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博物馆工作制度的完善,依法合规、有序繁荣更是博物馆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2007年出版的《博物馆工作手册》一书,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宜将十几年来发布的与博物馆事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的文件汇编成册,以进一步指导今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发展。该书分为八个部分:部分是综合,第二部分是博物馆管理,第三部分是藏品管理,第四部分是陈列展览,第五部分是社会教育,第六部分是开放服务,第七部分是安全保卫,第八部分是附录(文物、博物馆领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清单)。其中关于文物、博物馆领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清单对当下文博领域开展工作具有更重要的参照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策展的认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观念性表达,而是突破了艺术、历史、文化等范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体制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展包含着文化的参与、选择、安排,更带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评价和分享,关联着一整套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活动。策展可以在以视觉主导或非视觉主导的生命的各个领域开展,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多样性正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策展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哲学色彩的探讨,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家。作者以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哲学概念在当代话语体系下的新的意义和对于策展、对于人的新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观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书对于与策展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作
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 200)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此本二十卷,宋蜀刻八行本,为郑玄注、陆德明释文,是注疏汇合之前的 单注本 ,较为接近郑玄注本的本来面貌。原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后卷1-5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卷6-20藏于国家图书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今据两馆原书高清扫描,形成合璧,原色印刷。既可以供学界研究使用,也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公共政策文献是政府行政过程可追溯的真实记录,对公共政策文献进行量化研究丰富了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范畴,拓展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政策文献背后的政策意义。本书由基础理论与方法篇、政策内容量化篇、政策计量篇三部分组成,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公共政策文献量化研究的科学体系和实践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篇诠释并构建了政策文献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体系;政策内容量化篇以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光伏产业政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为例,研究了不同领域政策的变迁历程、阶段特征及工具结构;政策计量篇以政策计量方法的理论与应用为主线,通过对海量政策文献的计量分析,研究了政策变迁、政策扩散、政策关联以及府际关系等政策科学前沿命题,展示了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强大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 近墨堂法书丛刊 中的一种。 何绍基(1799 1873),字子贞,号蝯叟,斋号东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咸丰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学政任上,被罢职。此后,何氏分别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漫游吴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苏州,享年七十五岁。 何氏日记手稿两册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 何绍基精于经史、小学,又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在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由于他常年仕京经历,使他完全融入当时文化圈
本书是关于博物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建设的研究专著。研究内容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博物馆建设语境、第二章留存博物馆改造、第三章博物馆新建设、第四章博物馆类型、第五章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教育、第六章博物馆从业者与专业理论探索。本书不但搜集整理了大量散佚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早期博物馆文献档案,让许多过去业界鲜有关注的第一手资料得以呈现和挖掘,而且以博物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家文化建设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发展变迁史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思辨性的讨论。突破了以往以博物馆论博物馆的研究局限,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和拓宽了理论博物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本书为国医大师张灿珅教授《中医古籍文献学》的修订版,包括中医古籍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书名与篇名、书体结构、文体、文字、标记符号、载体、著录、校勘、注释、类书与丛书、聚散与辑佚、辨伪等有关内容。旨在结合一般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介绍中医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等。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中医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与基本面貌,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与概括中医古代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博物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组织特性和业务特点,分析和解读这些特点,有助于博物馆工作者适应纷繁变化的工作环境,满足社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从博物馆是社会组织系统的认识出发,对当代公共博物馆及其主要活动的概念、特性、任务和方法进行系统解读,对当代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课题进行讨论。
