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是张涌泉教授三十多年敦煌文献研究的结晶,系统梳理了敦煌写本的语言特点和书写特例,构建了写本文献学的理论体系。本书回顾了敦煌文献的发现与整理史,详尽探讨了写本文献的形态、字词、符号系统及校理方法,强调了写本文献不同于刻本文献的独特价值。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和严谨考证,本书不仅推动了敦煌学的深入发展,也为写本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增订本在内容上进行了重要更新和补充,新增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升了学术与实用价值。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绘画、木材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物的历史、早期保护试验及其将来的利用情况等方面,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讨论则非常简单。但在今天,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较为常见,已逐渐运用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中,这为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发展增添了羽翼。同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和科学家们共同合作,推动了文物分析与保护新方法的研发。 本书重点介绍各类艺术品和考古发掘文物在保护和修复时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及这些材料的特殊用途。此外还详细描述了各种方法,包括清洗、保护和修复方法及针对每件器物保存状况的分析方法。本书按文物材质分类介绍,主要包括油画,纸张保护,纺织品与染料,考古木材,化石,石质文物,金属及金属制币及玻璃(包括教堂窗户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展览设计》这本综合性书籍为展览设计原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基础。它描述了成为一名展览设计师所需的技能,包括制定展览设计纲要并与客户合作,关于平面、参观动线、布光和无障碍通行的设计原则,互动展览的最新信息,向客户展示设计师的想法,展览制作的实用性资料。其中视觉材料众多,包括数百张已展出的展览照片、概念图、计算机效果图、图表和信息表。所有本书内的信息都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展览,包括永久性和临时性展览,包含博物馆、画廊、游客中心、品牌体验、展销会和节日庆典。《展览设计》的第二版以新的案例研究为特色,展示了一些世界顶级设计实践的近期工作,并扩大了互动媒体部分,包括声音和影像。本书将为学生和新晋展览设计师提供有价值的专业指导和信息。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博物馆工作制度的完善,依法合规、有序繁荣更是博物馆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2007年出版的《博物馆工作手册》一书,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宜将十几年来发布的与博物馆事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的文件汇编成册,以进一步指导今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发展。该书分为八个部分:部分是综合,第二部分是博物馆管理,第三部分是藏品管理,第四部分是陈列展览,第五部分是社会教育,第六部分是开放服务,第七部分是安全保卫,第八部分是附录(文物、博物馆领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清单)。其中关于文物、博物馆领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清单对当下文博领域开展工作具有更重要的参照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策展的认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观念性表达,而是突破了艺术、历史、文化等范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体制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展包含着文化的参与、选择、安排,更带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评价和分享,关联着一整套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活动。策展可以在以视觉主导或非视觉主导的生命的各个领域开展,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多样性正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策展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哲学色彩的探讨,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家。作者以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哲学概念在当代话语体系下的新的意义和对于策展、对于人的新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观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书对于与策展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作
本书以生动、令人兴奋的方式描绘了策展人及他们的研究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策展工作所需的聪明才智。作者兰斯?格兰德系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科研策展人,他通过自己职业生涯的亲身经历,清晰透彻且不乏幽默地描述了他和他的同事们为了收集展品、开展科研工作,而在全世界探险的有趣故事,探索了研究和收藏的价值、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不断变化的生态以及快速发展的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本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认识和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人的职责及其工作内容和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30位来自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的馆长接受了访谈,访谈问题包括个人职业成长、图书馆管理理念、领导和管理风格、馆长的日常职责和工作、所在图书馆的馆藏与服务、图书馆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与思考。这些图书馆遍布全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新西兰、中国、新加坡、俄罗斯等。这30位杰出的管理者详细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刻理解。本书图文并茂,展示了这些著名图书馆的建筑、空间与服务,为各地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洞见和国际化思考。
《档案学名词》收录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档案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保护、电子文件管理、历史文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9个分支学科,共1682条。
梁启超(1873 1929)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本书搜集、汇录珍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梁启超藏书中的题记并将其一一辑出,摘选后分类整理,取其书影,以为对照。计得题记151条,部分为从未见著录者。按照四部分类法编排,每条题记由释文、藏书版本信息、著者及人物介绍、文献综述四部分组成。既能展示任公书法墨迹,体现其学术旨趣,又能管窥其藏书概貌,了解清末民国时期学术发展风貌。为展现任公与家人、其他学者的交往,附录他人题记11 条,均为与任公有密切关系者。望以此书彰显任公在公共图书馆发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伟大贡献,揭示饮冰室藏书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 ?
