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供调查方言音系之用,一共选择了比较常用的字三千七百多个,依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排列。用来调查方言,可以得出方言音系在古今演变上的要点。书前有用法、说明及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书后附音标及其它语音符号表。初步研究汉语音韵的人也可以通过本书的音韵系统得到对于广韵和等韵的基本知识。 第二版据1955年7月版增订重排,增加了一些字,也酌量删去若干不常用的字。 新一版据科学出版社第二版第四次印刷纸型重印,改正 摹、综腙 三字的位置,重排书后所附的音标及其他符号。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 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 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卢文弨《重校方言》是继戴震《方言疏证》之后清人的第二个校本。 论学识卢不如戴,论详审戴不如卢 ,卢氏在搜集版本资料的完备性和运用理校考证勘误方面成就较高。《重校方言》和《补遗》有乾隆四十九年抱经堂丛书本、同治十二年古经解汇函本以及该本的光绪十四年蜚英馆石印本、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等,此书从未整理。此次以抱经堂丛书本为底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 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 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戴震是清代位对郭璞注《方言》进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考辨《方言》的作者,校订传本《方言》中大量讹脱衍倒、误连误分、内容窜乱等问题,同时对《方言》原文逐条进行疏通证明,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者使用和研究《方言》的重要基础。 本书稿整理者深耕《方言》及其注家数十年,在深入调查《方言疏证》存世版本的基
东北话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东北话具有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表意准确的特点。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二人转、小品等的广泛传播,东北话也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高永龙编著的《东北话词典(精)》作者历时7年,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民间采风,收集采撷了一万余词条,包括曾经流行使用过,现在较少使用的词语、一直流行至今的词语和少量近年流行的新词语。与市场上同类词典相比,收词量大,所收例句大部分都是从读者较为熟悉的文艺作品中选取,针对性比较强,对于非东北方言区的读者理解东北话有极大的帮助。
本书收集了一百来种不同汉语方言的用字资料,这些方言涵盖了全国各大方言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 汉语方言用字资料库 。根据这些资料库资料,分别编制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土话等10类方言的分区 方言字表 ,后总合成 全国汉语方言用字总表 ,总字数近3500字,分为式用字、宽式用字和其他用字三种。每字附有在有关汉语方言里的实际用例。本书可以作为方言学、文字学、方言文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参考。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 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 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陈与郊《方言类聚》是明代一种《方言》校注本,将《方言》原文条目依《尔雅》篇目重新编为《释诂》《释言》等十六门,使以类相聚。郭璞原注则总附每节后,低一格以别之。间有双行夹注,为与郊所考订。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其按语,同时断句标点。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
本书针对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类型学和相互关系,以及方言文化等诸方面的比较,从方言语音的区域特征,异读特点谈到方音演变的类型、动因以及演变规律;从音义相生谈到方言词汇差异的产生,进而提出方言特征词划分方言区的标准;从对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客家方言进行相关比较,提出方言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而进行语言学理论上的解释,为解决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本书为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记录手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编是工作规范,对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图册编写规范、音像加工规范、资料提交规范。第二编是调查表,详列了方言文化田野调查中需要记录、描写的九个方面:概况、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收录近万条方言文化条目,是实现方言文化调查规范化、精准化、全面化的重要工具。
研究中国语音详细又多的,大概要首推瑞典的中国音韵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他的成绩都发表在1915-1926陆续出来的Etudes sur la phonologie chinoise。不过一个全国的方言调查不是个把人一年工夫或一个人年把工夫可以做得完的。高本漠的所得的材料可以够使他考定隋、唐时代的古音的大概,但是假如要做中国的方言志,那还得要许多人许多年有系统的调查跟研究才做得好呐。这种事业的重要,无论是本身的重要,或是在国学上地位的重要,或是应用于教育上的重要,也已经有过好些人谈过的了,可是空谈了许多时候怎末也没有结果呐?这大半是因为有几种必需的条件还不能实现。一,要有组织跟经费能一致的办这种事情,这是无消说的。第二,要有有相当训练的工作者。但这是一种很专门的训练,不是几个月速成科可以练出来的。假如随便到各处走走听听记记
本书是*部江淮官话音韵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著作。作者从跨方言比较的视角,结合历史文献材料,以中古音类为纲,比较江淮官话内部以及与周边方言的语音类型、音变模式上的对应关系,离析语音层次,讨论分析了江淮官话语音发展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淮官话的音韵性质、语音层次、形成与发展等相关问题。本书着重以语音特征地图的形式对语音类型进行描写,以历史层次的解析为研究重点进行音变过程的梳理与解释,提出了 江淮官话主体结构的源头是近代前期的中原方言,南宋至明,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同化 近代南系官话的后裔即今江淮官话,是公元14 19世纪前叶汉语的权威方言口语系统 江淮官话的语音层次有4个底层、1个主体层、2个外来层次 等创新性观点。本项著作对江淮官话乃至整个官话的音韵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由七个章节和两个附论构成,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广西南宁的粤语语法上,包括《作为语言区域的广西南宁》、《语言接触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方式助词在广西汉语方言和壮侗语中的扩散》等章节,对广西南宁这一 语言区域 使用的粤语的语法做了全方位的归纳与揭示。
“操哥”“操妹”“耍朋友”“铲铲”“瓜眉瓜眼”“踏屑”“甩空手”……这些词语你是否觉得熟悉而亲切呢?《山城棒棒军》《傻儿师长》《让子弹飞(川话版)》等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的四川方言无不为国人津津乐道。四川方言是一种财富,乍听,直白粗犷;细品,面红耳赤。信手翻开一夜之间突然引爆网络的《四川方言词典》,每一个词条或例句无不透露出四川方言的鲜活与魅力,四川方言的诙谐幽默、感性直白、骂中含情、俗中见雅等特点在本书中得到淋漓精致的呈现。本版次的图书仅对1987年初版书中个别明显的表述或文字错误进行了订正,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本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全的一部四川方言词汇大全,收录的7000多个词条主要采自文学作品及四川口语。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四川人学习和了解方言词汇,更可以帮助外地人,甚至外
本书是一本应急性质的书,为在广东旅游的外省市人和外国人而编写,供他们在生活、商务、社交场合中用广州话与他人沟通。哪怕他们对广州话一无所知,也可以依据本书的普通话注音或汉语拼音注音,在紧急场合讲出需表达的广州话,以解燃眉之急。
本书为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记录手册,详列了方言文化田野调查中需要记录、描写了九个方面近万条方言文化条目,是实现方言文化调查规范化、精准化、全面化的重要工具。
清代藏学汉文文献中保存了几个小型的汉藏对照词汇集,分别是《西藏见闻录》中的《方语》,《卫藏图识》中的《蛮语》以及《康輶纪行》中的《蕃尔雅》等,这 些词汇集在词语分类及释义上各有特点.这些材料是藏汉文化密切接触时期的产物,能够为清代藏语方言以及语言互借现象的研究提供帮助
由游汝杰*的《方言接触论稿(精)/复旦中文学 术丛刊》是 复旦中文学术丛刊 中的一本。本书集 结了游汝杰教授关于语言接触论的有关学术专论,主 要包括语言接触的理论探讨和宏观考察;中国少数民 族语言接触问题;汉语方言接触问题;汉语和外语的 语言接触及其文化交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本书为了 解各种语言的接触、变异提供了生动范例,不仅是汉 语方言学的重要成果,而且对汉语史、社会语言学等 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