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即过量进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当伴随出现失控感时,即成为进食问题。暴食不仅对躯体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并且降低了暴食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本书由著名的进食障碍专家克里斯托弗 G.费尔本撰写,是一本帮助有暴食问题的人获取疾病知识,并学习一种具备循证依据支持的自助方案的图书。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介绍与暴食有关的*信息。第二部分提供了基于强化认知行为治疗(enhanc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E)的暴食自助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CBT-E对进食问题进行了概念化,改善了控制进食的技巧,在对体形和体重过度关注、节食等问题的处理上更加成熟,且更强调预防复发。CBT-E是经过验证的*有效解决暴食问题的方法。跟随阅读本书并练习该自助方案,能帮助暴食者减少暴食行为,使其成为自己的暴食问题治疗师。 本
本书由*进食障碍治疗专家詹姆斯 洛克和丹尼尔 勒格兰奇撰写,是一本帮助父母了解进食障碍、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参与治疗的书。 本书分三部分。*部分帮助父母早期识别进食障碍,详细分析识别过程中常遇到的疑难及困惑,以便父母在*时间明确诊断,干预异常的进食行为。第二部分帮助父母理解疾病以及患病的孩子,除了介绍进食障碍相关医学知识外,重点分析了如何理解孩子歪曲的认知,并介绍了应对方法。第三部分教父母如何应用基于家庭的治疗(family based treatment,FBT)的理念来帮助孩子,并指出无论孩子正在接受何种治疗,父母都应保持充分的知情及选择和反对治疗的重要权利。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进食障碍年长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父母。除此以外,本书对其他进食障碍患者照料者,以及对从事进食障碍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内科
本书基于作者近20年的强迫症干预经验,系统介绍了体悟疗法的宗源、沿革与进展,并有基于个案的类型总结和实操模板。面对专业读者,本书有对强迫症研究的文献梳理、多种干预方法的介绍,以及对体悟疗法理论与实操经验的全面介绍,对临床治疗和咨询实践有指导功能;面对普通读者,本书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行为,追踪心灵线索的一把钥匙。 本书分三部分,部分是对强迫症的理解和描绘,第二部分是体悟疗法的理论和设计,第三部分是实际操作。建议您按顺序阅读,以便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体悟疗法。关于其中的正念练习,如果您打算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首先应自己进行练习,因为我们不能让来访者去做我们自己都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同时建议您参加一些正规的正念和禅修练习,比如有合格导师带领的封闭式、禁语的密集训练,以获得亲身的体悟。本书中强迫
《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手记)》编著者张慧娟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为证,通过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我们为人父母者,要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做正确的事。本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栽体,通过灵活多变的写作风格,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得到思考。如果这样一本书能够让您的家人从此幸福起来,我深感荣幸。但愿书中这些“刺骨”的道理,能对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所帮助,也算是编者*的心愿。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相可让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继《心理画外音》之后,严文华博士和她的一群心理咨询师学生为你带来又一新作《心理画中话》,讲述那些精美的图画和文字背后的心理咨询师的故事。 《心理画中话》的篇是关于个人短期内在成长团体中的经历,讲到了26人的成长。这部分通过对比团体开始时和团体结束时成员们所画的两张图画(共有52幅图画),非常直观地呈现了他们各自的成长。 第二篇是关于那些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或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个人,讲述他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修炼自己,用心理学帮到自己。这11个故事的共同焦点都在谈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
十年磨一剑,永红集多年心血的处女作终于问世了,可喜可贺! 永红是个性情中人,敏感、好学、要强,已不年轻的她却依然怀着年轻的心与梦。一个来自基层、未曾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心理学教育的女子,能潜心10年在乡间从事义务心理咨询,并在实践中勤于学*结,终在心理学这个高深的领域内自成一体,何其不易,个中的酸甜苦辣,外人很难想象。 过去8年间,我曾带过不少朋友去永红处考察调研,这一两年来也曾携永红的书稿拜访请教过数位心理学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大多数人对她的工作表示赞赏,但也有些人不太认可,觉得她的路子似乎不符合咨询心理学的常规。然而,在我看来,本土化也是一个创新过程,“化繁为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帅、亲和、有爱的心理咨询师夏东豪将他多年微博上的箴言金句结集成书,在这本书里,他将以一贯犀利的风格,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将告诉你:如何解脱痛苦?遇到背叛该怎么办?什么才是真爱?怎么爱自己?如何在爱中修行?如何让自己快乐生活? 本书适合对情感心理、学习、工作、两性、亲子等方面有困惑的人士阅读,也适合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士品味。
你是否时常心情低落,负能量爆棚?正常的你离抑郁症有多远?抑郁症是一场 心灵感冒 ,或许在不经意间就有可能得 2014年7月2日 蒋术生命当中特殊的日子 第三位心理医生在她的诊断书上写下:抑郁症,偏重。从这一天起,蒋术真正地开始学习面对抑郁症、接纳抑郁症,也开始了与疼痛相处的漫漫修行。 这是一份由两位知名媒体人合写的宣言书,一首闺蜜合谱的心灵之曲。这里有患者真实的感受,有家人真切的声音,也有作为心理医生的青音对抑郁症的详尽解读。 患者蒋术在日记中诚实地袒露了几乎每一天的精神状态和对病痛的切身感受,四十七篇日记是心灵探寻,是无声呐喊,更是带着孤独与恐惧在无人的旷野中执着地为自己亮起的零星灯火。 作为媒体人和心理治疗师的青音,以柔软的心和温暖的文字,让抑郁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了解
