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百年。百年前,在新文化的源头上站立着胡适与鲁迅。对于旧文化,鲁迅是准备一声呐喊,叫醒沉睡的人来打破;胡适是没有明确办法,只说了一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而本书作者以为关键是要找到一把开启“铁屋”的钥匙!“仁”是和解,“爱”是牺牲,“铁屋”中人需要的其实只是一把钥匙。
康德“三大批判”原著深奥难懂。本书编选者力求通过认真比较、借鉴和独立取舍的选文,以不太大的篇幅反映出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学”的精神原则、论证方法及至其全部体系的精髓。与过去印行的许多康德著作汉泽本从英文转译不同,本书的全部选文均据德文直接译出,以求更好地传达康德哲学原貌。书前附有编译者为帮助读者阅读而撰写的导论,各部分前还有简单的编译者导语。通过编译者认真细致的导语。通过编译者认真细致的取译者工作,读者当更能体会这位彪炳史册的哥尼斯堡哲人是怎样实现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的。 德国哲学家,一生在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度过。他的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对休谟哲学引生的经验主义问题作了全面、综合的回答,为迄今200余年哲学著作的经典。《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两部著
哲学的便是大众的,大众的就是哲学的。《尼采箴言》汲取了尼采最通俗的哲学思想,从生命、存在、意志、思想、天才、超人、艺术、悲剧、人世、道德、善恶、告诫等方面入手,读者在睿智的哲学思想中求得前行的人生之路。
《康德哲学讲解》是连续多年的教学中比较成功的一种试验的结果,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用以防止学生盲目信赖教师这一偏向。只是听课,内心却没有和听课相应的反响,对于在哲学中的实在进步,这种习惯是最有害的。人们提出过各种各样避免这个大偏差的方法。许多年前,我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采用一种方法,就是介绍他们通过我为此选译的原著(曾刊行问世,标题为《康德哲学原著选读》)直接研究批判哲学。像这样,我就能靠得住得到学生的合作,而同时又认为这种方法像是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认定只有用来锻炼心灵的材料是第的,才能够激使心灵作有力的反应的。可是这个方法进展较慢,钻研较苦,它的主要短处就是花的时间较多,因而我就想到得要把我对于康德原著翻译的逐段所作出的口头解释拿来出版。这些解释既然是在班上作出而针对
《想透彻(当代哲学导论)》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当代哲学导论著作,介绍了人类生活中很为关键的那些问题,包括心灵与知识的本质、道德论断的状况、上帝的存在、科学的作用,以及语言的法则。 有名哲学家夸梅·安东尼·阿皮亚阐述了在我们的时代“做”哲学意味着什么,以及对于希望活得更有思想深度的人们来说,思考这些哲学问题为什么重要。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作为一名哲学家就意味着信奉某些哲学观点,或者是某位思想家的追随者。与此相反,阿皮亚认为,“哲学探索的成果并不结束于某一固定观念,而是心灵在众多的可能性上更舒服地休憩;或者重新表述问题,开始新的探索。” 本书围绕八个核心主题展开论述:心灵、知识、语言、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形而上学,追述了过去的哲学家们如何思考这些主题,比如霍布斯、维特根斯坦、
《杜威的心灵哲学》以杜威心灵哲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部分简要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写作思路,重点论述了笛卡尔心身二元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困境;杜威对笛卡尔心身二元论困境的批评与解决以及研究杜威心灵哲学的意义。章主要讨论了杜威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章主要论述杜威心灵概念的自然主义的演变。第三章讨论了杜威是怎样理解 心灵 的起源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讨论了杜威心灵哲学中有关心灵与意义,心灵与意识的关系。第六章主要讨论杜威心灵哲学的当代意义。杜威心灵哲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笛卡尔难题的解决,不局限于心身二元论这一视界之内;杜威对心灵概念的阐释未必是人们都赞成的,但他却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同时,当我们抛弃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的前提来研究心灵哲学时,或
对谋略的研究,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这方面的著作汗牛充栋。我们不难发现,前人对谋略的研究,一是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列举谋略事例,言必称战争和军队。当然,战争的对抗性、激烈性、残酷性决定着它是谋略生成的重要的发源地。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领域更加广阔和复杂,在许多领域,只靠对军事谋略的借用和阐发已远不能适应需要。通过借鉴和嫁接,在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和范围形成各具特色的谋略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承认而斗争》与那些仅仅关注一些现象的解释青年黑格尔承认理论的著作不同,《为承认而斗争》根据青年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模式来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这一模式基于这三个命题:实践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在主体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承认形式:爱、法律和团结;这三种承认形式遵循着以道德斗争各阶段为中介的发展过程的逻辑。
水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把水上升到哲学层次加以把握,对人类生活、学习和科学工作有积极的启发与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未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研讨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水问题,促进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论坛从多学科的视野,研讨水的深刻文化和哲学内涵,研讨各类水问题产生的根源,研讨水问题解决的哲学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