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手册》对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做了全面解读,其中特别体现了对2011年新国标中新修订内容的介绍。该书既有对标点常规用法的条分缕析,又注重对特殊用法的说明。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用法加以比较,注重对错误用例的剖析。书中的语例多选自近年的书刊,也采用了一些早期白话文的语例,同时注意采用小说、戏剧、诗歌、政论、广告、新闻报道等不同文体中的标点用例,目的在于体现标点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用法以及使用的全面性。 此外,该书还对标点符号的发展演变、功能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和阐释。
目前社会上误用、滥用成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从2008年开始,陆续写了一批辨析成语误用的小文章,发表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刊物和新闻刊物上,反响较好。每篇文章讲一条成语,千字左右。先说这条成语怎么讲,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举出媒体中误用的例子,分析错在哪里,原因何在,必要时也指出应该怎样修改。本书即是这些文章的汇编。
畅销书大手笔系列作者谢亦森新力作,细讲炼成大手笔的精要,浓缩了大手笔系列丛书的要点,又站在新的时代有所推陈出新。全书既总结了理论篇、实践篇、语言篇、修炼篇等的核心要点,又结合当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案例,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的公文内容、新的公文风格,一书在手,带你炼成大手笔。
一部小说从首句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它们愿意被怎样阅读,在暗示我们可以寻觅到什么。我们也是从这里开始,决定是否读下去、怎样去读。 在这本集好看又实用的小说阅读指南中,托马斯 福斯特教授向我们娓娓道来读懂小说的22个诀窍。他带领我们领略200余部出色小说的魅力,有久经考验的大师作品,也有脍炙人口的当代作品。有了这本书,每个人都能读懂小说的题眼和密码,领会阅读小说的乐趣。
《匡谬正俗》是《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训诂之属所收的唐代著作独篇,是颜师古《汉书注》外的又一代表作,全书八卷,182条,前四卷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证极为精密。古人考辨小学之书,大多失传,除颜师古祖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音辞》《书证》两篇外,时间之早当属本书,唐人已绝重之,后世更是训诂家之书。 严旭博士对传世《匡谬正俗》9种主要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罗列异同,判别是非优劣,对相关之序跋亦并蒐罗,附录于后。 《匡谬正俗疏证》对全书182条逐条作了校勘注释,疏通考证,阐明颜氏之学,也考辨了语言文字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疏证者综合百年来六朝三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字音、字义、俗语的研究成果,对颜师古所谓之谬之俗的缘由,作了爬梳;并运用内
本书将把萨义德的重要著作分为一系列 关键思想 ,这些驱动萨义德的问题会在他的作品的多个方面反复出现,类似地,也会在本书的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 开头的两章是关于在世性的章节:首先是关于文本的;其次是关于批评家的。也许,爱德华 萨义德的文化分析的*重要的方面在于,尽管后结构主义主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但他还是坚持对文本物质地处于世界的方式持一种坚定的、不时髦的看法。 第3章将讨论 东方学 ,这是萨义德很可能*为世人所知的那个概念和那本书。东方学展示了权力是如何在知识中运作的:西方 认识 东方的过程,一直是它对东方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4章将讨论《文化与帝国主义》,这部作品是帝国主义文本的在世性这个观念的延续。关于西方的文化生产,至关重要的是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现实的微妙方式。该书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合订本(精装)。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第25年第25本合订本。《咬文嚼字》是谈论语言文字和知识类刊物,从当代语文生活出发,寻根探源,说古道今,匡谬正误,论语衡文,知识量大,针对性强,趣味性足。每年年底杂志评选公布的 十大流行语 和 十大语文差错 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每年12期结集成的年度合订本是杂志生命力的延续。这些文章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每年度的合订本,对已出版的月刊杂志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工作。面世20多年来,《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6年度的杂志合订本(精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苏珊 佩特丽莉伦理符号学研究译著。本书围绕三大主要的主题展开,即作为伦理符号学的符号学,作为倾听艺术的语言哲学,以及作为符号科学或符号学组成部分的语言学论辩,力图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待符号学和语言学,阐述符号科学自语言学到生物符号学的*发展情况。该书内容属创新之作,融语言哲学、结构符号学、行为符号学、翻译研究、文论、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于一体,适合语言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文论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珍本玉篇音義集成》以清揚州詩局本《大廣益會玉篇》爲底本,元圓沙書院延祐本、原本《玉篇》殘卷、敦煌《玉篇》殘卷,乃至散見於各種域内外古文獻的《玉篇》佚文,都是《玉篇》系列文獻中極爲珍貴的材料。