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互联网网络开源情报为龙头的开源情报(OSINT)在情报来源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为推动我国开源情报的应用,微信公众号 丁爸 情报分析师的工具箱 运营者石峰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冯文刚教授及其研究生共同编写了我国di一套开源情报的工具书《情报分析师开源工具箱》系列,di一本《情报分析师开源工具箱之人员物品机构查询》于2020 年10 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二本。
这是为学习情报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科技情报、社科情报、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编写的一本通用基础教材,内容覆盖情报理论与方法、情报管理与服务各相关领域,在统一的定量化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情报信息源、情报组织、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技术、用户服务等情报学核心分支的基本知识和新近发展。
本书是对情报学基础理论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创新研究,它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力争全面呈现情报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成果,促进情报学各领域的理论交流和对话;它不仅关注情报学当前的理论研究热点和进展,还用历史主义的视角对情报学理论流派和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它不仅对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介绍,还对情报学理论背后的哲学思想,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元理论和范式等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它不仅是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梳理,还提出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思想观点;它不仅是定性的分析,还运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基于全数据对情报学理论进行了识别、抽取和计量分析,揭示了情报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另外,它还全面介绍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既包括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也包括解释主义的方法论,这对于反映情报
本书的编写者集中了国内的一批中青年学人。他们或刚刚博士毕业,或仍在就读, 但都根据分工积极研究国外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不同领域,试图从大量的资料和事实中 剥丝抽茧,条分缕析,寻找国外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特点与规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 程,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以色列、印度、澳 大利亚共8 个国家的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们深知,由于各国 国情不同、情报体系不同、情报领域与业务范畴不同、情报认知与情报方法不同,很难 还原和再现完整意义上的各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我们也很难确立一套规范的情报学与 情报工作架构体系,再加上语言和资料的限制,各国的相关内容可能各有所偏重。 我们希望从中国学术的视角看待国外情报学与情报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为何发生情报失误?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情报机构表现出哪些明显的失误?二战中,希特勒为何认为盟军会把加来作为主攻地点? 朝鲜战争中,美军为何选择在仁川登陆?关于苏联在古巴的军备建设问题,美国情报界发现了哪些异常迹象?纳赛尔在分析以色列的意图时存在什么缺陷?海湾危机中,布什总统为何不相信伊拉克会入侵科威特? 对本 拉登和 基地 组织的恐怖活动,美国情报机构有没有提供有效预警?巴基斯坦贝 布托被暗杀事件,是否存在信息空白?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印度情报搜集能力存在什么不足? 本书选取从二战到当代的21个历史大事件,如德国突袭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阿以战争、两伊战争、海湾危机、孟买恐怖袭击等,完整再现当时的情景,从情报视角分析事
本书作者以人称的视角展开,着重阐述了情报的实用技巧情报如何搜集和处理,以及形成的结果怎样为制定国家政策服务。具体而言,全书探讨了如下问题: ?情报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情报在战争中的运用; ?情报搜集的各种来源,情报搜集的实用技巧; ?情报传递过程中的种种常见障碍、挑战和克服手段; ?海量情报的处理,情报的合理与科学利用; ?情报人员的特质,情报团队的高效协作; ?反情报工作如何开展,巧妙瓦解对方情报网; ?情报机构与行政首脑和立法机关的关系; ?情报对国家安全的作用,泄密事件的威胁与科学防范; ?怎样招募间谍并安插到他国,如何使用敌国叛逃人员; ?世界知名情报机构、经典间谍人物、二战情报战等; …… 本书是“间谍大师”、中情局任期长局长、美国现代情报系统缔造者杜勒斯
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为应对各种报告模式、案例场景和分析流程,本书提出一种全新的情报分析方法 建立目标网络模型,重点探讨如何将其付诸实践: 第一步:阅读想定; 第二步:建立问题定义模型; 第三步:阅读情报报告; 第四步:建立目标网络模型; 第五步:执行分析; 第六步:交付产品。 全书案例、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以传统情报学为基石,创造性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型。作为我社已出版图书《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的姊妹篇,本书是情报学zui新代表作品,可为情报分析工作提供参考镜鉴。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情报学,特别是情报分析的方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变化,情报分析的技术和工具需要更具实用性和应用性。鉴于此,本书围绕科技大数据及其相关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这一主题,采用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地阐述科技大数据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关键技术,及其在科技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本书既保持大数据相关信息技术本身应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着重体现其在科技情报分析领域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本书汇集了国内情报学界和业界学者专家的近期的31个研究成果。这些学者专家来自国内主要的情报学教育机构和情报业务单位,有赖茂生、苏新宁、王知津、孙建军、初景利、李月琳、陆伟、李玉海、戴国强、潘云涛、罗威等。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情报学前沿。本书系统梳理了大数据时代我国情报学发展脉络,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这些前沿内容分为5个部分:大数据视角的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人文视角的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大数据环境中的情报分析和知识组织、支持创新的情报学方法和情报工作、情报学与情报事业的过去和未来。
