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北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大,南部方言土语纷繁,其语音几乎隔村而异。《羌语研究》分绪论、语音、语法、词汇、方言和文字几部分,对羌语曲谷话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胡乔木(1912—1992)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长期担任文化思想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职务,在中共党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领域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卓越的贡献。这部文丛收录了胡乔木几十年来对上述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讲话、谈话、书信共264篇,其中有一半没有公开发表过,相当全面地记录和展示了胡乔木在这些领域的指导作用和学术成就,说明他不愧为中共党史研究和编纂工作的开拓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中国文字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推进者。这部文丛是胡乔木毕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对中共党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学术研究也有长远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书是谈语言文字
畅销书大手笔系列作者谢亦森新力作,细讲炼成大手笔的精要,浓缩了大手笔系列丛书的要点,又站在新的时代有所推陈出新。全书既总结了理论篇、实践篇、语言篇、修炼篇等的核心要点,又结合当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案例,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的公文内容、新的公文风格,一书在手,带你炼成大手笔。
本书集中呈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依存句法标注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研究”(17AYY021)的成果。书中的9项研究以依存句法为理论依据,以自建的学习者依存句法树库为数据支撑,用计量语言学的范式与方法,刻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词汇、句法全景式二语发展路径。将依存句法理论和计量语言学方法用于二语句法习得领域,不仅强化了依存句法理论的应用价值,也拓展了计量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在丰富了数智时代广为使用的这一句法理论的同时,又使得二语句法习得的研究更加科学化、精确化、多样化,为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精准量化的科学依据;开辟了数智时代二语习得研究的一条新路。
《学说藏语2000句》选用两千句藏文非常实用,每句都有汉译文,注音,可使广大藏语爱好者迅速学会基本的藏语,并可与藏区的农牧民交流,可谓一本藏语的扫盲读本。
中国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中国的饮食以味道为中心,与味道有关的汉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表达。本书以文字为核心,选取味、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香、臭、腥、膻16个与味道有关的汉字,每个汉字作为一章,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全面阐述其字形演变,字的含义及其演变,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民俗文化等。在内容编排上,味字为总论,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等为口味,香、臭、腥、膻等为气味。通过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各种味道的内涵与外延,讲清楚各种味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从而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它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我们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学会如何写得更好。在坚持事实方面,我们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我们同样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我们认为,小说的各种技巧从来都不是虚构作品的专利;除了企图以虚构冒充事实之外,对于非虚构作家而言,没有哪种讲故事的技巧是禁区。我们还认为,无论是故事、论证还是沉思,图书、随笔还是写给家人的信件,每一样都要做到新颖而准确,能够表达出一种独特的人的存在。
本书是专门写给手法治疗师的技术指导用书,全书分为理论基础和手法技术两大部分。理论基础部分包括关节手法技术概述、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治疗中的体位摆放等内容。手法技术部详细介绍了脊椎及全身主要关节部位的手法治疗理论与实践技术,每一小节按照一个或一组关节部位的功能解剖、常见病损的流行病学、病史和检查以及手法技术几个部分展开,手法部分配有大量清晰的分步图解,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易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本优质的参考用书。
传统「说文学」之所以举步维艰,很难有所突破,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宗许思想太重,始终难逃许说的束缚;二是未能有效地利用古文字材料,特别是在清代金文材料已经相当丰富的情况下,仍未能意识到金文对古文字研究的意义。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局限,传统「说文学」家之六书研究日臻繁复,文字说解却很多都迂曲难通,字源学也被局限于对《说文》部首的研究。二十世纪初,在孙论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带动下,掀起了甲骨文、金文研究的热潮,真正意义上的古文字学纔逐渐形成。孙论让的偏旁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提出,为新文字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林义光的《文源》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对这本教程的选材,我们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分类题目。国外的读本一般都是按照语言哲学,主要是哲学语义学的传统来选题,重点放在对语言意义的探讨上。选题分类一般围绕着逻辑与实证、意义与涵义、内涵与外延、真值、指称、存在、意向、语言的结构、类型、要素和功能等话题来展开。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除了了解这些传统的题目之外,还要根据当代语言哲学发展的趋势,结合我们的需要,更宏观地研究语言与人的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语言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行为。另外,作为语言教师,我们还要关心语言哲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因此,我们没有按照微观语言哲学的传统,而是采用了宏观语言哲学的视角,定了八个题目: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实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心灵、语言与进化、语言与人类行为和
《翻译问题探讨》收录彼得·纽马克教授发表的多篇论文,书中阐释和讨论了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翻译标准和操作程序等问题。
《汉语听力系列教材》(第二版)是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编写的一套系列听力技能训练类教材,分初、中、高三级,以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掌握500—5000汉语词汇的学习者均可选择适合的级别使用。 《不错汉语听力(附光盘上共2册第2版汉语听力系列教材)》(作者许培新)是该系列教材的不错课本,共24课,适用于已在华学过两年汉语,掌握5000以上汉语词汇,或学完本系列教材中级部分的外国学生和进修生。
《 研究》分析马叙伦《蜕文解字六书疏证》的基本风格和重要思想,探讨马叙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剖析硒限所在,同时对其治学方法加以归纳,凸显他的学术精神,挖掘他能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可以为《说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份翔实的可靠资料。
《网络变异语言现象的认知研究》以新兴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以广义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研究手段,系统考察探究了网络虚拟交际平台上有别于现实语境的种种变异语言现象,包括网络新创各种交际符号、传统既定构式的变异用法、表达风格变异,以及动态言语交际变异等。
胡壮麟编著的这本《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谈的是语篇研究,而且主要谈其一个方面: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语言既然分为不同层次,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自当在不同层次有所反映。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偏重于语言内部,尤其是词汇句法层的体现过程。本书除保留这些基本观点外,试图把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主位―述位理论、信息理论、语境理论,以及语用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进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语篇衔接连贯的种种手段和原因。
《中国现代语法》由王力所著,全书共六章,通过摘引归纳《红楼梦》及《儿女英雄传》书中的语句,分别探讨了分造句法、语法成分、替代法和称数法、特殊形式、欧化的语法等重要理论问题,是读者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的读本。《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叫作《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据闻一多先生建议分为两部,专讲理论的一部名为《中国语法理论》,专讲规律的一部名为《中国现代语法》,本书即据此而来。
本书为裘锡圭、刘钊、陈剑等古文字、出土文献领域的学者围绕“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所作的理论阐述与研究实践。共收录20篇文章,部分文章有作者根据新材料和新研究成果所加“编按”。“古典学重建”在大量简帛古书出土后,既成为可能,也实属必需。本书所收文章可谓“古典学重建”的典范之作,既有严密精准的理论界定,又提供了古典学重建的研究范式。精义纷呈,引人入胜。目下,关于“古典学”的讨论和研究颇多,此书可供相关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浓浓沪语海上情(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精编)》专版创刊于二0一0年三月七日,以“传承本土文化,珍爱上海方言”为宗旨,为全国用书面语言表达上海方言的报纸版面。它不仅是为想学习上海话的广大读者铺设的一个讲上海话的平台。《浓浓沪语海上情(新民晚报上海闲话精编)》也是众多外来人士接近上海、了解上海、融入上海的一条途径,更是建设海派文化、科学保护方言的一块宣传园地,深受广大新老上海人的喜爱和支持,并引起旅居海外沪籍人士的共鸣和关注,还得到沪语专家们的肯定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