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
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藏联合征信所的章程、会议记录,联合征信所各地分所报告、调查业务报告及往来函件等,以期反映联合征信所之大概情形。联合征信所档案史料尤其是其信用调查报告或可视为研究当时经济纷繁万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的一种。全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原籍浦东或出生于浦东的五十位杰出人物主要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近三百种著作版本。所选这五十位名人都有一定代表性,如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实业家穆藕初、经济学家夏炎德、法学家朱方、艺术家江丰、翻译家傅雷等。这些人物在书稿中的位置是按姓氏音序先后排列的。在介绍每位人物的著作版本之前,都有一段作者小传,然后再具体介绍相关著作版本,并配以大量珍贵的书影、插图。
无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为组织动员革命力量,在上海建立了宣传阵地,以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上海市档案馆收藏有大量红色革命资料,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更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拟以此为基础,编辑出版《馆藏红色资料选萃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五周年图集》。全书正文分为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 1949)。全书拟采用图文合集的方式,其中以红色资料封面图片为主,辅以重要文章图片和少量人物图片,对部分重要文章采用全文字著入方式。
《清华大学档案精品集》以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以学校建立和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从1909年到1958年共50年的时间跨度内,选取了部分珍贵档案资料,包括记载学校发展、变迁的公文、规章,凝聚前辈大师心血的文稿、手迹,记录莘莘学子学习、成长的学籍、成绩,伟人题字、名人实物、照片图表等。在档案选取时,只限于适宜公开的档案而舍弃涉密的档案,力图体现档案类别代表性而不求系统、全面及年代均衡,注重手稿内容及品相而非人物的社会及学术地位。 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的展示、考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清华大学创建、变迁、发展的奋斗历程,使清华师生、校友以及关心清华发展的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清华历史,感受清华文化,传承清华精神。
......
......
中央档案馆首次解密1944年7月到1947年2月接待美军军事观察组进入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观察我军民英勇抗日情形的珍贵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艰难抗日的珍贵历史记录,可与美国国家档案局新近解密的 美军军事观察组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机密档案 合璧,一起公开出版,以供社会各界读者比对研究。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
本书是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中,清代档案史料的选编整理本。故宫博物院自民初成立以来,整理刊发了大量馆藏明、清档案史料,《史料旬刊》、《文献丛编》就是定期发表整理成果的刊物。《文献丛编》出版于1928年至1943年(初名《掌故丛编》,出版10辑后改现名,并另行编序),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掌故部主编,共出版62辑(包括《掌故丛编》10辑、《文献丛编》46辑、“三藩史料”专辑6辑),约公布了一百三十多个专题的明、清档案三干三百余件。《史料旬刊》出版于1930年至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辑出版,共出版40期,约公布近五十个专题的清代档案史料。这两个刊物所公布的清代档案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当时刚起步的清史研究起到了奠基和促进作用
对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清政府为镇压起义而展开的军事行动的研究,曾是学术热点,迄今为止,已知史料几乎利用殆尽。但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内,却珍藏着一批清代咸丰年间两广总督府等衙门用于镇压太平军的军事地图。这批舆图,自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军掠去后,百多年来几经搬迁,鲜为人知。因此,包括罗尔纲、郭廷以等一流近代史学者在内的专家,均未能在其研究中使用过这批舆图。 《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专题研究,包括中英文前言及《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传统中文舆图的学术价值》等三篇学术论文。下编收录了这批舆图,总共为74种、124幅。除了每幅图的收藏编号、中英文图名、绘制时间、方位地点、质地、尺寸等基本信息外,著者还根据舆图内容,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对舆图的定名、绘制时间,
1854年英文版《上海年鉴》由北华捷报馆编印,作为上海的地方性年鉴,此书由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编辑,在20世纪之前中国年鉴稀缺的情况下,为后人保留了研究当时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的资料,弥足珍贵。本次出版函装二册,其中一册全文影印、原样复刻1854年版《上海年鉴》,另一本平装本是以《上海年鉴》为基础就相关上海史及近代史进行研究而撰著的文字合集,其中包括对该书节选部分文字进行选译的译文,方便中文读者探知年鉴内容,以及历史学家和著名史学者周振鹤、熊月之、朱华各位先生及弟子的相关导读及论文数篇,令读者能够深切体察当时上海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情态,进一步了解该年鉴的价值所在。
《中国档案分类法》在确定分类原则和标准时,就是依据革命导师的上述论断,并结合国家档案信息分类的具体实际和特殊目的,从国家档案形成和运动的本身所固有的次序(规律)来进行分类排列的,即采用“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紧密结合档案内容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关系,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体系。”这是完全符合国家档案形成和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按职能分类是《中国档案分类法》立论的基础。由于分类的目的不同,故这一标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对档案实体分类的原则是不完全相同的。当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档案进行实体分类时,在运用其他分类原则的同时,职能原则也是可供选择的原则之一。 《中国档案分类法》是用来检索档案
历史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跨越500余年,是迄今保存数量 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的集合,巨量的皇宫遗存档案具有独特的文献、文物和文化价值。适逢 历史档案馆建馆九十五年之际,该馆在近年档案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撷取经典档案100余件,其中包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及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珍贵档案在内,分为明朝档案、清帝诏令、清帝御笔、臣工奏章、清宫生活、文化典籍、民族档案、科举档案、外交档案、晚清档案、清宫藏图等11个类项,项下按编年进行梳理,每一类项及档案均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全书高清拍摄,印制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严格遵照原书的体例结构,将分散在每册中的文件目录汇总,原则上照录原档、照录原编者所拟的文件标题,对因原编校者疏漏而出现的错字、别字、漏字及衍文等现象,在核对档案原件的基础上,已加以纠正。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卷帙多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论用唐代四库的名称,以经、史、子、集为四大部,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保存了清代乾隆朝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各个侧面如实反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