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记得:次接触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时,我们是什么身份,身在何处,都在做些什么。甚至,也许我们只是从书店里摆得整整齐齐的那套《追寻逝去的时光》身边匆匆走过,没想过要翻它一下,或者把它带回家去,就是这样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如今也可算是与普鲁斯特的次邂逅。当我们还是个孩子,从大人们那儿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时,我们或者会张冠李戴,把他当成另一个人,或者在对他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猜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这些也就成了我们意识到有普鲁斯特这个人存在的次。然而,有时候,这种记忆模糊的次被遗忘了。我们完全不记得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以怎样的方式与普鲁斯特相遇……倘若我能及时地追忆,恢复次阅读时的感受,地确定每一个相关的细节,那么,确实,我最后就能把握住我对普鲁斯特的
川端康成不仅是日本的,更是全世界的,当然也是中国的。随着川端康成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中国以自己的期待视野理解川端康成,阐释川端康成,带上中国本土文化的烙印,就产生了一个中国的“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以川端康成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状况做实证梳理和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发掘了川端康成文学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坛、中国文论、中国美学以及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川端康成”。
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家都生活于唐宋时期。这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经典时代。秉持“文以载道”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为唐宋之际兴起的士人阶层提供了一套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曲折反映了当时即将形成以及已经形成的新型社会秩序。 本书将唐宋文学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脉络里进行重估,也对很多具体问题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李白能够写出了简洁鲜活、明朗自然的诗句与他的异族身份密不可分,激昂旷达的盛唐诗风与武周革命改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相较被简化的“唐诗宋词”,作者特别强调了古文与宋诗。它们使士人摆脱了出身门第的束缚,更加看重内自我的人格实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对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备受欢迎的10w 专栏作家刘晓蕾“闲话红楼”的新作品,视角独特,笔调活泼,读之可亲,思之有料。刘晓蕾认为,《红楼梦》是一本生命之书,正确打开它的方式应秉承融经典入生活,融经典入个人成长的阅读理念,要认识到书中人就是我们自己,从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中参悟自身的成长,感受其中美好生命的凋零和脆弱,体会其中生命浩大沧桑的无奈之感。
《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卷)》共分学科背景、学校中的音乐两个部分。全书共分如下十四个章节:章寻求成为基础学科的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音乐教育;第二章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变体;第三章音乐教育的实在主义哲学;第四章呼唤多元文化主义论:麦凯观点的演变;第五章音乐教育中的成长过程;第六章默塞尔之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心理学;第七章心理学理论与音乐学习;第八章美国音乐教育:优于我们的想象、关于表演和曲目的角色的讨论及其他;第九章普通教育中音乐的角色;第十章古典主义与个体主义:更改审美目标的个案;第十一章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第十二章音乐科技与教育;第十三章评价;第十四章给教师教育者的建言。
佛教与唐代文学之关系无疑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咒语·图像·:密教与中晚唐文学研究》将详细考察唐代密教的历史及其与当时士人、文学、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从咒语、图像、等多方面深入剖析密教及其艺术传播对中晚唐文学特别是诗歌和神怪小说之影响,以此揭示中唐变革时期文艺嬗变中多元性的文化影响,并更好地审视唐宋神怪文学的渊源与发展。
除非将来又从卷帙浩繁的明人笔记中找出了有利于兰陵笑笑生的新证,否则,他作为《金瓶梅》原著者的资格是不充分的,起码是应予存疑的。有人怀疑太监写作文字的可能性,看来是多虑了;《金瓶梅》到底是不是太监的手笔,那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事情,可能性是万万不能排除的。《金瓶梅》三个女主人公“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三人无不脱胎于《金钱赠年少》中小夫人这个人物形象。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我们说,《金瓶梅》并不是一般地反腐败,反奸佞,而是实指明代嘉靖年间的朝政,证据确凿,毋庸置疑。
当看《西游记》原著的时候,通篇都有自相矛盾的故事情节,究竟是作者老眼昏花,写得前言不搭后语呢?还是有意这样安排,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呢? 真相往往隐藏的很深很深,就像残酷的现实生活一样。《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自有他成为名著的道理。 今天,绝大多数人对西游记的了解,都是来源于电视剧的演绎,而真正看过原著的人其实极少。带着疑问,再来品读小说原文,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解开谜底的“玄机”,其实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把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在一起看,就能够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作者细致敏锐的洞察力、无拘无束的想像力,思维慎密的逻辑分析,为你揭示一个不为人知的西天取经的内幕,颠覆你童年记忆里的《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史的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何以形成,是千百年来学者们着力探讨,但仍然沿有解决的问题。当代众多的学者学在极大的热情从事研讨,以表现唐诗的特有风神,并力求尽量还原唐诗本来的历史面貌。我们撰写这部书稿,并定名为《唐诗研究》,就是想把我们多年来思考唐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表现出来。 就唐诗研究来说,发展演变仍然是最重的课题。我们从诗人与诗作本身,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作与诗作之间,寻找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各问题之间的人在联系,以探讨唐诗发展的流程。有关唐诗的分期,我们仍采用“四唐说”,尽管这一说法 尚有的缺陷,但想在目前诸多说法中找出一种优于“四唐”分期的说法仍然很难,我们也努力试图提出一种更为切合实际的说法,结果仍不尽如人意。由此我们体会到,在学术研究中,前人
《明代诗文创作与理论批评的演变》以轨迹篇、特征篇、动因篇为主干结构,多角度地对明代诗文创作与理论批评进行交叉研究,贴近历史真实,更新研究视角,以理性思辨见长,又融文献考据与美学批评于一体,把握明代诗文作者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心态演变的特征与规律,力求深化研究思路,开拓明代诗文研究的新格局。
《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对它高度评价。本书用文学的语言、美学的角度、社会学的思考,多方位、多层面地剖析了《金瓶梅》一书及其所展现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下层的真实面貌,有助于读者从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发现真、善、美。宁宗一先生直击《金瓶梅》的要旨,将书中一位位人物的性格、命运发展详细解说,从美学角度,将大量读者带出污泥,进入美的哲学境界,提升艺术鉴赏力。
《以文类为导向的金庸武侠小说翻译研究》以金庸武侠小说已有的三个全译本为研究语料,原创提出“文类匹配”翻译理论模型,率先借助自建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依照“侠义主题”、“功夫传统”和“可读性”主导特征对金庸武侠小说全译本进行系统深入的描述性研究。
《文学名著之谜丛书:金瓶梅之谜》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传说部分和文本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论》旨在构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的学科体系,并以之为理论起点。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批评的理论、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和专文形成的理论构成三个部分。章为综论,从整体上论述了古代文论课程的性质特征、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总结研究现状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二章为专论,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范畴、方法、文体,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的思想内涵、风格特征。三至九章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先秦、汉魏两朝、齐梁、唐宋、元明、清、晚清七个历史时期,探讨每一阶段的重要批评观点和主要作家作品的文学理论、思想。
作者为知名词学家,《今词七家说略》评述现当代七位填词、治词大家(王国维、胡适、夏承焘、缪钺、吴世昌、沈祖棻、饶宗颐,另附刘永济、陆维钊、黄墨谷三家)的生平与词学成就,以人物为中心,总结大作家、大学者的创作与研究经验,梳理百年来填词、治词的发展脉络,并对“境界说”、“胡适之体”、“婉约派”与“豪放派”、“形上词”等争议纷纭的问题发表独到见解。该书多数章节先前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