本书是潘建国教授近十年在小说版本考辨方面的累积性成果,作者深入调查了海内外数十种稀见的小说文献,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说情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说服力,是近年小说版本研究的力作。
《书目答问》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部名著,对晚清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就是通过研习此书走上治学道路。此书民国时期,范希曾进行了补正,出版了《书目答问补正》,风行至今。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陈垣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湛,柴先生师从名师,在这一领域也佳作颇多。柴先生身后,家属从先生旧藏中觅得先生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二册,全书批点颇多,可以看出柴先生在此书上所下功夫之深。此次影印出版,并附以孙文泱先生所整理的批注释文。以柴先生1962年所写《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为本书序,附录部分有四:1《〈书目答问〉清代著述家姓名录》和2《〈书目答问补正〉著作家姓名录》,这是柴德赓编写的《书目答问补正》的反向查询工具书,在当时属独创。此部分由
《宋代农书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 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 综合性、耕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的 地位。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
本书主要围绕数据权利体系,梳理数据及其权利内涵,把握全球数据主权发展态势,关切国际数据权利体系演进、数据权利保护模式,并梳理我国数据权利发展现状与建构路径;分别围绕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规制的关键场景??数据跨境、关键挑战??数据垄断、关键工具??数据产权,探讨数据主权风险、国际治理进展、我国治理现状,思考主权视角下我国数据权利治理进路与具体方案,并从个人数据、政府数据角度展开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治理实证研究。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2卷8册。第1卷为 分类号 主题词对应表 (共2册),第2卷为 主题词 分类号对应表 (共6册)。《中分表》第三版包括类目51873条;优选主题词120818条、非优选主题词(入口词,指向单个优选主题词)46434条,主题概念短语(入口短语,与《中图法》类目对应)66373条(指向主题词组配式61892条),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科与主题概念。《中分表》第三版更新重点在于增改主题词、与《中图法》第5版类目对应,它起到《汉语主题词表》第3次修订版的作用。《中分表》第三版的主要特点:(1)根据文献保障原则,增补新主题词款目和删改旧主题词款目《中分表》第三版新增主题词10061条,删除错误或无文献保障的主题词80条,修改主题词形式并将旧主题词转为入口词约2400条。增删改主题词均依据于国家书目主题标引数据,较好
本书收上海古籍出版社 (包括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6-2016年6月间出版的万余种图书内容提要及相关版本信息。按图书分类法分类,并结合本社具体出书情况,按,按文学、历史、哲学、考古 文博 语言 文字、艺术、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九大类排列,大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每个条目包括书名、作者(无署名者除外)、出版年月、开本、页数、装帧(不标明装帧者为平装)、定价、内容简介等内容。附录历年图书获奖信息、书名检索(笔画及书名首字汉语拼音检索)、丛书名索引(按笔画排列)、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方式等。
黄灵庚教授编纂《楚辞文献丛刊》的同时,对200多种楚辞学著作详细评述,撰成这部《楚辞文献丛考》。他对著作的底本来源、注释的因承等,均作翔实考证、评述。且别白是非,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体现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同时,附上相关图书的彩色书影,对《楚辞》研究者来说,《考述》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对初涉《楚辞》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藏联合征信所的章程、会议记录,联合征信所各地分所报告、调查业务报告及往来函件等,以期反映联合征信所之大概情形。联合征信所档案史料尤其是其信用调查报告或可视为研究当时经济纷繁万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以小残卷斋藏金农著作,清代原刻本为底本彩色影印出版。共七种,均为存世罕见版本。其中研铭据文献记载为宋代纸,御府墨印制。其刻书字体也极具有风格。具体为:《冬心先生集》四卷,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于扬州;《冬心先生研铭》,清雍正十一年;《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卷,乾隆十五刻本;《冬心先生续集》,乾隆十七年;《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乾隆二十年;《冬心先生续集》,乾隆三十八年;《冬心先生杂著》,嘉庆种榆仙馆校刊。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总结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成果,梳理图书馆学各学术流派和杰出学者及其代表作,勾勒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框架,针对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不同程度的脱离、过多低水平、不必要重复研究和不规范研究等问题,从研究选题、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呈现方式、文献注释、引文及参考文献规范、学术批评与学术评价等方面提出图书馆学研究规范和具体细则,较系统论述图书馆学的独特研究方法,诸如版本鉴别法、校对法、分类法、著录法、文献计量法、引文分析法、咨询法等。选择图书馆学研究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力求提高图书馆学研究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