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有三部分:(一)《六十四卦》(即《经》)。(二)《六十四卦》卷后佚书,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下》以外,此书的其余部分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三)《系辞》,同今本《
《周易浅述》八卷,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也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国学经典。《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为学问之冠冕。《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史书。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奥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
《 》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本书所选取的明代经学家来知德的《易经集注》,又名《 集注》,侧重取《系辞》“错综其数”以论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演,以象数错综变化,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失去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因此,《易经集注》也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此次整理,以清康熙宝廉堂刻本为底本。
《周易浅述》八卷,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也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奇一偶之谓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求”。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基本面,并在相互的转化中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永远谋在先,永远占得先机。 《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中哲学家看到思辩,史学家看到历史,政治家看到治世,军事家悟出兵法,企业家找到经营与管理的捷径,普通人找到人生处世的良方。 《周易》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棰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谋略”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像《周易》并不是不可解读一样,我们以“谋略”品读《周易》,为的是您可用《周易谋略》谋划您的事业和生活。