儿童认知能力与兴趣的形式,让儿童走进博物馆与历史文化交流对话,试图逐步建立一个主体多元、题材丰富、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展览教育体系,向广大儿童和社会公众呈现多彩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中华文明图腾符号通过儿童展览多彩演绎,让中华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自强无声浸润于心。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旨在以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实现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揭示考古学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成就与重要贡献。“考古圣地华章陕西”展以考古学科发展史与考古学理论方法、考古成果释读、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为三大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大篇章,聚焦考古是什么、考古怎么做、考古的价值与意义等核心问题。本书完整梳理了展览自策划初期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多角度地解析考古博物馆的展览体系构架,并对展览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深度诠释。本书共分五章,从展览内容、策展思路、形式设计、观展体验等方面对展览进行全面总结,呈现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的策展思路及方法。
“何以中国”文物特展由 指导,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 合29家文博机构举办,汇聚了130余件/组珍贵文物,以“源”“流”“汇”为叙事轴线,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 、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讲述中华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本书通过“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研展”五章,剖析“何以中国”特展如何实践“展览五要素”理论,将主题、逻辑、解构、节奏、表达融为一体,实现“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的展览目标,希望借此与读者、同侪交流,共同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罗马俱乐部(世界三大智囊集团:罗马俱乐部,兰德公司,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之一)(报告1972~19971.增长的极限1972作者Denncs?L.?Mea?dacs?and?al.2.人类处于转折点19763.重建国际秩序19764.超越浪费时代19785.人类的目标19776.能源:倒过来记数19787.学无止境19788.关于财富与福利的对话19809.通向未来的道路198010.微电子学会与社会198211.海洋的未来198612.赤足者的革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