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试着就“什么是疯狂”这个问题去找出答案。作者将系统论的理论知识引入到了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中,并在书中插入了很多自我试验的内容和实际的例子,借此把复杂的议题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本书充满大量的关于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语言哲学方面的哲学内容。
《精神分析与图像》一书汇集了国际上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通过使用精神分析学的资源对国际现代艺术和视觉再现进行了研究。从开篇编者进行的内容充实的介绍开始,本书涵盖了一系列心理分析学中的概念,包括忧郁症、创伤、性欲、梦以及女性特质等。 本书涉及的主题新颖,具有创造性,且振奋人心。对于在理论上已经被大为丰富的艺术史,《精神分析与图像》一书促进了其在方法论上的争论,同时它提供了对国际上一些有着重要意义的20世纪艺术作品的经过了仔细研究的视觉分析。它通过专业实践向读者传授理论,但又能让一般读者通过他们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学到有关精神分析学的知识。 编者葛内塞尔达·波洛克是女性主义艺术史家,英国利兹大学社会学与艺术史教授。 “本书以的清晰观点讲述了精神分析在艺术史分析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本书的研究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来解释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即人的此在)。另一个目的涉及人在世界中存在的特殊方式,即精神病理的方式。这两个问题分别属于专业与方法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 个问题处于现象学哲学的框架中,第二个问题属于精神病理学。本书将在不同形式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即以不同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家为线索)中来考察现象学对于精神病理学的澄明,以及精神病理学对于现象学的澄明。本书揭示了现象学在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首先,通过对精神疾病体验现象重要性的强调,现象学是对越来越强的还原主义的有效补救。其次,现象学的方法论是掌握原初经验的重要路径。再次,精神病理学的现象学进路假设:人类实存的脆弱性是精神疾病的根源,而现象学对人类实存(时间性、具身性、
本书刊以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大师的著作的学习与理解为基础;通过将中国材料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体层面到宏观文化层面的解释与对质,从而找出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或者仅仅能部分解释的东西,以及不仅不能解释甚至 矛盾的东西;进而创造与发展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材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第十辑由以下四个专题组成:“精神分析的中国化与科学化”“杜威尔精神分析讨论班”“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和“ 精神分析临床”。
暂无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书中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用于解析梦,引申到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注意加工,按内在逻辑可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聚焦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结构模型,探讨了我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结构以及这些症状与其他病症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聚焦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注意偏向,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注意偏向的行为特点、空间注视模式和脑电生理变化规律;第三部分聚焦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注意偏向的干预,从价值和奖赏训练角度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注意偏向的干预方法。
《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一书简要易懂地介绍了梅兰妮·克莱茵的生平与工作,她的发现推进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师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心灵无意识领域的洞察。克莱茵 早发展出一种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方法,这些儿童承受着焦虑以及其他常常没有被识别的痛苦,而克莱茵的方法帮助我们 深入地理解人类心智和身份发展的早期关键步骤。尽管她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一个临床及理论发展支流,但她的许多发现也被其他精神分析学派所认可和应用。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想要简明扼要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读者。同时,本书对需要快速理解梅兰妮·克莱茵贡献及理论要点的精神分析领域研究者和专业人士也会有所裨益。
本词典所收录的术语均是经过欧洲精神分析联盟及其下属的“语言委员会”逐条审定的,不仅包括了弗洛伊德时代所使用的(部分是所创造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包括了后弗洛伊德时代,以及精神分析在此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术语,可谓既具有性,又具严谨性。就译者的体会而言,其中的每一条目都是学习精神分析者所必须掌握的。 本词典分别按汉语、德语、英语、法语等语种为索引进行编排,尤其是还接受了Dr.Alf Gerlach的建议,在汉语的条目后面均附上了拼音,使得中译本也具有了“发音功能”,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以不同的语种作为母语者之间的交流和使用。除此之外,本词典保留了一个空白栏,以便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者加注自己的母语,或者在此栏中加注自己对某词条的理解和注释。这是一本为从事精神分析,包括从事心理学工作者所准备的
督导既是一段发展过程,又是一段治疗过程。 督导师在督导他人的工作实践时,不仅要利用自己作为治疗师的经验,还要对他人如何学习、对组织机构因素如何影响治疗和督导有明确的理解。本书探讨了督导与教学、督导与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相应指导。 对于想要成为精神分析取向或心理动力取向督导师的人,以及已经执业的督导师来说,本书是一本能够带来启发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