本书是关于博物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的研究专著。研究内容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博物馆建设语境、第二章留存博物馆改造、第三章博物馆新建设、第四章博物馆类型、第五章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教育、第六章博物馆从业者与专业理论探索。本书不但搜集整理了大量散佚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早期博物馆文献档案,让许多过去业界鲜有关注的第一手资料得以呈现和挖掘,而且以博物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家文化建设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发展变迁史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思辨性的讨论。突破了以往以博物馆论博物馆的研究局限,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和拓宽了理论博物馆学研究的方法论。
《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指出了构建中国特色情报学三大体系的必要性,全面梳理了中国情报学学术史,分别从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后指出中国情报学学科未来建设道路。《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对推进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情报学科学体系提供有力理论指导和坚定学术支撑、对中国情报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系国内全面论证中国特色情报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与研究方向引领作用。
无
博物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分析和解读这些特点,有助于博物馆工作者适应纷繁变化的工作环境,满足社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从博物馆是社会组织系统的认识出发,对当代公共博物馆及其主要活动的概念、特性、任务和方法进行系统解读,对当代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课题进行讨论。
本书是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作者深入调查了海内外数十种稀见的小说文献,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资料数量较大,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上海市档案馆的有关情况,《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专章介绍这些资料的基本情况。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全书按档案形成年代的不同和立档单位性质的不同,分成若干节。按资料的不同,分节介绍综合资料、革命历史资料、报刊、外文资料等的情况。另编制附录,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信息,包括:上海市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馆查阅服务指南;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名册,收录所有已经开放和准备开放的档案全宗名单;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出版成果一览表等。本书除了方便查档者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内容有一个概要的了解,对于从事上海近现代和当代史各科研究以及史志书写的研究者、工作者而言,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韵部次序是韵部间亲疏关系的直观反映,更是解释音转的依据,韵序相近,则表示韵部间关系紧密,或可音转;韵序较远,则表示韵部间关系松散,不可音转,理清韵部次序至关重要。学界普遍承认王力对上古三十韵部的总结,但王力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对上古韵部小类的排列次序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上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对这些韵部进行科学的排序。在本书考察范围内,涉及韵部的古音通假共计12968组,其中本部通假共计9871组,异部通假共计3097组,5380次。对高频通假加以综合考察,可将韵部归纳爲“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歌月元”“脂质真”“微物文”“缉侵”“叶谈”十一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王力古韵分类的正确性。
本书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从情报视角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着重阐明智慧应急决策情报支持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体系架构;从应急情报人才队伍、保障机构、核心技术、政策法规及组织文化多方面分析当前环境并深度探讨应急决策情报支持流程模式和框架;细粒度挖掘面向应急决策的信息需求、信息采集与组织、信息传播规律,构建相应的信息采集与结构化抽取系统,并提出知识库构建的实际新方案;而后结合政府、社会、学科等多场景共同探讨智慧应急情报支持的推进策略,有效地拓展支持的总体逻辑。
本书通过质性探索与量性检验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思路,由表及里、由面及体地先后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范畴进行界定,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展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与平台的调研分析,寻找差距与不足;发现科研人员和图书馆从业人员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探索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模式,厘清模式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实践;系统分析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运行机理,模拟仿真利益相关主体的作用关系,提出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水平的建议。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 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几乎囊括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包括图录提要卷(附画报存目提要)、报刊文论卷、公牍档案卷、中国近代画报史稿等内容。本书为《中国近代画报大系 公牍档案卷》,整理、点校、汇编民国时期历届政府机构对画报申请登记、审查、注册、监督、管理、检查、惩戒、取缔、复业等批示的档案资料。所辑档案为天津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时间跨度为1913 1949年。主要包括新闻纸、杂志或通讯社声请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等呈文、函,政府主管部门查禁、责令停刊或注销等训令、通知、函、代电,政府主管部门的法规条例、政令通告、调查报表、公文函电以及其他与画报、画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