《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指出了构建中国特色情报学三大体系的必要性,全面梳理了中国情报学学术史,分别从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后指出中国情报学学科未来建设道路。《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对推进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情报学科学体系提供有力理论指导和坚定学术支撑、对中国情报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论纲》系国内全面论证中国特色情报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与研究方向引领作用。
《规约化与立场表达》一章简要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个主要流派的研究,并将美国话语功能语言学家John W. Du Bois的立场表达研究的译文附在全书的*后。希望能使读者借此更全面地了解功能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视角。本书的第二章简要介绍了从词汇、语法、语音、话语分析不同角度对汉语立场表达的探讨,讨论了汉语研究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语言相关研究在材料、观察视角等方面的异同。第三章概述了指称语、述谓语、某些句式和构式以及语音手段的立场表达功能。第四章到第十一章,通过个案分析探讨了立场表达在话语中的功能浮现。第十二章讨论了负面立场在规约化过程中的若干规律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思想,为全面审视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新时期情报工作指明了方向。作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思维科学、情报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公安实战的新需求,提炼总结了大数据时代情报思维的六种方法,即情报数据思维、情报关联思维、情报系统思维、情报批判思维、情报创新思维、情报极致思维,并分立章节详述各种情报思维方法的意义、特征及其应用。本书体例得当、结构合理,讨论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务,并有各种应用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情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本书的写作目的概括起来就是:着眼于情报使命,抓住情报感知这个专业特质,探 寻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情报学术真谛。著述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 章 情报感知的意义辨析 在情报学术认知的范畴里解析情报感知的意涵和 作用关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情报感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章还阐释 了情报感知的5 个具体任务,明确了情报感知行为主体,讨论了情报感知研究工作的 组织。 第2 章 情报感知的对象体系 从情报需求感知、情报素材感知和国家情报治理过 程中的情报任务感知3 个方面,解析了情报感知的对象体系。本章还讨论了信息贫困、 信息需求评价、知识审计等话题。 第3 章 情报感知的生态构建 强调生态理念对于现代情报感知业务体系的重要性, 阐述情报感知生态观的主要内容、情报感知生态研究的特殊使命、情报感知生态构建
全书按照 理论探讨 重点阐述 对策展望 的研究路线,将主体内容分为3 个 部分。 部分主要包括第1、第2 章,为后续章节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形成基本认 知。第1 章,作者对情报、情报学、情报工作、智库、智库研究、智库工作等基本概念 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文多视角理解、阐述情报与智库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 论工具。第2 章,作者通过对情报机构与智库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分析,发现两者功能 密切联系,都是为决策服务:为决策服务需要独立建议,这是智库的任务;有价值的建 议需要整理、综合和分析,这是情报机构的工作。这就为后文情报与智库的对比研究提 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和社会意义。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包括第3、第4、第5、第6 章,分别从情报流程支撑智库 核心能力、智库运行的数据信息保障、智库工作中的情报分析方法等方
无
通常人们会凭自己的感觉或想象给情报和情报工作佩戴上各式各样的 神秘 标签。没有情报工作实践经验的学者常常着意从概念上将 情报 与 智慧 知识 信息 数据 等术语区隔开来,而疏于解读这些术语在实际使用中所对应的不同情报工作场景,鲜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情报工作的对象成分,误用术语指代的对象层级去标定业务工作的层次高低。在此认知基础上所构建的情报理论与情报工作实践相脱离则不可避免。 理论、实践两张皮 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科技情报界。卓智赋能理论的出现则直指该痼疾。 有经验的专家知道,情报工作其实是专业人员在任务场景所对应的信息环境中对 WIKID(wisdom,intelligence,knowledge,information,data)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促进感知的形式呈现情报事实的作业(操作)。情报工作是要解决用户(即决策者)决策所需信息不
《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研究》一书。本书对全面、立体、贯穿情报元素的情报学 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实现面向大数据、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高端情报人 才的培养。在上述这一理念的驱动下,基于对情报学教育相关研究状况和发展情况的梳 理,本书通过调查问卷和文本挖掘的方法,一方面,结合调查问卷的具体调查数据,实 现了从教育者、就业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对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状况进行整体而系统的 分析目的;另一方面,基于从情报学招聘公告、数据科学招聘信息和iSchools 人才培养 方案及课程表中所挖掘出来的知识,对情报学教育及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而细致的研究, 相关的研究内容如下。
本书在第1 章和第2 章对竞争情报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回顾 。 ①介绍了竞争情报中的竞争、情报、企业竞争和竞争情报的内涵、要素、分类等基 础概念,梳理了竞争情报的发展历程,探究了新时代对竞争情报的需求。 ②对竞争情报研究的基础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竞争情报数据源,分析 了已有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并对5 种基础且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 述,包括五力模型、定标比超分析、SWOT 分析、专利情报分析和财务分析;对传统的 竞争对手识别和竞争态势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系统分析了传统竞争对手识别方法存 在的局限和不足,主要包括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导致客观性有限、人力成本巨大、难以识 别跨界竞争对手、识别维度单一、难以识别网络状竞争关系等。为了应对和解决传统竞 争情报研究和实践存在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