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无处不在的翻译》这本书探索了翻译的内涵,认为翻译既是一种解释学的、伦理的、语言学的和人际的实践,更是一种关键的认识论概念。翻译为各个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质疑和挑战了许多传统的边界,并提供了一个超学科的认识论范式。通过采取创新的研究方法,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是无处不在的。本书跨越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学,对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阐释,对国内界定翻译的讨论大有裨益。 作者在章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前提,即翻译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大到无处不在。第二章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翻译即理解、解释和诠释。第三章强调翻译是一种过程。第四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将翻译重写为意义、概念化、解释和隐喻。第五章从人类学角度说明翻译是与他者及自我的相遇。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基于发展的观点对国内外翻译研究界和相关学科对翻译活动的多方面探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整体思考、系统梳理和学术阐发,是作者对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分析与探索。 全书分翻译本质论、翻译过程论、翻译意义论、翻译因素论、翻译矛盾论、翻译主体论、翻译价值与批评论等七章,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广度。书中探讨每个问题时,都把古今中外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加以引述和点评,后亮出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深度。 本书梳理出了翻译研究的明晰的理论脉络,提供了丰富、可信和前沿的学术资料线索,为国内翻译研究界同行提供了一种学术参考,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理论教程。
《中外翻译简史》从实际的翻译理论教学出发,通过学习和总结我国翻译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那些想初步了解中外翻译历史的学生和翻译爱好者而编。 为了不使读者的兴趣消失在冗长的读史中,《中外翻译简史》力求简明扼要地介绍和总结每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翻译事件和重要翻译人物的功绩,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事件和人物有比较清晰的印象。 通过对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翻译史和国外(尤其是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史有个大致的了解,对翻译在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中所作出的贡献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中国翻译和其他国家的翻译进行初步的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打下基础。
《译境》囊括王佐良先生专论翻译的中英文章近二十篇,并附三篇访谈。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他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所翻译的《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被誉为范本,*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培根《谈读书》的译文,被学界誉为 好似一座令后来者难以翻越的高高的山峰 。《译境》囊括王公多年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结晶,文笔优美,见解独到,足见大家风范。本书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其简劲高旷的文化散文风格,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具有吸引力和阅读价值。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是浙江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丛书》成果之一。该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就范围而言,《翻译史另写》中的 翻译史 主要指中国翻译史,而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翻译史;就内容而言, 翻译史 既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历史,也包括翻译思想(史)和翻译家。 在《翻译史另写》中时可见到不一样的观点: 爱国 并非朱生豪坚持译莎的首要甚或主要动力;中国传统译论可以用 旨 一言以蔽之; 新译 并非生来就是专名,也并不独指玄奘的译籍;傅雷 神似 译论中的 神 当可解为 精 、 气 、 神 ;钱钟书的 化境 不仅是文学翻译的 理想 ,也可兼作 标准 。这或许便是 另写 之本意。与此同时, 另写 还多少有点 另类 的意思,这从相关篇名中即可感知而出;《饶舌 舌人 》、《 唐僧 是谁》、《万译不离其 旨 》、《误引作者、误告作者》、《他们仨:翻译连着你我他》、《 如影随形 并 左右人间 》
《译道:名家翻译之道》为名家名译的精选集,汇集了诸多翻译大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杨必译的《名利场》、徐迟译的《瓦尔登湖》、黄源深译的《老人与海》、王科一译的《傲慢与偏见》等名篇。《译道:名家翻译之道》通过经典译文赏析,来阐述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被动语态译法、抽象名词译法、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分译法、合译法等等。
曾利沙所著的《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从跨学科视角探讨翻译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既有从哲学、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等原理出发对翻译理论进行的思辨,亦有以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分析工具对翻译实践问题进行的深入剖析。《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力求丰富和发展现有的翻译理论,深化翻译实践研究。本书对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博士生、中青年翻译教师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亦适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翻译爱好者阅读。
本书从文本源流、著译动因、关键词语与观念、政治社会影响等方面,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严译《社会通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析,认为:一、严复选译此书,是与晚清社会政治文化互动的结果,目的是借助翻译来探讨近代国家的建国历程;二、翻译过程中,严复对原作的社会类型及相应的时空系统进行了改造,并把不在原作视野中的中国纳入其中;三、严译中的“国家”、“民族”等观念,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成分;四、严译出版后,对晚清民初的立宪、革命及新文化运动诸潮流均有重要影响。
中国的翻译史源远流长。概括地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个阶段,是从汉代到元代的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僧人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这些典籍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鼎盛时期是唐朝。第二个阶段,是明末清初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这个时期的翻译高潮是由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而引起的。第三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对于西方科技、思想乃至文艺的全面翻译介绍。这一阶段大约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王晓丹编著的《翻译史话》所介绍的翻译史主要侧重于第三个阶段,其中不仅涉及西方近代科技书刊的翻译、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书刊的翻译情况,而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通过《翻译史话》,读者可以对近代中国的翻译史有一个大致而清晰的了解。
导语 作为中国内地翻译及学者研究影视翻译的专著,杜志峰、李瑶、陈刚创作的《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新世纪翻译学R D系列著作)》从影视翻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欧美国家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阐释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和基本原则,从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影视作品的类别和语言特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新世纪翻译学R&D系列著作”是为适应全球化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专业化或职业化的巨大需求而策划的一套丛书。《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新世纪翻译学R D系列著作)》(作者杜志峰、李瑶、陈刚)是丛书中针对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力作。作为中国内地翻译及学者研究影视翻译的专著,《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新世纪翻译学R D系列著作)》从影视翻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欧美国家影视翻译理
本书在原《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融入了*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增补了一些内容。全书共分八章,从翻译总体论、翻译的本体研究、翻译的载体研究、翻译的客体研究、翻译的环境研究、翻译的主体研究、翻译的控制研究和翻译的效果研究等方面对翻译学进行了论述。
《符号学视角下的跨界翻译研究》从符号学视角系统审视翻译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从符号表意视角探寻翻译意义再生的特点与规律,从文化符号学标出性视角考察翻译伦理和译者伦理问题,从跨学科视角对核心翻译问题进行再解读,对符号学和多模态视角的新翻译研究成果进行评介,对跨界翻译研究进行回顾与前瞻等。 《符号学视角下的跨界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者、符号学研究者以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理论、方法与实践》分四篇,共十五章。篇为绪论,其余三篇分别论述理论基础、方法策略与研究,以及教学应用。 篇介绍研究背景,明确语料库口译研究的学理关系(共三章)。先强调语料库对语言学、语言教学、翻译教学与研究等领域的重大影响,随后突出语料库研究路向在翻译研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后明确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模式与设计对口译研究的启示。 第二篇阐述语料库口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共两章)。首先明确语料库口译研究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与性质,随后强调语料库口译研究的意义,介绍口译语料库建设的总体设计与规划。 第三篇介绍国内外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相关研究(共七章)。既有口译语料库建设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加工原则,也有国内外口译语料库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介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