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指导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受篇幅和不同版本的学生用书的限制,本书总体介绍该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面临的心理困扰、一般性的解决办法等,然后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测验和活动指导等,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料和备选活动。
《罗夏墨迹测验:理论与技术》一书,系统讲述了罗夏墨迹测验的发展历史、施测方法、分析要领、数据统计和报告写作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并为心理咨询和精神医学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心理和精神医学的临床评估参考。书中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罗夏墨迹测验案例及与之相应的督导解析,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广受赞誉的罗夏墨迹测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十多年前,我曾编写过一本《心理测量》,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重点阐述了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的数学模型,目的在于“授人以渔”。 本书作为《应用心理学书系》中的一部,在简要介绍心理测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内外广为流行的各种心理测验,目的在于“授人以鱼”,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职业咨询工作者、心理诊断工作者提供一本工具书。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信息量,增强实用性,是作者在编写中遵循的原则。倘若冠以《心理测验》作为书名,则与全书内容更为相符。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何不借助一些“外力”。 比如心理测试题。用丰富的细节测试来探寻我们内心的秘密。 这样的测试,是我们需要的。通过日常的小事,通过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细微看法,通过梦境的剖析,我们得以发现另一个我们不熟悉的自己。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才能使这个社会更和谐,才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有自信,更有策略,更安心。 翻开这本由星座小仙主编的《能了解自己的心理测试》,进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奇妙之旅。
本书从人类欲望产生的生理结构入手,阐述了人体生理系统与欲望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对应关系,总结了人类十大基本欲望属类。同时本书还依据欲望系统理论和欲望层次理论构建了逐层递升的人类欲望塔(亦称人类精神塔),描绘了人类自我意识成长、精神世界形成与发展的全景式路线图,并由此建立了主客观两个世界的奇点理论和人类世界观形成理论,揭示了宇宙的功能性存在意义,而且还从多个视角论证了欲望是人类精神宇宙的*推动力的崭新命题,深刻解读了宇宙客观意志与人类主观意志的深层次演绎关系和转化原理。
人类欲望与人类行为之间存在着亦步亦趋的内在对应关系,有什么样的欲望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正像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一样, 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自有其内在的诱发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欲望。欲望是人类一切行为和现象的根本驱动力。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欲望动力心理学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类欲望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所存在的整体性对称关系,揭示了欲望驱动下的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自我人格形成、人性延展、人生命运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与影响。
本书作为一本导读性质的读物,我们在编写中遵循了以下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注重观点阐述的科学性和实例引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系统性:注重体例结构的系统性的同时,在每个章节中也注重材料组织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可读性:注重文字的简洁性,把各种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实验是心理学的主导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科学性和严谨性的重要保障。其实很多心理学实验并非我们如想象的那样完全在封闭的实验室里进行,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证人的证词一定可靠吗? 为什么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女人对男人笑可不一定是对这个男人有兴趣哦! 不要再仅从生理方面减肥了,换个角度从心理方面考虑,减肥不再是难事。 为什么比赛中人们只关注名? 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心理方面的因素,不如就从这里开始吧,你会发现原来心理学并不神秘,它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是我们尚未察觉。
本书是20世纪30年代郑振铎计划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之一部分,作者将词的起源与汉唐的乐府挂钩,按照中晚唐词、五代词、敦煌卷子中所见词和变文、北宋词、南宋词的顺序,梳理了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产生、发展、极盛乃至最终形成固定体例的过程。每讲一个时代,郑振铎都会引用大量词作,以形象细致的语言阐明各时期词风的不同,以及词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新发展。由于郑氏有纵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雄心,又有不凡同时侪辈的眼光,他在这部词史中提出了很多创见,有些观点至今仍有学术价值。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本书被学术界长期遗忘,甚至连作者本人及亲属也不复记忆。直至本次整理出版,这部杰出的文学史著作才得以重新与读者见面,可谓难得的机缘。
邓晓芒教授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偏爱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持续而严厉的批判。如同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人类一切文化系统都有其弊端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并非无缺,所以是可以加以分析批判的,不过这种批判必须是在理解前提下的内在批判。但邓教授的批判却往往存在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乃至歪曲,往往是隔膜而外在的批判。有鉴于此,《正本清源论中西——对某种中国文化观的病理学剖析》中15位哲学研究者撰写文章,集成《正本清源论中西:对某种中国文化观的病理学剖析》,以说理方式和充分论据,反驳邓教授的反传统观点,指出其学理上的谬误以及常识性错讹,相应地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不朽价值。
《百大医学发现》介绍了100个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重要作用的医学发现,其中有一些如青霉素的发现具有偶然性,然而更多的是医生及科学家们经过细致的科学研究、反复的临床实验、不断的纠正错误以及通过惊人的献身精神而取得的。
本书为美国学者帕特·麦克德米德的全英文著作,主要内容为莎士比亚1592年到1594年间的作品和生平研究。莎士比亚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冉冉升起的戏剧新星到光辉夺目的大剧作家,他辉煌的一生中却有几年鲜有人关注。从1592年到1594年,英国社会发生巨变,伦敦流行瘟疫,剧院一度关闭。作者在本书中就莎士比亚在这几年里的生活做了考证,对其戏剧风格的发展脉络做了梳理,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莎士比亚。全书共分四部分:时代背景分析、史实细节考证、作品风格与作家其人其事对比分析、阐释新理论。
《全新破译红楼梦》作者白山智叟、邓加荣伏案做过二十余年的《红楼梦》研究考证工作,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是在长白山地区)和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资料的研究、考证、分析,破译出《红楼梦》中许多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揭示出这部千古奇书的创作宗旨、社会背景以及书内的激射、隐喻、埋伏和背底敷粉的纸背文字,他是最早提出“《红楼梦》长白山说”(大荒山即满族发祥地长白山,绛珠仙草即长白山上的人参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