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却喜欢与虚拟世界中的陌生人夸夸其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我们会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无话可说,但却在网络世界敞开心扉?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社交。网络社交是一种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诞生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本书对网络社交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按照个体-人际-社会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网络社交前沿研究做出全面总结,从幸福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友谊、社会适应和社会排斥六个方面,讨论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截然不同的人际心理互动模式,以及虚拟网络对个体心理产生的诸多影响。本书关注了一个新的研究场域:中国人的网络社交,与国际相关研究不同,该研究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是一部中国人的网络社会人际群像。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被渐次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近代,图书印刷方式的革命是个拐点。 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尝试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并*终试验成功的过程,也即支撑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发新知爆炸、推动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史。 通过全书十二章内容,对七个传教士建立经营的中文图书印刷机构和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建立发展的精细研究,作者勾勒一副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至发展成熟的完整而
当代社会文化发生 图像转向 ,视听内容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信息表达手段和传播方式,视听产业亦延续自二十世纪广播电视兴盛以来的繁荣轨迹,并在新兴媒介技术的助推下加速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立足学术视角系统梳理和回顾中国网络视听传播发展历史的著作,在对大量新闻报道、行业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进行总结与提炼的基础上,全景式呈现了我国网络视听业一路走来的历程。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整理了网络音频的滥觞与发轫、发展与成熟,网络视频经历的孕育期、萌芽期、成熟期和繁荣期的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下,深入剖析各阶段中行业、产业、技术等动向与特征。同时,本书还加入了对广播电视向网络视听转型的讨论,以及对视听传播的历史演进与发展逻辑的思考,展现出了相当的历史厚度和理
传教士中文报刊介绍了相当丰富的西学知识,举凡数、理、化、天、地、生、医、农、文、史、哲、经、法、政治学、教育学、军事学,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到工程技术,无所不涉。其中,相当多的知识为中国人此前所不知,或较中国已有之知识先进。笔者曾细细翻过《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格致新报》与《汇报》等多种传教士中文报刊,深感其内容极其丰富,无论是治新闻史、思想史、学术史,还是广义的文化史,都应高度重视这一资源。
本书以晚清上海报刊上的医药广告造假现象为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近代的两个著名假补药燕窝糖精和艾罗补脑汁展开,兼参考民国初期的医药广告资料,注重讨论报刊医药广告的制作过程、叙述结构和修辞特色,医药广告的读者及消费者反应,名人代言的医药广告情况,医药广告中的借名造假现象等,并在近代中国的身体文化与消费文化打造的视角下检讨医药广告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如其对 东亚病夫 形象与记忆塑造的影响,藉此来讨论医药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导致的社会影响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希望与既有的医药广告研究进行区隔,同时也希望借助更为丰富多元的资料收集与较为细致的解读,能够补充和纠正之前的相关研究,填补相关研究中的空白。 自序 导论:晚清的广告论述 第一章 制造虚假广告 第二章 当糖精变为燕窝 孙镜湖
商品参数 国内航行海船缺陷处理操作指南(第二版) 定价 85.00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2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304 字数 583 ISBN编码 9787114152924
本书首版于1955年,报告了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凯特市所做的先驱性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验证了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无意中的发现,即源自大众媒介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经由了 意见领袖 的中转 他们在其所处的人际网络中为其他人筛选、解释并扩散自己的所见所闻。本项经典性的研究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公共事务、时尚、电影观看、消费行为),为大众媒介与人际影响间互动关系的后继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
本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探讨了口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对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策划、口述史访谈如何准备、重点如何把握、文稿如何整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口述史访谈后期成果的评价问题,在国内尚属首次进行详尽探讨。实践部分,基于作者五年来的口述历史工作实践,选择 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 我们的文字 学者口述史 等专题进行重点介绍,包括作者所做口述史访谈准备、采访提纲、文稿整理、采访笔记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本书基于生态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从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把多学科理论相融合,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本书共八章,主要是将生态学思想引入到新媒体发展框架内,将生态学思想与新媒体有机融合,进而提出新媒体生态的理念,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传播变化与挑战、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生态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联动、新媒体传播载体中的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新媒体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视角。
........
本书是对北美媒介环境学第三代领军人保罗 莱文森媒介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成果。以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谱系为研究对象,详尽追溯了媒介进化理论的理论渊源,即进化理论、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和莱文森的媒介实践,特别是研究了莱文森对麦克卢汉思想的天才解读;在此基础上,全面考量和评析了人性化趋势理论、媒介进化三阶段理论、补救性媒介理论和 地球村 新说、新新之媒介说、媒介之媒介说等媒介进化论的次生理论;同时从其自身以及它与媒介情景理论的比较中对媒介进化论进行了总体反思,整体把握了媒介进化论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突显媒介进化论的价值和意义。
从弗朗西斯 培根到巴拉克 奥巴马,历代思想家和政治领袖都曾经抨击人文主义者是不爱劳动的书呆子。而在这本赞美书籍制作的书中,享有盛誉的历史学家安东尼 格拉夫敦介绍了书籍制作过程中的诸多凌乱而复杂的细节,并邀请我们将近代早期欧洲的学者视为勤奋的劳动者。他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造就书籍黄金时代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编纂笔记、誊抄并修正文本与校样、筹备复本 他让我们看到,学者们的勤勉如何塑造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书本、专著和伪书。 《染墨的指尖》追溯17、18世纪的人文主义文本研究方法的转变,探究神学争论对16世纪学者所产生的、既是支持也是制约的影响。格拉夫敦在人文主义传统与智识创新、文本学习和工艺知识之间、在手稿与印刷品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 重要的是,格拉夫敦明确了一点:书籍制造的基本细节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
数智驱动未来 创造美的生活——美的智能质量管理模式 如果您想知道本书的目录或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