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科学观察著作,是一个儿童的成长日记。本书观察记录了乳名叫 冬冬 的中国女孩零到六岁半的语言发展,以及她的生活、行为、心理活动等,时间从1985年1月16日到1991年7月22日止,也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风尚、人们的生活状态、教育理念、邻里关系等等。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世界上记录儿童语言发展时间*长的一部,是原生态的语言发展史,其中语言资料90%都还没有进行科学利用。全书按日期记录编排,分六年,每月有大标题,每日又设计了小标题,对婴幼儿语言观察的科学记录方法、记录的内容包括婴儿语音发育和词汇及语法的习得、方言和俗语民谣语料等,对语言研究者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家长对婴幼儿的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对年轻的家长也会有所启发。
《珍本玉篇音義集成》以清揚州詩局本《大廣益會玉篇》爲底本,元圓沙書院延祐本、原本《玉篇》殘卷、敦煌《玉篇》殘卷,乃至散見於各種域内外古文獻的《玉篇》佚文,都是《玉篇》系列文獻中極爲珍貴的材料。本書將它們集成於一編之中,每一字頭下先出底本,之後臚列諸本和佚文;再校以日本内閣文庫藏宋十一行本、元圓沙書院泰定本、至正丙申本、至正丙午本、建安鄭氏本、建安蔡氏本、詹氏進德書堂本、《篆隸萬象名義》等多種《玉篇》系文獻,寫成校勘記附於字條之後,以合 總會衆篇,校讎群籍 。得此一編在手,則《玉篇》自問世至元代嬗變之脈絡清晰了然。
口译源语难度的判断与把控关系到口译教学目标达成,口译学员信心树立,口译测试的信度,口译在线教学资源库、在线题库的分级和口译实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等,理应成为口译应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由于口译源语转瞬即逝且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目前口译源语难度评估问题尚未得到译界的足够关注。 本书遵循了多阶段多元方法互证的混合实证研究思路,基于学习者视角,尝试构建了一个要素全面系统、描述语和权重清晰、操作性强的英汉交替传译源语难度评估体系,并实证检验了其校标关联效度。该体系共包含了4个维度和15个因素,每个难度影响因素又分为5个难度等级。该评估体系的建立可服务于口译教学、测试和研究的源语难度把控,同时为口译源语难度评估的计算机化和程序化发展奠定基础。
《闽籍学者文字学著作整理研究丛书:林义光 研究》是“挖掘整理闽籍文字学家著作及其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文源》,有十二卷。林义光撰。林义光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源,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本形、本义。虽有臆说,亦多创见。《闽籍学者文字学著作整理研究丛书:林义光 研究》对〈文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闽籍学者文字学著作整理研究丛书:林义光 研究》对《文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林义光及其《文源》总论、《文源》所用术语诠释、林义光与古文字研究、《文源》例字选评等。
本书运用认知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形象性、概念结构、概念网络、认知结构、方言差异、有量构式、语义参数、构词现象等方面对汉语量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使用均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概念结构复杂,概念网络呈现层次化;汉语量词的发展演变中蕴含着一种范畴共享机制,汉语方言量词的语法化具有转喻特征;汉语的 数 量 名 和 动 数 量 是汉藏语系 量 名 数?数 量 名 和 动 量 数?动 数 量 这两种蕴涵关系所关涉的有量构式,这说明汉语的有量构式在认知类型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汉语量词的语义参数具有复合性特征,而汉语量词在重叠、复合、词缀化、名词化、个头词等方面的复杂表现,则反映出汉语是一种典型的量词创新型语言。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是古文字考释研究集成类型的工具书。它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是古文字考释研究资料的一种新体裁。全书以表栏形式概要地汇集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将通常是长篇累牍、繁复艰涩的复杂考释,简要地归纳在十数字或数十字的简短篇幅内,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相关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内容要点。为方便读者查考原始考释论著,编者在每条考释提要后皆标明资料出处:作者及书名、论文篇名(或器名、卷次);论文还标明刊物所刊或网站登载日期等。
小儿锦研究 先后受到欧盟驻华代表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和南京大学中华人文基金资助。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文字与文献》,作者从西域人入华及其后的本土化历程入手,详究回回语文的使用过程,分析了回回人在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以波斯文字母拼写汉语的情境,从而勾勒出了小儿锦文字的创制和使用过程,并基于上述分析研究,阐释了《小儿锦字汇表》和《词源》(小儿锦-汉文-波斯/阿拉伯)的编纂逻辑和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则是《词源》部分,分为上下两册,收入小儿锦词条逾3500条。
本书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所作的关于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一本工具书,由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编译。 全书以古代汉语字典的形式编排,将七千余个汉字字头统系于一千多个谐声字族之中,每一字头后均罗列上古音、中古音和现代音(包括北方官话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解释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相关书证;引有甲骨文、金文字形图两千六百余个。书前附有长篇导言及修订本导言,后附有相关研究论文《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从中古汉语到官话》《中古汉语和日语汉字》,便于读者使用和理解。书后附有音序索引及笔画索引。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年在书刊已经发表的文章33篇。文章长短不拘,内容不限,既有对甲骨文字的探讨,也有对金文、竹书等其他古文字的探讨,还有对传世文献的探讨,其中以金文的字词研究为核心。本书对一些商周古文字提出了一些比较独到的重要见解,将会促进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
《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在语言类型学理论指导下探讨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问题,包括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人称代词及其相关形式,主要取得以下进展:一,进一步证明汉语的个体一类、属性一指称是相关、交叉的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进一步证明个体指是汉语中高度发达的范畴,其典型的范畴标记是量词。二,通过考察指称概念编码程度的跨方言差异,证明汉语各方言的语用程度存在差异,与方言的不同类型特征有关;三,考察实指这一寄生范畴在汉语中的范畴化方式、范畴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典型的寄生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