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尽介绍了作者原创的心理投射工具 东方真我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东方真我图基于心理投射的原理,经过巧妙设计,融合了丰富的本土化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元素,能更好地触及华人的生活记忆,快速触发华人的潜意识。 东方真我图包含144张东真图、144张东真字、90张人像图、66个疗愈方子等,它们将构成无数种排列组合,能够让你与内心的真实自我深度联结,找到困扰你多年问题的答案。 本书通过案例的方式,解读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评价、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财富、创伤、人生使命。它既可以供个人进行自我探索,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人生启发,又可以用于心理咨询。
没有人可以不带偏见地活着。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 塔夫里斯和艾略特 阿伦森基于多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本书中联袂揭示傲慢与偏见的运转规律及其危害,并提供克服的方法。 为什么承认 我犯了一个错误 这么难?在这本极具洞察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中,作者深入家庭、医疗、学术、商业、司法、政治、冲突和战争等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人们如何为自己的失误、有害行为或错误决定进行自我辩护,由此消解动摇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为自己免除责任。我们总是在不自觉地编造谎言,以迎合聪明、品德高尚、不会犯错的自我认知,而这一顽固的认知往往让我们走上愚蠢、违背良知、错误的道路。 自我辩护会加剧偏见,扭曲记忆,让我们在错误的信念里越陷越深。它会将专家的职业自信转变为傲慢,持续制造不公现象;会让爱情扭曲变形,加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进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通用教材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詹姆斯·卡拉特擅长用浅显有趣的文字讲解科学道理,《生物心理学》被誉为本领域教材中的“*”,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心理学领域内的“戴维?迈尔斯。《生物心理学》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抑郁 焦虑 社恐 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众耳熟能详的心理学话题,也常常在新闻媒体上占据头条。但是,到底什么是 抑郁 和 焦虑 ?什么样的人会被评估为 社交焦虑症 ?正常的 抑郁情绪 和需要专业帮助的 抑郁症 之间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碍?不同的心理障碍应该如何治疗?我们又该怎么预防?这些话题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它涉及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讨异常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还会关注诊断、治疗和预防心理异常情况。 本书围绕现代变态心理学研究与实践逐渐展开,以权威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为标准,系统性地介绍了对变态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最新进展。同
工作中,是什么在关键时刻驱动着人们努力拼搏?真正能够释放一个人最佳工作状态的秘诀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能够持续地在团队协作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显著成果? 事实证明,金钱、福利和赞誉,这些外在的奖励都只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激励,但却难以抵御日常习惯和自满情绪的侵蚀。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通过了解了影响人们内在驱动力的因素及其背后的原因,找到激励员工和自我激励的最佳方法。 本书作者通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和与各界领袖(包括企业高管、教师、经理、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人士)的十万多次对话,解锁了人类行为背后的6大类、27个独特的动机密码。 梦想家型动机:喜欢将梦想变为现实,推动世界不断进步。即使在不被理解和认可的情况下,也会朝着梦想努力。 实现者型动机:喜欢攀登高峰,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
《生命哲学研究》是由四川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每半年一辑),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以兼容并蓄世界各哲学传统的生命哲学专题研究、发掘中国传统相关思想资源为特色,推动当代生命哲学发展,促进多元学科交叉。以传承文化、激发前沿论战、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健康水平、服务现代生活为宗旨,注重学术性、科学性、知识性与社会关怀相统一,力求治学的严谨性与求真的结合。 本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特稿、专题研究、前沿新论、传统文化研究、文献刊布及书讯、探索争鸣、研究生论坛、学术动态等。
本书呈现的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德国哲学中最首要的主题和最令人着迷的思想家:康德、赫尔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作者把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思想家看作自由思想的共同承载者,但并不否认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作者倾向于强调连续性和一致性,认为如果要有一个真正的人类未来,历史必须恢复本书中所论述的思想家们共同为之设想的“道路”,因而不能忽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为我们提供的洞见:“将有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书的章节,尽管探索了不同的思想家和有关论题,但应被视为一个为该命题辩护的集合体。
九鬼周造(1888―1941),日本近代哲学家。他运用现象学、存在主义、辩证法、结构主义等西洋的分析方法,对一直被认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建构起了逻辑性地解读日本文化的理论框架。其方法和结论对今天日本思想界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书收录了九鬼周造的三篇主要作品《“粹”的构造》(『「いき」の構造』)、《偶然性的问题》(『偶然性の問題』)、《人与生存》(『人間と実存』),以及数篇与日本文化相关的随笔。三篇主要作品分别对日本人的审美观、偶然性、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讨,集中展现了这位杰出学者的主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