本书中的作者均为临床一线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书根据心理咨询技术的流派分为七个部分,包括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 叙事治疗 隐喻治疗 以及 综合性干预 。书中收录的案例均为原创性作品,共介绍了17个案例,作者从来访者求助的主要问题、成长史和重要事件、咨询(治疗)设置、咨询与治疗过程、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以国内外主流的咨询与治疗方法为框架,在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密切结合相关理论,便于读者系统掌握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
本书是一位民主德国心理治疗医师对民主德国民众心理故事的记述,也是作者本人的在民主德国的生活和情感史。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民主德国压力性体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后果,产生的社会角色代偿行为,转折期民主德国民众的心理,以及两德统一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他的分析建立在数千个病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作者强调,转型期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物质的富足、环境的宽松,更重要的是“心理革命”,并提倡一种鼓励健康生活的“治疗文化”。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故事传播着知识,也丰富着我们的想象力;故事改造了人们的心灵,也重塑着生活的世界。创作故事是一个意义深刻且影响久远的经验,它能直接与潜意识对话,建立信任,点拨读者;故事给读者打开一个想象的空间,或能引起读者思索,或能引导读者自己得出某一个结论。 《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包含了丰富的隐喻心理知识,也记录了大量动人心魄的爱与善意的辅导故事。这些故事能拂去寻常生活中的微尘,让我们在故事里认识自己,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我们可以借由阅读《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在故事里找到生命的良方,获得一对隐形的翅膀。唤醒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本能,我们的生活将更具活力与创造力!
本书作者在2004年开办全国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简称“一童热线”。9年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书是作者收录在此期间接听的全国各地青少年无数热线中的典型故事,问题涉及青少年多方面的话题。作者分门别类选取了青少年普遍关心和出现的青春期问题。全书共分九篇,每篇有几个相应的故事组成。听众提出问题和热线解答。内容所讲的故事真实,语音朴实,对青少年和家长有共鸣,有可读性。旨在倡导和号召更多的人关注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
焦虑(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中,我讲述了七个故事,均以我的咨询实践为原型。为尊重来访者,也为遵守职业规范,在征询当事人同意使用其事件后,将其姓名、年龄、职业、背景等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依然忠实于客观。如有相同姓名或事件,仅为巧合,谨以致歉。 故事中有三个是送给咨询师朋友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然而,个案自有个案的独特,手记不是教材。积我十年感受而言,每一个个案,都应当做一类个案对待。荣格曾经说过:为每个病人创造一套新的治疗语言。故书中案例及做法,借鉴可以,提示亦可,但“复制”绝非明智之举。 对普通读者而言,希望能够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切忌简单套用书中所述个案的表象与结论;如果确实感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已陷于心理困境,理智的做法是及时寻求心
有数据表明,我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8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是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中。本书作者为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书中所选案例是作者对近十年来治疗感悟的梳理、提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帮助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事件或心理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从心理学角度作出简要分析,旨在让读者从中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收获一些心理健康理念。文章行文轻松活泼,语言明白晓畅干净,读来上口,对于向普罗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会有很好的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科普的方式传递相关的心理健康信息。从疾病的预防到疾病的表现、诊断、治疗,到实用的应对处理方式,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焦虑障碍、抑郁症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本书就心理健康和常见的心理障碍, 如强迫症、惊恐障碍、抑郁症等,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打开人类的精神心理世界的一扇窗,维护社会心理健康,促进自我心智成长,在面临挫折的时候都能够更快地走出低谷,重新获得生命的活力,不断向前。本书的出版能够更好地使公众了解心理健康和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就像人生中治愈一场场感冒一样,生命不断向前,对公众的心理卫生知晓率和心理健康程度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伫立在疯狂里:一个精神科医生的手记》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手记,它真实记录了生活在现实某一角落里的特殊群体——精神病人,揭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他们疯狂、迷失、孤独,又善良、幽默、忠诚,渴望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手记所呈现的不仅是学识与才华,更有勇气、仁爱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大声呼吁: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精神病人,赋予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的平等、自由和权利!这无疑是当今时代振聋发聩的呐喊,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社会的道德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