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的提取与统计分析;通过EGG波形比对以确定语段中各音节所用到的发声类型;通过合成与感知实验以确定发声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作者还为此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该研究方法也可用于方言、民族语的声调发声研究。期望本书的研究成果也能对AI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本书描写了亚洲“四小龙”起飞的奥秘以及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等。
《世界名著插图本:伊索寓言(英汉对照)》是一部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寓言集,相传它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创作的。《世界名著插图本:伊索寓言(英汉对照)》实际上是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里面还夹杂有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了他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其中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详细论述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
本词典修订历经近十载,对初版做了全面校订和增补,条目扩充至近9,000条 所收条目涵盖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名句等,涉及生产劳动、治学修身、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方方面面 汉语条目与书证主要采自汉语典籍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着力展现中华文化和汉语魅力 英语释义与书证译文或选自海内外名家译本,或在考辨溯源的基础上自译、改译,翻译准确、地道 直译与意译并用,同时辅以必要的用法说明,帮助读者正确理解熟语语义,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对疑难字词提供注释,阐释语词源流、意义、用法,提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可供翻译工作者、语言研究者以及对外汉语学习者参考使用
本卷收入作者有关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库藏类型学有关的论文共31篇,包括语言类型学的理论问题,语言类型学调查研究框架以及与语言类型学中各种具体的问题,如人称代词的跨语言研究、关系从句的类型学研究等。本卷还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有关库藏类型学的理论成果,包括库藏类型学构想、汉语中的若干显赫范畴的分析,以及语言库藏类型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的比较等问题。
本书是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形成、汉字的性质及形成和发展、汉字形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的汉字)、汉字类型的划分(六书说、三书说)、表意字、形声字、假借、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关系、汉字的整理和简化。该书第一版为手写影印,出版于1988年,2013年由作者做了修订,并重新排版印制。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第一届思勉原创奖,为大学中文系及高等教育的常备教材。
本书旨在全景式讨论世界上所有现存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字系统。作者从历史和发展、内部结构、言文关系以及社会语言因素等四个主要方面考察了诸种文字系统,如玛雅文字、甲骨文、印度河谷印章文字等古文字,越南文字、切罗基文字、布利斯文字等现行文字,为读者展现了关于这些文字系统近期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外国大学的专业教科书,本书论证充分,资料翔实,每一章节后还配有专业术语词汇表、练习题和拓展阅读指南,对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学习者均是的参考。?
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