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199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已经编辑出版了5卷,按时间段分别为1978—1996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本卷为前5卷的续编。本卷收录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分现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127件,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如何进行文献回顾》是一本关于综合文献回顾的操作化指南。书中将综合文献回顾的过程分解为七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向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进行全面的文献回顾。通过实施这七个步骤,文献回顾这项工作变得不再神秘、不再艰巨。 本书可以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的工具和指南。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位学术新秀,本书可以帮助你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文献回顾过程,同时也会为你的研究提供支持。本书建构了一个囊括研究实践的元框架,这对于进行综合文献回顾和开展研究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本书是有关我国古代文献学学科的专门性辞典,收录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载体、文献整理、文献聚散与流通、重要文献、文献阅读与文献学家等方面的词目四千六百余条。书后附录“中国文献学大事记”,辑录公元前21世纪迄2003年有关文献学科方面的重要事件,系年编排。 本辞典正是为了适应上述需要而编纂的。收词范围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载体、文献整理、文献聚散与流通、重要文献、文献阅读与文献学家等方面。计有正条词目4400条余,附目1600余条。正条分别编有按笔画序次的《词目表》和依类相从的《词目分类目录》,以利读者进行专指检索或族性检索。另有《附目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包孕在正条中的知识单元。珍贵文献注明收藏者。部分条目附注参考文献。我们试图使科学性、知识性、情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注意反映国内和国外
该书稿从文献、历史的角度研究俗字,从俗字的角度探讨文献、历史,论证的角度新颖。该书稿对什么是俗字,俗字产生的原因,俗字的内涵与外延,俗字的类型,俗字的起源、演变、规范,俗字的识读等问题都作出了比较详实的分析。该书稿所选取的档案、文书等研究材料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档案、文书与普通传世文献更真实,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这种研究有助于释读文献,有助于编纂字典辞书,是汉字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切实的实用价值。
《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与国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于2018年10月联合主办全国高校 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专家学者们在会上发表的论文,特集结成本书。书稿主要内容有:三十余年来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高校古委会联系的各古籍所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代表性成果的得与失,文献学专业的内涵、特点、现状、知识与理论建构、人才培养现状与隐忧、学术平台建设与未来发展等。书稿重点关注我国古籍工作的三大部分,即古籍的收藏与保护(主要工作由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主要由高校担任)、古籍的出版与规划(主要工作由出版社完成)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探讨三部分工作的协调机制,以及三部分发展都涉及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
《中国古书版本笔记》是作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事善本古籍采访、编目、整理工作时的学术笔记。作者撷取流传至今的宋元版等珍籍五十余种,以雅俗共赏的笔调,将实物记录、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递藏关系、书林掌故等内容融为一炉,在典籍层面纵深挖掘,多方位考索,以充分揭示它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撰写时,注重行文的严谨有据和雅俗共赏的统一,并配有相应的书影,以直观展现灿烂的古代文明积淀,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心灵、滋润新知方面的作用,激发爱护古籍、保护古籍和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而又独具特色的世居少数民族,也是为世界稻作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 水稻民族 。现有人口297万多,主要聚居于贵州的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散居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市以及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其来源于古代 濮越人 。唐代史称 西南蛮 ,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 蕃 仲家蛮 ,明清称 仲蛮 ,解放前被称为 仲家 水户 夷族 土边 本地 绕家 等,大部分以 布依 或 布越 自称。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统一用 Buxqyaix (汉语音译 布依 )为族名。布依族除使用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布依语外,还拥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同时,布依族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礼仪风俗、文学艺术、建筑及饮食等方面也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基于此,本书对有关布依族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搜
赵贞编*的《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由 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现有十三章,分为四编,大致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分为律令制度、社会经济、学术与教育、占卜与历日四编,具体内容涉及: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书所见唐代度牒的申领与发放、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 三贾均市 的制作与实践等。
书稿以已经整理出版的郭店、上博、清华三种战国楚简为取材范围,以楚系文字中构字能力z强,且与其他时、地字形形成明显系统对立的 心 符为研究对象,将三种楚简中的 心 符字与《说文》收字对比,分为不见于《说文》(形异义同)、见于《说文》而意义不同(形同义异)、同于《说文》而不行于后世(形义皆同但未传世)三种情况,共举近百例(组)进行分析。结论部分将楚人创造 心 符字的方法总结为替换、增形、新创三种类别,并对楚简大量使用 心 符造字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本书包括九个专栏33篇文章,九大专栏是: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典籍史文献与研究、馆藏文献整理与编目、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民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数字化研究、文献保护研究。
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战国楚帛书甲篇新释、战国竹简《诗论》编联新探、竹简《诗论》诗学思想综析、竹简《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战国竹简散文文本校理举例之一——《彭祖》通释及韵读等内容。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陈欣著,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论及阐释研究 的终成果。此书以清代楚辞学文献为研究对象,而清代楚辞学文献又极为丰富,其流传下来的总量几乎超越此前历代楚辞学文献的总和,可谓汗牛充栋,真正得到整理与研究的是极少数。因此清代楚辞学文献亟待学界的梳理与研究。《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全面而系统地考论清代楚辞学文献和学者资料,在地域文化和阐释学的视野下,运用文献学与文艺学结合、历时演变与共时差异并行考察的方法,再现清代楚辞学的发展轨迹、特征和成就,以弥补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研究视角的缺失。有助于更清晰地、立体地把握清代楚辞学的研究理路、内在联系和整体风貌,进而借助新的学术时空观,为当下楚辞学研究提供新的观念、视角和方法。
《东南亚研究图书目录》是在“海外华人文献中心(筹备)”和原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黄猷先生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还得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华侨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几个主要研究单位的协助,在此谨向黄猷先生和这些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东南亚研究图书目录》共收入书目5000余条。本目录包括:东南亚研究、东南亚政治、东南亚经济、东南亚社会文化、东南亚历史共五大部分。其中有关华侨问题的书目将另编一册。本目录实际上是一本联合性的书目,它除了收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和厦门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外,还收入了几个主要单位的藏书,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及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华侨研究所、中山大学图书馆及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东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的部分藏书。
本书以作者为序,迻录杨氏诗文,并详加校注。*部分为杨以增诗文,首录其文集《退思庐文存》,次录杨以增佚文,主要为杨以增所作序跋及所为记文、书信,为了解杨以增治学思想、藏书刻书抄书之原委及与阮元、许瀚、傅绳勋等交往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为杨绍和诗文,首录其诗集《仪晋观堂诗抄》,次录杨绍和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序跋,特别是不少诗文以 怀人 感怀旧游 等为题,对其人生经历及师友交往记述甚细。第三部分为杨保彝诗文,首录其诗词集《归瓻斋诗词抄》,次录杨保彝佚文,主要为其所作诗歌及记文,如《近事口占》等对辛丑前后之政治形势及自身感慨记述真挚详细,《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是了解杨氏海源阁另一重要藏书处陶南山庄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