本書將它們集成於一編之中,每一字頭下先出底本,之後臚列諸本和佚文;再校以日本内閣文庫藏宋十一行本、元圓沙書院泰定本、至正丙申本、至正丙午本、建安鄭氏本、建安蔡氏本、詹氏進德書堂本、《篆隸萬象名義》等多種《玉篇》系文獻,寫成校勘記附於字條之後,以合 總會衆篇,校讎群籍 。得此一編在手,則《玉篇》自問世至元代嬗變之脈絡清晰了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的语言学考察研究(编号:19YJC740002) 本书聚焦语言接触,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并辅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采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方法,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汉语与周边语言的相互借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从民族学角度解析语言所折射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总之,在民族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考察语言接触,又从语言接触反观历史,宏大叙事与细节考证相结合,相得益彰。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是古文字考释研究集成类型的工具书。它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是古文字考释研究资料的一种新体裁。全书以表栏形式概要地汇集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将通常是长篇累牍、繁复艰涩的复杂考释,简要地归纳在十数字或数十字的简短篇幅内,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相关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内容要点。为方便读者查考原始考释论著,编者在每条考释提要后皆标明资料出处:作者及书名、论文篇名(或器名、卷次);论文还标明刊物所刊或网站登载日期等。
当今,博物馆逐渐成为了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是治疗和思考的场所。本书重点关注博物馆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偏好,进而从认知与传播、阐释与理解、反馈与评估三方面切入,探索让观众真正加入到传播过程当中,成为博物馆合作者、积极发言行动者的新思维模式。本书作者均为博物馆资深人士,如扎哈娃?朵玲(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学会高级研究员)、日米尔?科努普(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大学教授)、苏珊?麦克劳德(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主任)、科姆?莱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系教授)等。
本书以逻辑与文化、逻辑东渐与中国文化、语言与思维、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是与 to be 、不的含义、中国语言与非形式逻辑、汉语中反向表达的辩证逻辑阐述、中国逻辑理论与思想、论逻辑的个性、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等方面,从而提出逻辑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力求能够对中国古代的逻辑论和思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中国文字形体变迁考释》是我国文字学研究中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及文献史料价值的著作。本书稿完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系作者丁易、(原名叶鼎彝)历尽艰辛,耗时七载,玉汝于成之作。 丁易著的《中国文字形体变迁考释/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始于作者问学北平师范大学时,师从钱玄同、黎锦熙先生习文字文法之学,抱志 纂集甲骨金文陶钵篆隶汇为一编,穷其形体变迁,究其义训溯源 ,当其发轫撰集,写定可待之日寸,抗日战争爆发。作者遂投身抗战,书稿在动荡迁徙中部分散佚。幸得朱光潜先生邀其至四川乐山武汉大学,得以 尽观武大所藏甲骨卜辞、铜器铭文诸书 ,重将佚稿参证考订、摹写移录。后又应黎锦熙先生之聘,至西迁兰州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历时十月,全书始成。黎锦熙先生阅后甚为称赏,当即为之题签。因条件所限无法排印,作者
该书内容包括韩国历代汉文字典凡16种。如:《训蒙字会》《字类注释》《全韵玉篇》《第五遊》《新字典》《字林补注》等,。历代词典凡10种。如:《财物谱》《广财物谱》《方言类释》《古今译林》《译语类解》等。历代汉文韵书凡8种。如:《华东正音》《东国正韵》《四声通解》等。历代汉文字谱凡9种。以上材料在中国具有首示性系统性。将其进行全面的梳理介绍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辞书在东亚文化圈传播的历史,更可以借鉴跨文化和跨语言背景下,汉字形音义的发展脉络。尤其是韩国汉文辞书编撰的高峰期在中国的明清两代,韩国汉文辞书中所包材的材料对于近代汉语的研究可谓他山之石。
本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读者写的。为了把比较枯燥的古汉语常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作者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谈古汉语常识,通过一问一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本书汇集了名师几十年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心得,是一本初学古汉语难得的入门书。
本书是美国著名科学家戴森的书评集,也是《反叛的科学家》姊妹篇。作者在本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了二十世纪的科学巨人如费曼、奥本海默、狄拉克、温伯格的事迹,以及丘吉尔为英国寻求核武器,冯·布劳恩研制火箭以探索外层空间等轶事。作者还探讨了其他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科技的未来等等。作者思想深湛,文笔生动有趣,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